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列车上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
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
我正在考虑用什么活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
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 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
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
行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她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
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
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
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
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
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
大哥,借个火。
”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
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 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1.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中作者选取了不同的人物交流,却均以失败告终,请你概括下不同人物的反应。
3.本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像第⑤⑥两段中加点的词,请你对它们加以赏析。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1.写出了大爷外表的平易近人,与下文对“我”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反映出现在社会人际交往的冷漠。
2.小伙子:上网聊天;美女:独自听音乐;大爷:扭过身子不理我;中年人:掐灭烟回车厢。
3.“犹豫”写出了中年人对“我”的不信任,内心不是很愿意借“我”打火机,剩下一大截,说明烟还没有吸完,中年人只是不想搭理“我”而熄灭了烟,这样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旨。
4.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2.善良的孩子在成长卢海娟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
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
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
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
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
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
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被父母遗弃,()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
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
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
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
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
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
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
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
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
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
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
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
⑪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
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
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
⑫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
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
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⑬()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结满了果实。
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
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
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地飞舞。
⑭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chuǎn)的少年飞天的梦想。
⑮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
后来,太姥姥去世了,小伟也离开乡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⑯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
他仍然温厚、善良,对我当年的帮助念念不忘。
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顺便看看乡下的老瓜瓢。
他跟我说,老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难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
(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你如何理解句中的“痴长”?3.文中的小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老瓜瓢》,和原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
1.虽然……但是……尽管……仍然……2.“痴长”是努力生长的意思,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老瓜瓢旺盛的生命力。
老瓜瓢被掐了尖还在“痴长”,暗示小伟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在努力成长。
3.小伟遭遇不幸却从容达观、温厚善良、知恩图报,他有梦想、肯努力,终于成长为有为青年。
4.示例一:我喜欢原标题,因为原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
示例二:我喜欢改后的标题。
因为本文用老瓜瓢和老瓜瓢的生长过程,来象征小伟和他的成长历程。
改后的标题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更含蓄,意味深长。
5.示例:人随时会遭遇不幸,但只要坚强、乐观、努力,就会不断成长,走出逆境,收获成功。
如文中的小伟,虽然从小离开父母,生活在孤独和困苦中,但他自立自强,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
3.巡道工的故事①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
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chè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
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②“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呜,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chuí,正微笑着向我们zhì意。
③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④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qī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
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⑤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mù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⑥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bào发,路被冲坏了一段。
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⑦“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fán 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
”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⑧列车呼xiào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清chè()铁chuí()zhì()意qī()黑雨mù()bào()发fán()忙呼xiào()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
形容雨非常大。
()(2)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比喻人或事物没有名气。
()(3)雨大得像盆里的水一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4)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3.“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这是一个______句,把______比作______。
4.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5.用“∥”将文章分层。
6.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详写?哪些方面的内容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7.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8.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巡道工的人?请用几句话描述。
1.澈锤致漆幕爆繁啸2.(1)瓢泼大雨(2)默默无闻(3)倾盆大雨(4)情不自禁3.比喻汗水小溪4.“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
”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6.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
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7.巡道工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他们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
8.略4.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尤天晨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