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度工作计划2018年以来,开发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的总要求,凝心聚力谋发展、扑下身子务实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本年度班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主要经济指标增势明显。
一是企业产销呈现两旺态势。
43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税收7465.2万元、同比增长8.2%,销售收入32.14亿元、同比增长7.7%。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
园区77个在建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新建项目54个,完成投资13.1亿元,续建项目23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园区大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是企业转型发展成效显现。
新增规上企业2家(恒盛汽车、锦禾农机),新培育的3家小升规企业(云开电子、天英电子、顺发箱包)均达到上规条件;正丽机电等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1.2%;2家上市企业(天子股份、爱丽莎)实现工业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天子股份实现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3.9%,爱丽莎实现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5.5%。
2、平台建设高品质推进。
一是常山云耕小镇走在前列。
常山云耕小镇作为全省高端装备类小镇,成功列入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目前,已经启动小镇整体规划、VI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小镇入口景观初具雏形,正在高标准谋划小镇客厅项目。
二是产业集聚区快速扩容。
集聚区两纵六横道路框架全面拉开,纬五路、纬三路等道路高标准绿化基本完成,经一路、纬五路等2条主干道亮化工程全面完工,集聚区2号泵站已经完成,纬八路片区600亩地块平整已经完成,园区支撑产业大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三是常山工业园区稳步提质。
常山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及规划环评获得通过;征迁遗留问题处置稳步推进,28户签订征收协议,35栋房屋完成拆除;园区天然气主干网完成铺设,爱丽莎、威诗朗等4家企业成功接入天然气,凯迈生物、健达农业等2家企业签订用气协议;常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土地预征、设计招标等工作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等生活配套设施进驻园区。
3、产业大项目加速入园。
一是在建大项目稳步推进。
截止目前,年初确定的14个重点工业项目全部时序推进。
其中,锦禾农机已于6月29日投产,国内首台套不等距插秧机正式下线,当年完成投资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常林纸业生产设备全面到位正在试运行,富欣达居跑步机、富瑞3D打印机、冰王冷柜、宏远箱包等一批5000万元以上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二是招商大项目快速入园。
农机专业招商组正式成立,全球轴承行业巨头-瑞典SKF在常山建设小圆锥滚子轴承(中国)生产基地项目、上市公司天津利安隆总投资10亿元光稳定剂项目、大和热磁产业园项目等一批10亿级大项目完成签约。
三是产业大转型稳步实施。
通过租赁、司法处置等方式,累计盘活土地743亩、厂房19.4万平方米,引进26个项目;循环化改造中期调整方案已经获批,淘汰改造28台燃煤锅炉;智慧园区成效显著,先后建立了2个博士站(科润新材料、正邦电器),7月9日科润新材料还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签订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
4、服务管理精准到位。
一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
目前,开发区正在探索一套网上预审与全程代办相结合的内部闭环审批系统,通过网上预审APP 软件的研发,实现掌上化移动审批,让数据替跑,该系统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同时,一张身份证全程代办服务正在从重点企业拓展到一般项目,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效率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积极探索政企互动机制。
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等问题,建立金融超市机制,召开2次政银企联席会议,专题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全力做好工业政策宣讲解读工作,引导企业对照政策制定小目标,印制并发放工业18条、人才新政18条等宣传手册各1000多册,目前,园区爱丽莎等2家企业已经获得政策奖励。
三是常态化网格精准管理。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每位干部联系2-3家企业,负责日常企业问题反馈,帮扶锦禾、德迅达、迈峰宠物、正丽机电等企业完成招工计划,协助企业赴河南、陕西、上饶、永康等地招工10次,新增6条天眼监控线路,新增40家企业纳入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特色亮点工作1.常山云耕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8月2日,常山云耕小镇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为园区后续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8月22日,在全省特色小镇镇长论坛上,云耕小镇作为7个小镇之一作交流发言,极大地提升了园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2.上市公司及龙头型大项目加速入园。
联合睿康集团注资10亿元与浙江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智能农机项目合作;康盈磁业获得上市公司中科三环注资1560万元;上市公司天津利安隆10亿元投资项目、世界轴承巨头SKF制造基地项目陆续签约。
3.盘活闲置成效显著。
通过租赁、司法处置等方式,累计引进26个项目,盘活21家企业资产,盘活土地743亩、厂房19.4万平方米。
其中通过租赁方式引进14个项目,盘活11家企业资产,涉及土地350亩、厂房9.4万平方米;通过司法处置引进12个项目,盘活12家企业资产,涉及土地393亩,厂房10万平方米。
4.智汇常山工作初现成效。
3月,锦禾农机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建立合作;5月,常山科润新材料公司于建立全市首个政校企博士工作站,7月与李亚栋院士签订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10月,衢州正邦电器配件有限公司设立我县第二个博士工作站。
三、党建、队伍和反腐倡廉建设情况1、党建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成功打造东方红党建品牌。
开发区始终将党建作为首抓必抓狠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常山云耕小镇推进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建设,在原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云耕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功打造了东方红党建品牌。
二是深入实施学分+工分考评机制。
全面加强党员管理,于9月初制定了学分+工分考评机制,评选出评选优秀党组织、先进党务工作者、先进共产党员各10名,为党员及各基层党组织树立学习标杆,并优先将一批一线优秀员工吸收预备党员。
三是全面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
精心制定了开发区十九大精神宣传方案,将学习十九大精神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一夜学的必修科目,组织园区企业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和宣讲,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于11月23日分别到湖东村、朱家坞等联系村进行宣讲。
2、队伍建设逐步强化。
一是权利运行进一步规范。
根据班子人事调整,先后3次对班子分工及七不直接分管制度进行了调整和修订,一把手严格执行末位表态制度,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工作均经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今年来,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派驻分局中层干部1名。
二是法治意识不断强化。
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法工作,按计划开展了领导干部学法活动、法治知识考试等。
全体工作人员全部挂牌上班,派驻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全面接受企业监督。
同时,聘请法律顾问,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
常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常山工业园区规划等重大项目规划编制、重大工程推进均征求各方意见和社会风险评估,切实增强了公众意见对决策的约束力。
三是作风建设细实有效。
严格制定末位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末位管理零报告制度。
按规定制定了能力提升年活动方案,邀请省轴承协会专家等组织开展了知识培训,全面增强了干部与企业的对话能力和办事效率。
同时,全面完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干部定期走访企业,查摆和解决企业实际发展困难73件次。
3、反腐倡廉推向深入。
一是一岗双责人人有责。
开发区党工委于年初制定了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计划,并明确了目标和具体措施,签订了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干部职工之间的三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驻的监督优势全面发挥。
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七纪检监察组组长全程参与班子会议,全面做好决策监督工作,开发区党工委主动配合第十七纪检监察组开展了公务接待、中心工作推进等监督工作,全面排查了廉政风险点,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加大主体监督,预防和避免各类廉政风险隐患。
三是廉政教育趋于常态。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基本内容,拧紧思想总开关,全面加强干部廉政意识,每季度研究并部署党风廉政工作1次以上,全年召开党风廉政会议8次,共15个议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第二部分2019年工作思路2019年,开发区将按照四转出四新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企业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一、工作目标:1.招商引智方面:力争引进或承接10亿元项目1个以上;万人计划、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方面继续实现突破。
2.项目建设方面:云耕小镇拉开框架,工业园区有序提升,完成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分布式能源站加快推进,提升园区供气、供热要素保障能力。
3.产业发展方面:加快天子公司主板上市,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新增亿元企业2家以上,盘活闲置企业10家以上。
4.能力提升方面:举办项目建设、产业转型等方面培训班,提升干部理论水平;深化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提升干部与企业对话和服务能力。
二、工作举措1、转变开发理念,呈现平台新面貌。
按照 2000亩熟地硬指标、云耕小镇品牌软实力、工业平台新功能的建设思路,以云耕小镇开发建设为主旋律,协同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努力呈现平台新面貌。
一是集中力量推进云耕小镇开发建设。
对照省级特色小镇命名标准,制定5年行动计划,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农机主导产业特色,加快编制常山云耕小镇整体规划、VI设计等专项规划,集中优势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推进小镇客厅、入口主景观等项目建设,稳步打造农机风情乐园等核心景观,深入挖掘和丰富小镇农机文化内涵,统筹考虑县域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规划,积极引入社区功能,努力将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美景,初步实现特色景观可赏、特色产业集聚、特色文化鲜活的目标。
二是加速实现常山工业园区新功能。
全面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对照新时期企业发展所需,聚焦问题、找准差距,加快实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供气等产业配套,新增一条 3.8公里DN600供水管道,全面提升园区供水能力,加快完善公交线路、公共自行车网点等生活配套,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局部景观等的提升潜力,集中力量分批分步实施改造提升,加速推进二期主入口及新都大道两侧整体景观改造,加速推进74户征迁遗留问题处置,持续推进安置区基础统建工程,充分利用已收储的厂房等资产,组团式推进职工休闲娱乐中心、园区用工超市等三产配套,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切实增强园区外部环境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扩容提质。
加快实施集聚区整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区域环评+能评审批,在集聚区两纵六横道路框架拉开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常山-慈溪山海协作等对外合作,加快启动新一轮的土地征迁工作,积极争取产业集聚区二期土地利用指标获批,加速推进集聚区纬六路、纬八路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开集聚区整体框架,高标准推进一期已建成范围绿化、亮化及景观造型等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集中连片熟地供应能力,保障大项目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