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管理》课件

《地籍管理》课件

变更内容:地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和 权属界线变化情况等。
26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补充内容
是指采用不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图件比例 尺的现势性强的遥感资料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及相同比例尺、最新测绘的地形图为土地利用更 新调查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 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 分类、分布、数量、面积和权属状况,在此基础 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土地详查和土 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更新的调查。
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
土地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1
第四章 地籍管理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 第四节 土地登记 • 第五节 土地统计 •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2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目前我国开展的第一、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质是更新调查。
27
四、土地专项调查
1、涵义
是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 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 土地条件调查、耕地后背资源调查、土地利用 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28
2、土地条件调查:
涵义:是指对土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情况
土地利用的经济水平
耕地(林地、牧草地)的投入产出水平
29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涵义: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对能够通过开发、复 垦措施改变成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毁损废弃地以及通过 对划定的待整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后能够增 加的耕地部分所进行的调查。
目的与任务: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和分布;分析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可能性及其对 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整治开发的措施,为进一 步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 制定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 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2)调查对象——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 (3)地籍调查的单元——宗地。
18
(4)地籍调查的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 的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 界址线、其他地籍要素、位置、形状等, 计算面积,以及编制地籍图和宗地图。
19
(5)地籍调查的分类: 初始地籍调查是初始土地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
土地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章中规 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调查概述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12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土地调查的含义:
•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 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需要注意: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以及 国有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分割时,应分别划分宗地。 有争议土地,且一时难以调处解决的,可将争议土地单 独划“宗”,待争议调处后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17
5、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
(1)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 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 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 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8
5、地籍管理的任务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为维护和巩固土地制度 服务。在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
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 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22
三、土地变更调查
1、涵义:
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 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 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 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23
2、目的和内容:
目的:是为了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科 学性与准确性,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 资料。
16
4、农村土地调查:
(1)调查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 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 属状况的调查。
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 利用状况的调查。
(2)权属调查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土
地为一宗地)。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 用权宗地。
内容:包括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籍变更测量。
25
5、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应当以全国土地调查和上一年 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本年度本 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更新土地利 用现状图件和土地利用数据库,逐级汇总上报各 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统一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
内容:行政和权属界线变化状况;土地所有权和使 用权变化情况;地类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位置、数 量变化情况;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3、类型: 地籍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4
4、地籍变更调查:
涵义: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 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及保持 地籍资料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求,使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 1979年,我国开始以场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
或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原 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 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改革试点。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 离的原则,国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拍卖、招标、 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价格、年期及用途出让给使用 者,出让后可以转让、出租、抵押。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带有 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单一行
3
一、地籍与地籍管理
1、地籍的含义
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 (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
表现地籍内容的主要包括地籍簿和地籍图 。 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2、地籍的作用
(1) 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 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提供基础资料 (3) 为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提供基础资料 (4) 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
补充内容
一、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二、城市土地定级 三、农用地分等 四、土地估价
37
补充内容
一、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38
补充内容
• 概念: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其
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 级化的过程。
• 类型:
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 地分等定级;
划提供基础资料 4
地籍图样例
补充内容
5
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补充内容
无偿、无限期、无流动 有偿、有限期、有流动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的是单一的行政划拨制度, 国家将土地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 使用者之间流转。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解决 和发展了生产力。各行各业对土地的利用和配置方式提出新的要
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地 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 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 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国基 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 (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 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9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1、地籍管理的内容与流程
地籍管理
土地调查
土地分等定 级估价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 管理
全 土 土 土 土 土 土初变注其 初 日
地地地
国 土 地
地 变 更
地 专 项
地 分
地 定
地 估
地始更销他 总 登登登登登
始 土 地
常 土 地
籍籍籍 档档档 案案案
调 查
调 查
调 查
2、目的:
以县为单位,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 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 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15
3、任务:
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 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 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根据城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 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 地等级;
21
6、基本农田调查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 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调查的目的:通过基本农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 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 布状况,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基本农田调查的任务:以县级调查区域为单位,依据本地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及补划、调整的 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落实到标准分幅土地 利用现状图上,计算统计县级基本农田面积,并逐级汇总 出土地(市)级、省级和全国的基本农田面积。
30
五、土地调查成果——土地分类面积数据
补充内容
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