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材料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遵循:融入生活找数学,亲身经历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这一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搬迁引入,提出绿化校园,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两块空地铺草皮:“哪一块地的面积你能很快很容易地求出来?那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自主探究问题,最后用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个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这节课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给他们提供可探究的学习材料,安排两次合作1:利用手中的一个三角形试试,或与小组同学合作,用两个拼拼,把它转化成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2:两个一组,将完全一样的直角,钝角三角形拼一拼,验证猜想。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内在联系,在交流,讨论中发现不同方法,同一结论。

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高。

既获取了知识,又体验了成功。

三、注重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所以本节课我把方法渗透当作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引入时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暗示转化:探究中提倡方法多样,让学生发现不同方法,同一思想;总结时再次认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重点展开。

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取了知识,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点分散解决,学生学得轻松。

二、整堂课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个个都能积极动手操作,积极讨论,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

三、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公式掌握较好,在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中,几乎没有学生忘记除以2。

然而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对一个三角形的转化,学生仍感困难,受平行四边形的迁移,他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割补,但由于受知识的限制,拿着三角形不知该如何下手,如果我能及时深入小组,发现问题后通过对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他们稍加点拨,我想孩子就能突破,课堂就会更精彩。

二、临场经验还不够,略现紧张,导致一些环节遗漏,如学生在展台展示后,我应该及时将学具张贴在黑板上,让孩子更直观的进行观察,比较......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探索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多锻炼,多学习,努力提高数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炼就一身硬功夫,更好为学生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