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一)、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构件的塑料。

如ABS、尼龙、聚砜等。

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

如氟塑料、有机硅等。

(二)、性能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

1、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甚至能耐“王水”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被称为“塑料王”。

2、另外还具有良好的透光及防护性能。

多数塑料都可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制品,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像玻璃一样透明。

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大量用作农用薄膜。

塑料具有多种防护性能,因此常用作防护保装用品,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三)、用途塑料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国防尖端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农业方面:大量塑料被用于制造地膜、育秧薄膜、大棚膜和排灌管道、鱼网、养殖浮漂等。

工业方面:电气和电子工业广泛使用塑料制作绝缘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用塑料制成传动齿轮、轴承、轴瓦及许多零部件代替金属制品;在化学工业中用塑料作管道、各种容器及其他防腐材料;在建筑工业中作门窗、楼梯扶手、地板砖、天花板、隔热隔音板、壁纸、排水管件、装饰板和卫生洁具等。

二、合成橡胶【活动探究二】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师: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生:橡胶树。

师:对!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三、合成纤维【活动探究三】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课堂板书设计我们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一、塑料二、塑料的性能三、合成橡胶四、合成纤维◆练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下作业设计)1、[08,南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答案与解析: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2.[08,乐山] 从6月1日起,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可看作由n个ClCHCH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 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答案与解析:D;塑料在长时间光照下也不易分解3、有一块布料,请你鉴别是羊毛织物还是化纤织物。

答案与解析: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则为羊毛织物。

如无焦糊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则为化纤制品。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

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③;②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物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A 空气、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B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 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D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答案与解析:C;都能生成沉淀◆教学反思:区分羊毛和化纤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光泽度、手感等。

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用燃烧的方法要稳妥一些。

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

而化学纤维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比较缓慢,有芹菜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拓展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酸雨中含有酸,所以引起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酸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对物体做功,需要利物体施加力,所以只要物体受到了力,该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D.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2.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B.炎热夏季给鱼塘增氧-----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化石燃料蕴藏量是有限的3.下列物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 C.生石灰D.浓硫酸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浄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B.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留有划痕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5.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B.分子和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下列物质中,有一种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发生反应,这种物质是()A.铁B.稀硫酸C.氧化铜D.碳酸钠8.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约为2:1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20℃时,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10.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碳源”,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 CO2高效转化为甲醇 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 2CH3OH+H2OD .参加反应和的质量比为 1:311.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中可能混有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把气体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气体体积变化依次为:不变、变小、变小.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一定混有B .一定混有C .一定混有D .一定混有12.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C.做CO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13.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加聪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