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课程代码:339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金融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考生在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原理,增强考生分析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各种金融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货币、信用、融资方式、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国际储备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达到:1、金融学的基本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握货币、信用、融资方式、利率等基本内容。
3、解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的相关概念。
4、熟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
5、能够运用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国际金融的相关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的外汇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管理。
7、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与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等课程有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金融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金融、货币等基本概念,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发展历史、货币的主要职能,理解货币量的概念和货币各口径的范围,掌握货币的创造、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熟悉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流通规律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金融的基本范畴(一般)识记:金融的概念与其范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直接金融,间接金融,金融的作用。
(二)货币(重点)识记:货币口径的划分,货币需求与供给。
理解:货币职能,流通规律,货币制度,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第二章信用、融资与利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信用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认识新的融资方式,了解利率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认识利息率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信用(重点)识记:信用本质,现代信用形式。
理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不同,出口信贷。
(二)项目融资(次重点)识记:定义。
理解: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的区别。
应用:BOT,TOT。
(三)资产证券化(一般)识记:证券化的概念、特点、作用。
(四)利息和利率(重点)识记:利息的分类。
理解:利息的作用。
应用:利息计算,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第三章金融市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认识到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各要素的核心和枢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金融市场概述(一般)识记:金融工具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次重点)识记: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理解: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特征和构成。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金融机构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骨骼和载体,也是一国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的组织保证,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金融机构概述(一般)识记:金融机构的含义。
理解:金融机构性质和职能。
(二)金融体系(次重点)识记:政策性银行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
理解:中国金融机构体系分类,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商业银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原则和各种业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般)识记:商业银行的含义、产生、发展和发展趋势。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重点)识记: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理解: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次重点)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重点)识记:资产管理理论。
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了解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原则和业务,能够运用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重点)理解:中央银行的特征、职能。
(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般)识记:主要业务(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次重点)识记:货币政策各目标的关系,中间目标。
理解:货币政策目标。
(四)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重点)理解:一般货币政策工具。
应用: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成因和相关对策,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中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通货膨胀(一般)识记: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和类型、成因和治理对策。
(二)通货紧缩(一般)识记:通货紧缩的定义、效应、成因和治理对策。
第八章国际收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国际收支的涵义和国际收支平衡表,能够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掌握运用相关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国际收支含义(一般)识记:国际收支概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重点)识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编制原则。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重点)识记: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调节措施。
第九章外汇和汇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了解外汇、汇率、汇率制度等有关概念,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对一般的外汇业务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了解规避外汇风险的一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外汇和汇率概述(重点)识记:外汇含义。
理解:汇率及其标价,汇率的种类应用: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二)汇率的决定与调整(重点)识记:汇率的决定。
应用: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三)汇率制度(一般)识记: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理解: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劣分析。
(四)外汇交易(重点)识记:外汇市场理解:外汇交易应用:即期外汇业务,远期外汇业务,套汇和套利业务,期权业务。
(五)外汇风险(次重点)识记:外汇风险的概念。
理解:外汇风险的种类和管理。
第十章国际储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掌握国际储备的含义、结构和作用,理解国际储备的管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国际储备概述(重点)识记:国际储备的含义、构成和作用。
理解:国际清偿力。
(二)国际储备供求(一般)识记:国际储备的需求与供给。
(三)国际储备管理(重点)理解:国际储备的数量管理和结构管理。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梦轩阁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读者居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金融学概论》吕宝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助学90学时,课时分配如下:章次内容学时一金融概述10二信用、融资与利率14三金融市场 6四金融机构体系 6五商业银行8六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8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6八国际收支10九外汇和汇率16十国际储备 6合计90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度量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一)填空题:信用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A.存款业务B.现金资产C.证券投资D.贷款业务(三)多项选择题: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A.利息率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再贴现率D.消费信贷E.公开市场业务(四)判断题:中国人民银行是在1949年12月1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