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重点与难点】第三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法律)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民族关系等等各类法律关系(法律)概念: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当事人根据经济法的规定所形成的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关系。

(二)构成要素: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内容: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客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一)主体概念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有一定经济权利和承担一定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能够以自己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担当者。

能独立的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1、国家机关❖经济管理主体:例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国家作为整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主体,比如发行国债,国家作为债务人2、社会组织❖是指经法定程序设立,实行独立核算或预算,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或经营管理权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3、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包括经济组织的职能机构(科室)和下属单位(车间、班组、商店)4、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

❖综上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通常被概括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大类。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原因出生的人。

❖组织体: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

(三)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是法律拟制的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四)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要求❖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

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权利能力(资格)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能力)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能力(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平等行为能力:以年龄大小和精神状况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作为法人,它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概念❖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二)经济权利1、概念: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关系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1)主体按自己的意志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资格❖(2)要求他人做或不做的资格❖(3)能要求司法救济。

2、具体内容:❖(1)经济职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不可放弃的权利。

❖(2)所有权: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债权: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

❖(4)知识产权: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三)经济义务❖概念: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了满足特定的权利主体的要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责任。

1、义务主体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2、义务主体须自觉履行义务,否则会带来额外的义务❖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互依存。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概念: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二)种类:1、物:合法性、可认识可控制、有经济价值、独立性包括自然存在的物品、人类的劳动产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和有价证券四类。

2、行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所进行的行为。

❖经济管理行为。

❖例如:工商行政管理行为是不是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例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等❖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运输、仓储保管等3、智力成果:人们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

五、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概念(二)经济法律事实根据经济法律事实的发生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与否,可以分为:❖1、行为: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当事人的意志活动。

❖2、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事实。

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二、企业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所有制性质,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等。

2、按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三种。

3、按企业资本来源的国籍,可分为国内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1、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企业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

·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个人独资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异同❖同: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投资人都承担无限责任等等。

❖异:出资人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法律地位不同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是调整个人独资企业在设立、变更、终止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8月30日人大通过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且只能是中国公民。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二、设立的程序1、提出申请2、工商登记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就是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

3、分支机构登记4、变更登记第三节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一、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主要方面:·对企业资产及运营收益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完全的决策权·为扩大其经营规模而收购、并入其他企业的权利和设置分支机构的权利2、义务主要有: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建立财务、会计制度, 按期缴纳税款, 维护职工利益3、责任:无限责任二、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1、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模式❖自行管理❖委托或聘用他人管理❖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被聘用人的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受托人或被聘用人的责任❖法定责任❖约定责任法定责任❖受托人或被聘用人管理企业,下述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接受贿赂☻侵占企业财产☻挪用企业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擅自将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或者以他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擅自以企业名义或财产提供担保☻未经投资人同意,进行与其任职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未经投资人同意与本企业订立合同或进行交易☻未经投资人同意擅自将企业商标或其他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使用☻泄露任职企业的商业秘密☻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以上行为法定无效第四节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解散事由:1、投资人决定解散;❖2、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定解散事由与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比,不能被依法宣告破产。

第三章合伙企业法【重点与难点】合伙企业的特征、财产与事务执行、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入伙和退伙第一节合伙企业法概述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及分类(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二)合伙企业的分类根据合伙人责任的不同分类:1、普通合伙企业(无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

2、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又称为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是普通合伙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各合伙人在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基本前提下,对因其他合伙人过错造成的合伙债务不负无限连带责任。

3、有限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第二节普通合伙企业一、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一)设立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各合伙人认缴或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设立程序1、提出申请2、工商登记3、合伙企业的变更二、普通合伙企业的财产(一)普通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合伙企业的财产(共同共有)(二)财产的转让☺【内部转让】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部分财产份额时,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

☺【外部转让】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部分财产份额时,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否则,出质行为无效。

如果因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普通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一)合伙事务执行的方式1、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2、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

(二)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1、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的权利☺平等的合伙事务执行权☺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合伙人为了解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权查阅合伙企业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异议权和撤销委托执行事务权2、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的义务☺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应依照约定向其他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及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三)合伙企业事务的决策方式1、少数服从多数,最基本的决策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