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幻灯1)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二、回顾旧知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
学生背诵。
(幻灯2-3)《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朗读)。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三、作者简介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代大有“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到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
从此,他结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把自己参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远的影响。
(幻灯4)又名:潜字:元亮籍贯:浔阳柴桑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幻灯5)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幻灯6)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参考资料: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
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
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
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
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
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视。
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感受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
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四、整体感知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幻灯7)2、一生朗读。
(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
(幻灯7)五、解题,把握思路。
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息。
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幻灯8)学生明确:"归"字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
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2、为何归来?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追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
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3、归向何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板书:(幻灯8)六、品味田园风光。
1、请大家看这幅画面,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幻灯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幻灯1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
参考点评: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
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是很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幻灯11)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七、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附]板书:(幻灯11)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八、陶诗风格探究师: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那么大家觉得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清新隽永、淳朴自宁静闲适。
想听听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吗?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朱熹:“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
”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指出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限丰实的内涵”。
九、自主探究: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幻灯12)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幻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幻灯14)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
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幻灯15)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