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摘要)二〇〇九年十二月目录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总体战略 (1)(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环境 (1)1、低碳化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全球视野 (1)2、生态型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国家战略 (1)3、现代化生态岛--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思想 (2)1、坚持系统性的协调观 (2)2、坚持低碳型的发展观 (2)3、坚持全方位的合作观 (2)(三)建设生态岛的战略目标 (2)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行动领域 (5)(一)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5)1、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5)2、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5)3、加强生态岛自然湿地、林地、绿地的保护与建设 (6)(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7)1、推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7)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 (8)3、推进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管理 (8)(三)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 (9)1、优化能源结构和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9)2、推进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 (9)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10)(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11)1、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11)2、加强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11)3、加强噪声的治理 (12)4、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12)5、加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13)(五)生态型产业发展 (13)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设 (13)2、推进清洁生产和高科技环保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 (14)3、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调整经济结构 (15)(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6)1、加强城镇化建设,优化人口布局 (16)2、构建“低排放、低噪声、低耗能”的现代化城乡交通体系 (17)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17)三、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支撑保障体系 (19)(一)运行管理 (19)1、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生态岛建设统筹协调 (19)2、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可持续的滚动发展机制 (19)3、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生态岛建设绩效管理 (19)4、加强各方合作交流,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20)5、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依法推进和实施生态岛建设 (20)(二)政策保障 (20)1、实行人口综合调控,推进生态岛人口结构优化 (20)2、完善土地控制政策,合理利用生态岛土地资源 (21)3、制定产业准入政策,推动绿色产业体系建设 (21)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21)5、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完善生态岛建设的投融资机制 (21)6、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 (22)附录:崇明生态岛建设主要评价指标解释 (23)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总体战略21世纪,作为我国第三大岛屿的崇明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把崇明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岛,体现了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崇明愿景的高度统一,是崇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环境1、低碳化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全球视野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必将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全球性革命。
把崇明岛的建设定位于现代化的生态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体现了21世纪人类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
2、生态型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国家战略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部署。
占上海近五分之一市域面积的崇明岛,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地空间、多样化的自然生物资源等优势,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积极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将为上海更好地实施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四个率先”创造条件。
3、现代化生态岛--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受地缘因素和历史成因等影响,崇明岛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本市其他地区。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正式通车以及越江设施的加快完善,为崇明岛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但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方式转变等带来新的考验。
只有按照现代化生态岛的战略目标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理规范生态岛建设行为,有效把握生态岛建设进程,才能实现崇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思想1、坚持系统性的协调观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按照《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要求,坚持总体布局,在协调推进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联动发展的基础上,把崇明本岛的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放在优先突出位置,为未来的发展留足自然生态环境涵养空间。
2、坚持低碳型的发展观努力建立低碳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模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关系。
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低碳型的生态产业,积极有效地控制碳排放强度,努力将崇明本岛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
3、坚持全方位的合作观加强市、县联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和完善大协作的市场体系,推进跨领域、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合作。
充分发挥崇明在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上海和全国服务;充分利用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建设生态岛的战略目标按照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以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把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项目建设、措施管理和政策配套,力争到2020年形成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初步框架。
完善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布局。
在崇中分区建设以森林度假、休闲居住为主的中央森林区,崇东分区建设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国际教育为主的科教研创区和门户景观区,崇南分区建设人口集聚的田园式新城和新市镇区,崇北分区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规模农业区和战略储备区,崇西分区建设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区。
构筑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指标评价体系。
按照生态更加文明、环境更加友好、经济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管理更加科学的总体思路,接轨国际生态理念,结合崇明发展实际,建立一套强化生态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推进崇明生态岛的建设。
在强化生态保障方面,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注重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及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节能减排;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型产业;在改善民生质量方面,注重完善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评价。
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崇明生态岛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览表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行动领域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明确具体行动领域,制定2010-2012年的工作目标,完善推进措施,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自然资源保护利用1、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目标至2012年,全岛实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0%;至2020年覆盖率达到75%。
(2)行动①有效提高崇明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推进建设东风西沙边滩水库工程,实施相关泵站及管线工程。
②实施崇西、城桥、陈家镇等新水厂工程及相关配套管网工程,新水厂建成使用后关闭供水片内的小水厂。
③推进防渗渠道的建设。
④加强近期无法归并的中小水源地的监管,按照国家标准划定水源保护区。
⑤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型家用设施。
2、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目标控制城乡建设规模,合理布局,提高土地的集聚效益。
至2012年,岛内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03.7平方公里以内,建设用地比重为12.7% ;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09平方公里以内,比重不超过13.1% 。
(2)行动①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利用。
②增加有效供给,抑制过量需求,做好土地存量整理,实行土地资源复合使用,努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益。
③建立复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生产、经济和生态三效统一的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模式,通过适地、适生、适用取得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佳总体效益。
④做好增减挂钩、拆旧建新工作,在分别保证建设用地和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
3、加强生态岛自然湿地、林地、绿地的保护与建设(1)目标至2012年,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保持10种,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达68.7%,自然湿地保有率上升为43%。
至2020年,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将保持10种,森林覆盖率上升为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83.1%,自然湿地保有率稳定控制在43%。
(2)行动①编制生态岛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规划,建立湿地资源监测站;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构建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审批制度,实行湿地开发生态影响和环境效益的预评估。
②优化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水鸟栖息生境;加快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受损湿地的修复及维护工程。
③建立崇明岛水鸟补充栖息地和季节性栖息地;恢复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部分区域的鱼蟹养殖塘,建立水鸟补充栖息地。
④加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
⑤推进崇明新城和若干乡镇的公共绿地建设。
⑥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对除现状基本农田、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之外的其他农用地等生态用地也予以保护,增加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用地。
(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1、推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资源化利用率达50%;至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5%,资源化利用率达80%。
(2)行动①继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逐步采用统一的集中分类。
②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
③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农村蔬菜垃圾回田利用。
④加快推进崇明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的建设。
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1)目标积极推进崇明岛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规模化综合改造,至2012年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至2020年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