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河道除了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

文中以涨水洪河道整治为例,提出了河道的整治目标,同时介绍了护岸结构设计,通过采取生态护坡建设,岸坡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

关键词:城镇河道整治;生态景观;修复
引言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

崇明岛内河道密布,纵
横交错,水面率较大。

密集的河网水系,是崇明岛特色生态景观之一,河道除了
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

涨水洪河
道位于崇明岛东部的陈家镇,是崇明岛南北向的主要输水通道之一,现状河道南
接老南横引河,北至四号河以北,西边相邻的南北向竖河为溪家港。

现状河底高
程为-0.74~1.97m,现状河道河口宽度约为18~58m;河道岸线现状较顺直,以
轴线河为界,南段河道较宽,平均河宽在50m左右;北段河道较窄,宽度约为
20m。

区域规划控制的最高水位3.65m、常水位2.50~3.00m,突击预降水位
2.10m。

现状河道堤岸普遍存在坍塌现象,加之调引长江水中的泥沙淤浅作用,
河道规模不断缩小和退化,严重影响和降低区域洪涝水蓄滞和排泄能力,对区域
防洪除涝安全构成影响,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风险。

水污染日趋严重,现状水质
较差。

随着崇明经济的加速发展,由于污染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同时由于河道
淤浅,水环境容量不断降低,导致河道水质逐年下降,部分断面水质下降到劣V 类。

再加之河坡平台被人为擅自侵占,修造码头,河坡、青坎、削坡违章种植常
有发生。

河道中任意设置明暗捕鱼的设施以及不合理的引排水等,都不同程度地
加剧了河道的水体污染。

1河道整治目标
1)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提高河道的槽蓄和过流能力,并且增加岸坡的抗
冲能力,防止河道岸坡坍塌,降低河床淤积速度,更好地发挥河道在区域防汛除
涝和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对岸坡易冲蚀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河道岸坡
的稳定性,并种植防风固土的植被护坡,增强边坡的抗冲能力,使边坡不再坍塌,可以有效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

3)使河道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环境怡人的
景致,为河道两岸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涨水洪横穿陈家镇开发区。

涨水洪位于开发的裕安社区和实验生态社区的东侧,与奚家港间距约2.1km。


涨水洪规模扩大并向南、北延伸,对提高两个社区的排涝能力有很大帮助。

同时
能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可依水造景,联动开发,提升地块价值。

2工程措施
为满足现代城镇对景观及生态河道的要求,根据周围环境及功能,经过对仿
木桩钢筋混凝土挡墙、干砌石、景观叠石和浆砌块石等各类生态护岸的经济性和
合理性进行综合比选,该工程选择稳定性好的挡墙加仿木桩护岸和景观性较好、
生态和谐的景观叠石挡墙护岸。

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保持水土、人水和谐、生态优
先的原则,为生态建设和景观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1)仿木桩挡墙护岸。

斜坡
式钢筋混凝土直立挡墙加仿木桩结构,适用于南段生态社区段和北段的裕安现代
社区段,从河底以边坡1∶3至高程2.5m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平台宽0.80m,
平台内侧设钢筋混凝土挡墙,顶高程为3.20m,顶宽0.3m,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顶面高程为2.0m,底板厚度为0.40m,宽度为1.40m,下设厚100mm素
砼垫层。

墙前设?150mm×1400mm仿木桩,仿木桩间隔布置,每2根桩间隔
50mm为1组,每组之间间隔150mm,营造疏密有间的景观效果。

墙后以1∶3
的植草护坡至堤顶高程4.00m,堤顶设3.0m宽防汛道路。

墙下设C30钢筋混凝
土方桩。

生态社区段和裕安现代社区段均为商住社区及企事业单位,采用钢筋混
凝土挡墙安全性高,为了美化环境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在高程2.5m平台上种
植水生植物,不仅可提高河道水体的净化能力,同时可起到软化硬质护岸结构的
效果,浅水平台同时起到减少或避免安全隐患,仿木桩露出水面具有较好的回归
自然的景观效果,该护岸具有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观效果,且针对崇明岛土质偏砂
性和涨水洪河道沿线多支河口,河口处冲刷较严重的特点,该护岸可有效防止水
土流失。

2)景观堆石挡墙护岸。

适用于森林公园景观段,为斜坡加景观叠石挡
墙结构,从河底以边坡1∶3至高程2.5m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平台宽0.60m。

平台内侧采用景观堆石挡墙护岸,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底板,厚400mm,为降低造价,挡墙墙身下部采用浆砌块石,顶高程为2.70m,底宽1.0m,顶宽
0.50m,上部采用园艺堆石,堆石自然堆放,高低错落,与沿岸郁郁葱葱的植物
相协调,营造出自然古朴充满灵韵的的景观效果,堆石与墙顶接触面以M10砂浆砌筑密实,临土侧理砌,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灌缝;顶高程不低于3.20m。

墙后
再以1∶3的植草护坡至堤顶高程4.00m,堤顶设3.0m宽防汛道路。

墙下设C30
钢筋混凝土方桩。

3生态景观的修复措施
3.1建立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规划目标
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之初就应建立规划目标。

具体做法可以是设计
者与园林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部门相协同,并且在充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规划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目标,并且在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的基础之上科
学运用当代景观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值得提出的是,无论是在运用当代景观设
计的风格上还是在运用当代景观的设计手法上都应该尽力与河道所在城市的本土
特色相互结合。

在设计与修复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体现出城镇河道环境
绿化区域和河道休闲区域的独特风格和魅力,让设计者的精心设计与当地文化特
色相得益彰。

河道地区之前所拥有的独特地理特点都应该被设计者充分利用。

附近的自然
风景资源也可以成为设计者们难能可贵的设计素材。

设计者在精心运用已有素材
之余,可采用多维表现技巧,利用美学原理和特征通过材质、色彩及细节上的处理,向城市居民及更多的人群传达出给人们带来独特感受的舒展、动感等自然美。

3.2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人类重视的主体之一。

人们越
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毫无质疑,生态理念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河道生态景观
设计中都有不用程度地运用和体现。

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之前就
应全面理解生态学的基本丰富内涵,并且在了解的基础之上活学活用。

具体可以
是设计师们要尊重自然,要认识到河道及其周围存在的一切生物,并且对于河道
及其周围存在的诸多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及时了解,同时也对各
个生物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加以剖析,在进行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时,要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河道及其周围的生物。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设计者们在进
行具体的设计与修复工作中高度的尊重自然,同时最大限度地反对和摒弃孤立的、
违反自然规律的设计与修复行为。

与此同时,设计师们还要理解生态学的深刻内涵,把其与简单的绿化区分开来,科学地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设计。

设计者们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更要顺应自然的发展,降低人工改造的数量,同时也尽量减少成本,把设计与修复中对于环境破坏的程度降到最低。

结语
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大城市正着力开展此项工作。

该工程协同崇明岛内河网水系中的其它河道的整治建设及综合运用可提高岛内的防洪除涝能力,保障河道所在地区的防汛安全。

通过工程的综合整治措施,提高河道的引排水过流能力,为区域防汛除涝及水资源调配创造良好的输送水条件;通过对河道两岸的护岸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岸坡继续坍塌,保持河岸的稳定,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通过对河道两岸岸顶的绿化建设,可以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更好的与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发展相协调。

河段延伸对于近期开发的裕安社区和实验生态两个社区的排涝能力有很大帮助,该工程对陈家镇开发区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卉,朱雪诞,卓元午,盛晖,蔡育.崇明农村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以万平河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6).
[2]陈杰,黄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J].水电与新能源,2012,102(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