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的二维性与未来的世界文字

汉字的二维性与未来的世界文字

汉字的二维性与未来的世界文字老关grens123摘要: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发达的语言之一,在我国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汉字的二维性等先进属性将在建立一套国际性的通用文字使之成为人类交往的真正工具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古老的东方文明必定会在下一世纪中重放出它神奇的异彩,去照耀整个人类社会。

关键词:汉字二维性世界文字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发达的语言之一,在我国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今以电子计算机普及与应用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更显示出其单位信息容量大的优越性。

汉语是目前人类语言中唯一采用形声文字的语言,也是唯一采用四种声调来表达同一音节不同含义的语言。

这个特点使汉语这一信息载体的单位容量远远大于其它语言。

这个特点的基础是汉语文字和语音的二维性,即汉字是用不同基本笔画在二维平面上以相对位置的变化来构成的;而读音是以汉字相互不同的单一音节和声调二维因素来表达的,这一特点是其它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一、汉字的二维性按照文字学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具有较为固定的音、形、义三要素的特殊符号。

人类早期的文字和语言应该是相互分离的,人类的早期的文字产生于对事物形体的图形摹仿,这是各民族早期文字的共同特点。

如苏美尔文字、埃及古文字、玛雅文字和汉字,无不如此。

早在七千年前的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六千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出现了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是以对事物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中国文字最早的创造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山东仰韶文化时期。

到埃及的罗塞达碑文和中国的甲骨文时期象形文字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六书俱备,文法完善,记录完整。

遗憾的是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消亡,只有中国的汉民族和南美洲的玛雅人完成了由象形文字到表意与表音结合的形声文字的转变过程。

可惜的是玛雅文字随灿烂的玛雅文化一起被殖民主义消毁了,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由于象形文字这种低级文字记录功能的局限性跟不上人类语言的发展,全面完整地记录和表达人类语言已无能为力了,这样绝大多数民族放弃了象形文字的记录方式。

当一种文字朝音素文字发展后,就迅速摆脱了象形阶段,而改用少数有规律的表音字母组合来对人类语言发声进行的直接记录。

各民族相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以记载语音为核心的拼音文字。

在我国汉字的发展到殷商至战国时期,由于文字记录工具的发展,使系统地记录语言成为可能。

但这样的记录也是高度概括性的记录,而不是语音的忠实记载。

孔子的《论语》的第一段记录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实这三句话是孔老夫子这次讲演的问题结论,老先生用“山东话”讲了一整天,学生们总结性地记录了老师的教诲。

拼音文字是一维线性文字,无论是音节文字如日本的假名,还是音位文字如英文、俄文等,都是由一组字母及其排列的一维顺序按语音的发音顺序对语音的直接记录,无论是采用纵向排列表示一个音节的梵文、朝文也好,还是仅横向排列的英文、俄文也好,其本质是字母书写的一维顺序。

其优点是以文字元素对人类讲话声音的符号化,就好像录音机一样可以完整地记录语音的发音过程。

形声文字的汉字是以最基本的字素,如汉字的笔画点横竖撇捺折等在二维空间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规律,运用笔画的二维空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组合成千姿百态的文字。

拼音文字的组词是由其字母多少按一维排列组合所决定的,扣除元音辅音之间排列的相对固定性和单词长度限制等因素,其组词数目仅以万计。

而汉字只用比一般拼音文字字母少几倍的基本字素----笔画,及其在二维空间以相对位置的不同组合,便可于方寸之间以灵活且规律的字素组合方式按理论计算组合成数以亿计的汉字。

汉字的字素大约在四百个左右,是英文的十几倍,仅甲古文的字素组合方式就有7类十四种之多。

换句话说,汉字字素的组合方式,前、后、上、下、左、右、里、外,乃至叠床驾屋,都可成字。

由汉字再组成词将是一个趋于无限的数量概念,汉字在二维空间的抽象意义又赋予了汉字无限的表意空间,为汉字的发展和改革准备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当然现实中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汉字。

世界上现有五千多种语言,其发音基本是基于四十种基础音素和几种音调。

印欧语系的拼音语言在语音上也是一种一维语言。

这类语言的语音靠的仅是音素的不同和音位的变化,声调只表达情感的不同。

属汉藏语系的汉语每一个字作为一个音节有着固定声调,声调是汉藏语系的一个特点,汉语又是其中声调运用最为丰富的语言。

汉语以音节和四位声调这二维因素来区别和表达同一音节的不同发音含义,增大了语音发声的信息容量。

正是由于汉语的文字和语音的双重二维性为汉语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

二、汉字的二维性与人的思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这一理性认识过程是通过语言的逻辑或形象关系来实现的。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示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语言的不同决定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差异。

实验证明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他们识字是通过对字音和字义的记忆来实现的,使用的是大脑的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这个过程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

使用汉字的人大脑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带字义,左右半球均衡协作,需要的是字音、字义、字形三个方面的记忆,其过程不仅需要逻辑思维更需要形象思维。

由于汉字的二维性更利于人的记忆活动,在人对汉字的认知过程中,汉字识记动员了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在大脑的左右半球的皮层组织中均形成了各自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重要的是左右半球的皮层组织之间也产了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系,在记忆保持过程中又不断地加强了这种联系,并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大脑之中。

认知汉字的过程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双重训练,极有助于人类智慧的开发,也是汉民族成为世界上聪明民族的原因之一。

美国费城的心理学家曾利用学汉字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一名美国少年的失读症。

这一少年在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天,突然对书报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了。

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等使用汉字的人患失读症者要比使拼音文字的人少得多。

其原因就是汉字的形象二维性作用于人大脑的右半球并与大脑左半球的有机联系。

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努力,首先教这位患失读症的少年学汉字,接着在一张纸上写出内容相同的英语和汉字,奇迹出现了,这位少年毫不费力地便把英语句子读了出来。

这一成果引起了医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及至信息科学界的广泛注意。

三、汉字的二维性与抗演变性汉字是当今人类文字中最具抗演变性的文字,已被世人所公认。

究其原因除历史、政治等方面外,汉字本身结构上的二维性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拼音文字是以记录语言发音为目的的。

人类的语言随历史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和民族融合和分化而变化,历经几代人就可能变得面目皆非。

几百年前人类的语言与现代的语言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拼音语言的文字上,造成几百年间的显著变化,致使采用拼音文字的人很难读懂几百年前的文献,而现代中国人阅读一两千年前的诗也不会有生疏之感。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当然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而汉字自从由甲骨文演变到小篆、隶书之后,其象形意味所存无几,完全转变成形意文字了。

每个汉字的基本内涵便以规范的笔画及其在二维空间组合的形式固化在汉字的字形之中,并相对固定下来。

汉字的实质是以二维图象的形式,用抽象方式对客观世界的写照和折射。

由于汉字的二维图象形式赋予了每个汉字特有的基本含义和生命,才使其基本内涵和书写形式并未随历史的进程而发生根本性演变,使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间断地、周到缜密地记录下自己走过的路。

汉字缩小了方言的差距,缩短了古今语言的差距,充当了纵横近万里,上下几千年的联系纽带。

中华儿女一看到汉字,就倍感亲切,就会产生一种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历史的认同感。

在一千多年之中,中国人始终延用统一的启蒙教材,公元五百年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延用千年而不衰,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充分证明了汉字的抗演变性。

四、汉字的二维性与汉字艺术汉字的书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这是其他文字所不能比拟的。

数千年的岁月使这门艺术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早在汉字的萌芽时期就以结构均衡、线条变幻、抽象简洁表现出了生动、神奇、充满了天地造化之美的艺术性。

汉字的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源于汉字的书写是运用线条极为丰富的内部运动和结构变化,在二维平面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形象。

书法的形式语言是线条的组织,由于汉字这种独特的需要,也就产生了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和墨。

毛笔和墨的应用为线条变化的内部运动提供了条件,线条内部的运动又赋予了线条特定的情调和丰富的感情。

经篆、隶到风格各异的楷书、行书、草书,历代书法大师正是创造性地运用笔法和墨法使书法充满了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表现力的另一个来源是线条丰富的结构变化。

书法艺术中线条的内外部运动要受汉字结构的制约,但由于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结构的相对性。

汉字的结构有着十分宽松的规范,只要各笔画交接的相对位置不发生错误,都可被辨识。

汉字虽受其结构制约,但各线段的形状可以相当自由地运用,产生出汉字形态无穷无尽的变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情调。

正是由于书法线条极为丰富的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极为丰富的内在节奏,加之整体结构依靠线条的变化在二维空间的自由表现,使之成为世界上变化最为丰富并具有深刻内涵的徒手线艺术。

汉语的诗词也是一门独特的东方艺术。

它是基于汉字所固化的深刻内涵和汉字独有的音节声调二维性。

汉语的诗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诗歌,汉字的诗词更具有抽象性和抒情性。

汉语诗词充分运用了汉字的形声意义和声调的多元性,使汉字诗词的格式工整、结构简练、平仄变化、抑扬顿挫成为独有的特点。

千百年来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了屈原、李白、毛泽东等这样伟大的诗人。

汉字诗词不仅是东方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五、汉字的二维性与文字信息处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上,文字处理目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操作系统和一些基础软件是以英文为基础的,曾一度阻碍了这项技术在采用形声文字的中国的应用和普及。

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的应用成为在中国普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一道难关。

汉字库的建立和中文操作系统的研制,为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的应用打开了成功之门。

正是汉字的二维性为汉字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每个汉字的存贮仅占二个字节,相当于英文单个字母的二倍,而每个汉字的信息含量大约相当于四个以上英文字母所组成的单词或音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