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市提出八项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秦皇岛市提出八项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秦皇岛市提出八项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高标准编制实施旅游发展规划。

整体开发海岸线、临海、近海和沿海腹地,优化“两带六区”空间布局,构筑滨海度假、国际田园、长城(山地)生态、葡萄酒文化体验四大旅游产业集群。

(2)高水平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借鉴海南、坎昆及国外先进经验,打造游艇俱乐部、邮轮旅游产业和高尔夫球场、高星级酒店产业集群,在全市开展旅游项目大拉练活动,全力推进旅游立市“百项工程”。

(3)高站位引进旅游战略投资者。

大手笔对外招商,在市场准入、土地、税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港中旅、深圳东部华侨城等战略投资者。

(4)高强度推进旅游宣传促销。

投入1000万宣传促销资金参与全省央视捆绑宣传,拓展国内市场,塑造“长城海滨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品牌。

(5)努力破解旅游淡旺季瓶颈问题。

充分发挥北戴河暑期办公地政治和人脉资源优势,以发展会议会展旅游为重要突破口,把秦皇岛建成中国会议、会展之都,最终实现会展与旅游的良性结合,以会展促旅游,以旅游兴会展。

(6)营造良好的旅游软硬发展环境。

制定出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办法》,保护海洋生态和浴场水质。

实施旅游基础设施7项重点工程,大力开展对标推标活动,培育和树立旅游服务品牌,健全旅游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7)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实现旅游同文化融合。

以秦皇岛港、耀华、山桥、华夏和朗格斯等知名企业为核心,发展工业旅游。

利用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奥体中心等现有条件和设施,以及协办奥运的知名度,把体育赛事打造成为体育旅游产品。

(8)积极申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学习借鉴海南、桂林等省市发展总体思路和改革措施,制定市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创新旅游经营模式,转变旅游管理方式。

(邢台市提出五项举措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

(1)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工业聚集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

原则上每个工业聚集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

(2)加大对工业聚集区的支持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

帮助6个省重点培育的工业聚集区列入省级序列,力争逐步形成一个县(市)一个省级工业聚集区的园区建设布局。

(3)加速产业聚集,提升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水平。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建设步伐。

(5)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工业聚集区发展活力。

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凡是有利于工业聚集区发展的改革创新都积极鼓励,凡是有利于工业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都充分利用,凡是有利于工业聚集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都大胆尝试探索。

同时,该市明确提出,要结合开发区(园区)建设,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深入落实好今年出台的加快园区建设的四个专件,力争到2012年,全市园区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园区达到20家,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园区达到10家。

(张家口市打造“三大基地”对接京津错位发展。

(1)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瞄准京津市民菜篮子,着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先后与北京市签订了《蔬菜产销合作(2008年—2012年)框架协议》,合作实施了蔬菜种植膜下滴灌示范项目,年供应京津市场蔬菜达到80多万吨,肉、蛋、奶6万多吨,销售旺季占京津蔬菜市场40%以上份额。

(2)运动康体休闲旅游基地。

加大与京津旅游市场对接,与北京市签署了《京张旅游合作、构建京西休闲旅游区域的框架协议》,重点发展滑雪健身、消夏避暑、温泉养生、始祖文化等特色旅游,拓展京津市场。

目前,在京津已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旅游业客源市场。

(3)物资供应基地。

推进商贸、空港、南山、京西四大物流园区建设,在其中规划实施京津创业园。

同时,推进工矿机械配件物流中心、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煤炭市场转运中心等建设。

目前,园区起步区已达到“十通一平”标准,已有30多家企业入园建设,总投资达到200多亿元。

承德市建设四大文化休闲旅游区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带。

(1)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区。

重点建设市博物馆、台北故宫二馆、酒吧一条街等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发挥现存世界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

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一期将完成投资20亿元。

(2)佛教文化休闲旅游区。

项目以普宁寺及周围分布的7座寺庙为载体,加大佛教文化礼品、旅游纪念品营销力度,拓展佛教文化产业链。

(3)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

保护恢复一批小街古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改建、扩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玩店、手工作坊,再现少数民族民俗风情。

(4)滨水文化休闲步行旅游区。

对分布在市区内的武烈河、滦河两岸及旱河沿岸进行绿化、美化,打造绿色景观长廊。

(平山县四项措施强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

(1)重规划。

制定了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五年上水平实施方案,全力实施总投资100亿元的主城改造、新区开发、特色营造、设施配套、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六大工程200多个项目,为建设西柏坡市奠定坚实基础。

(2)抓改造。

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改善县城居住环境。

到6月底,全县完成拆违拆迁63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60万平方米,建设冶河明珠、文昌苑、中天神韵等20多个居住小区,主城区面积由67平方公里拓展到114平方公里。

(3)强基础。

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6亿元的12项路网建设工程,县城新增道路62公里,形成“七纵七横”城市路网框架;完成西柏坡电厂余热集中供暖一期工程,供热面积334万平方米;总投资2890万元的首座大型水厂已动工。

(4)提品位。

紧扣平山历史脉络,突出革命老区特色,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当中,公开向社会征集公园、道路、桥梁名称20处,对冶河县城段7公里范围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绿化广场、生态公园、音乐喷泉、人工湖等特色景观,新增主题公园4个,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

(平山县政府)县域经济尚义县打好“三张牌”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1)打好新能源牌。

把风电产业作为实施生态经济强县第一战略支撑,在全县总装机容量552万千瓦的基础上,今年启动10处风电建设工程,新增风电装机557万千瓦,累计达到1109万千瓦。

同时积极推进光电产业新领域开发。

(2)打好生态旅游牌。

全面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实施了以张尚公路为主轴,以南部北部为两翼,以五台蒙古营、套里庄石人背等景点为五区的“一线两翼五区”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九汉天成、金鑫两个生态旅游项目正式落户,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一期和桃卜山生态旅游开发一期工程正在实施。

(3)打好商贸物流牌。

编制了牲畜交易、蔬菜交易、建筑建材交易等各类专项规划。

引进了总投资208亿元的小蒜沟物流储运中心建设项目等。

(尚义县政府)唐县实现“三个转变”做强产业支撑。

(1)注重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布局由“散”转“聚”。

依托石灰石、高岭土、耐火材料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利用基地;以精细加工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对具有群体规模的产业,通过引导退村进园、租赁兼并、集团化生产等方式,吸引企业聚集。

(2)强化内涵发展,实现产业层次由“低”转“高”。

目前,该县的22座传统石灰窑改造成新型环保窑后,日产石灰由20吨增长到500吨,GDP 能耗下降35%。

(3)突出培大扶强,实现企业规模由“小”转“大”。

坚持每个产业都培育1-2家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唐县政府)对接京津怀来县对接京津强化“四区”建设。

(1)京津产业拓展区。

先后引进中粮集团、北京龙徽酿酒公司、北师大等50余家北京企业和高校参与该县的葡萄基地建设、生态旅游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

累计引进项目252个、资金19亿元、技术65项、各类人才170名。

(2)北京绿色农产品供应区。

已建成京西果菜批发市场等38家农副产品销售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44%。

每年向京津销售各种蔬菜、干鲜水果,活畜产品等占全县农副产品生产总量的50%。

(3)京西北现代商贸物流区。

建成土木煤炭交易市场、沙城建材大市场等专业或集贸市场22个,年成交额达45亿元,初步形成了服务京津、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市场中心。

(4)京畿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从温泉疗养、葡萄观光、果品采摘、古驿名山及影视基地等方面进行开发。

年观光游客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80%以上游客来自京津地区。

(怀来县政府)农业产业化霸州市三种组合推进农业产业化。

(1)链状组合。

实施农业产业化“111”工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壮大梅花、六必居等20余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块状组合。

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8万亩,优质高产玉米种植基地30万亩,蛋鸡、生猪、特种养殖等养殖小区22个,形成了多个特色种养块。

(3)网状组合。

充分发挥30多个农业科技服务站、2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时为农民提供行情等信息,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

(霸州市政府)三河市三项措施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1)出台扶持政策。

根据全市四大园区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潜力,分别确定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推进举措,并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服务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台具体扶持政策。

(2)完善园区规划。

燕郊开发区结合功能分区规划思路,制定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工业新区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核心区城市设计和产业布局规划;福山新区完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各镇依托自身特色,编制工业小区规划,打造特色园区。

(3)加强项目建设。

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参加了国家和省一系列的大型招商活动,重点加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的督导和调度,确保项目抓紧建设、尽早投产;积极争列省重点项目,目前成功申列省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103亿元,总占地5510亩。

(三河市政府)县域经济宣化县以“抓、建、优”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1)“抓”项目。

今年以来组织8批招商团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招商引资。

目前,全县新建、续建项目达到95项,总投资1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共计30个,总投资15676亿元。

(2)“建”园区。

累计投入资金916亿元,对东山、望山和沙岭子三大园区实施了“十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东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市功能最完备的园区之一。

(3)“优”环境。

投资160多万元,组建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审批、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制度。

同时,精减行政审批程序6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

(宣化县政府)促农增收肥乡县实行“四型”模式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1)结构型增收。

发挥紧邻市区、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瓜果和畜牧业,全县无公害圆葱年产量达305万吨,食用菌总产达6万吨,瘦肉型猪出栏达295万头。

(2)劳务输出型增收。

在深圳、广州、北京等地建立了十几个劳务输出基地,今年以来,输送劳务人员13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