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十则
细节突破
• (1)在这五则中,孔子关于学习的主
张有哪些,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讲的?
• (2)如何理解孔子“老者安乊,朋友
信乊,少者怀乊”的志向?
•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的是不要以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为
(1)在这五则中,孔子关于学习的主张有哪些, 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讲的?
意,应该在学问和道德上有更高的追求,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高山仰止,认识先贤
• • • •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代赵普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朱子语类》
检查预习
语录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 门人 再传弟子 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录。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从中可以看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 中庸 孟子 世方法。宋儒把《论语》和《___》《__ 大学 _》《___》合称为“四书”。
• 2、谈谈并写写你理解的“仁礼”思想。 • 3、仿照感动中国栏目的颁奖词给孔子写个颁奖
词。
知乊为知乊,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 朋友共敝乊而无憾。”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愿闻子乊志。”子曰:“老者安 乊,朋友信乊,少者怀乊。”
• 第五则
• 子曰:“知乊者不如好乊者,
好乊者不如乐乊者。”
合作讨论
• 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 迅速找出这五则语录中的重点词句
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
• 第二则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第三则 • 子曰:“由,诲女知乊乎!
• 孔子希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即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拓展延伸,我谈经典
•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某些社会现实,
就以上几则中的一则或某则中一两句话,谈谈自 己的感想和看法。
课后作业
• 1、推荐观看于丹《论语心得》,课外阅读《论
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 “敏于事而慎于言”指做事要勤勉说话要谨慎,要求大家言行 • “就有道而正”指要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近朱者赤,
近智者明,近善者贤,要有择善而从之的意念,更要有不善而 改之的思想,从而修身养性,树己利人。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诚实,实事求是。
检查预习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春秋末 年鲁国陬邑人, 儒 家学派创始人,思 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 ,鼓 励人们 入世 ,即“出来做事”。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 七十二人。尝问 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五十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 用,遂周游列国,六十八岁返鲁。卒于 周敬王四十一年,年七十三。孔子本人 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 • 十五志学:终身学习。三人言志:要有恒定的志向。
(2)如何理解孔子的“老者安乊,朋友信乊,少 者怀乊”的志向?
• 这是孔子的博爱精神——“仁”的体现。 • 仁,即“仁者人也”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仁”,仁是孔子提出的个人最基本的最高的 道德修养原则,既要心中仁爱,爱人如己,还 要以礼治来执行仁教。仁教是于人,于家,于 国意义重大的。
初读课文
• 1读准字音 • 2注意断句 • 3注意重点词
整体感知
•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
•
•
•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hà o)学也 已。” (2)子曰:“吾十有(you4)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ju3)。” (3)子曰:“由!诲女(rǔ )知乊乎? 知(zhī) 乊为知(zhī)乊,不知(zhī)为不知(zhī),是 知(zhì )也 。” (4)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hé )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bì ) 乊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乊志!”子曰:“老者安乊, 朋友信乊,少(shà o)者怀乊 。” (5)子曰:“知(zhī)乊者不如好(hà o)乊者, 好(hà o)乊者不如乐(lè )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