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命题展望真题解读2019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命题展望真题解读2019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一、2020年中考命题展望首先,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在结构上与往年应该基本相同,仍分为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另有卷面书写5分),分别对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欣赏评价等能力进行考查。

1.语文积累与运用2020年中考的古诗文名句默写仍将以填空为主,内容以诗词居多。

形式上可能不拘一格,既有直接填写上下句的,也有理解性默写的。

此外,对于古代散文中的名句也应关注。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

2020年中考的语言积累题,仍会以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音、形、义的掌握为主。

教师在平时教学和中考复习中,应当对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加以关注,特别要对学生经常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加以巩固。

对于词语在句中意思的理解,仍婴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投人以渔,教给学生理解文章关键词语意义的方法。

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敏锐的语感,再辅以适当的阅读训练和技法点拨。

2020 年中考的语文语言积累题较往年相比,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也会求一些变化。

考试内容要求在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信息提取和表达等任务:材料更加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时事。

此部分的题型多以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

语言运用也是考查重点,包括语病修改、标点符号使用、句式转换、句子仿写等。

汉语言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更好地守住自己的文化传统,规范地使用汉字、词语,正确地表情达意。

2020 年中考,在“语文积累与运用”板块,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考点:辨析并能修改简单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我们需要对这些考点进行认真的复习,并在平时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加强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让学生能说话,会说话,说好话,好说话,是学生语文素养高的重要体现,是对祖国语言文字最好的理解和掌握。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兼顾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考查篇目多集中于《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近年来,随着红色教育的兴起,《红岩)也颇受出题者重视,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主要事件等的考查频次增多,在对文学名著常识进行i识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真正的阅读。

能够对作品的内容、主题、人物、语盲等进行鉴赏。

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评价。

鉴赏能力的考查应该是今后名著阅读考查的方向,让名著阅读落到实处,让语文学习更加有效,这应该是未来考题的变化趋势,这变化在2019年中考试卷中已经得到体现,获得普遍好评,相信在2020年的名著考查中一定会得到继续强化。

因此,语文学习要重在平时,名著阅读要重在平时的“读”,而不仅仅是迎考复习阶段的训练和记忆。

从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综合性学习试题来看,该题分值仍然不低。

就试题材料而言.学生身边的甚至可能亲身参与的校园生活是出题者最先考虑的内容,因为试题总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

此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等也是试题材料的主要来源。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强调“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归纳探究能力,个性化理解与表达能力,觉外还有语言规范运用诸如修改病句等考查内容。

单纯地判别句子修辞手法的题目可能会减少,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将会更多地放在阅读板块中。

这种题型的考查将会由单一- 的知识考查向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考查转变,由单一的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考查向多学科综合技能考查转变。

在构建和请社会的大背最下,引导学生健康、得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2.现代文阅读从文体角度来看,各种文体都要关注,除散文。

说明文议论文外,非连续性文本也是近年来的考试热点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也不必过于紧张,本质上它仍是阅读,仍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纵观2019年全国的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性文章是考查主流,说明性文章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的内容,议论性文章关注论述话题与学生成长、学习生活的联系,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02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走向:(1)文学性文章仍将以叙事类散文为主要考查方向,关注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亲情、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等。

(2)说明性文章将淡化文体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提取和筛选、内容提炼和概括、文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等。

选文材料仍聚焦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也要关注传统文化。

(3)议论性文章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因此选文材料可能会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正确的做事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选取,以及其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材料。

文章-般多选自各类报刊,-些知名文化学者的文章常常是出题者最喜欢选取的。

(4)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是一个变化的新题型,这是学生阅读的薄弱环节,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起特别重视并做好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

3.文言文阅读就内容而言,“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仍是考查重点。

“重要句子”,就是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在复习时要有所侧重。

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情感的把握,还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

文言文阅读会越来越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学生在真正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做题。

可见中考今后会逐年加强考查整体“读懂”的能力。

同时,文言文阅读有从单纯考查课内知识向综合考查课内外知识转化的趋势,这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今后,文言文阅读将会逐步加大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意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继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写作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语文写作的命题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除了话题作文较少出现外,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时常交替出现。

测试内容同样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三是重视学生阅读积淀,强调对学生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准确表达、联想想象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今后的中考作文题会引领学生关注个人体验,关注社会风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真善美,发展个性,培养人文情怀(关注人性)。

写作是中考语文中的“提分点”。

“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情达意”应该是作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但是有不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仍然欠缺,需要不断训练并提高;至于创意表达,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的努力和思维形式决定的。

二、2019 年试卷解读安徽省01年中考语文试整总体难度适中,大的格局也未变,还是分为基础知识,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

整套语文试卷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和(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以下商称(考试纲要)命制,三大板块紧凑、明晰,很好地延续了“求平、求实、求新、求进”的命题思路。

(一)关于“古诗文名句默写”1.试卷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是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道题目,属于考纲要求的“识记”层次,即“准确默写《语文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别、记忆和准确无误书写的能力,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考题的第1--4题为上下句默写,相对简单,取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岳》(杜甫)、《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和《满江红》(秋瑾);第5-7题是理解性默写,有一定难度,取自《〈论语)十二章》、《行路难》(李白)和《登飞来峰)(王安石)。

2.失分情况(1)错别字。

“天涯若比邻”中的“涯”写成“崖”;“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襟”的偏旁“衣”易写成“木”,就成了错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畏”多写一撇.“自”写成“只”,“望”多加一点:等等。

出现这些错别字的原因,基本都是对诗句意思理解不到位、死记硬背,易错字的书写没掌握牢固。

(2)理解有误。

对于题目中的提示把握不精准,理解伯惠方向,导致失分。

理解性默写题目“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业,”中,不少考生没有抓住“干扰”“不会为之所惑”这些关键词语思考,导致无法精准回忆并默写出诗句。

(3)书写不规范。

部分考生汉字书写随意、潦草,字形不规范,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风”被误写成“凤”,“沧”的形旁“了”被潦草写成“i”,等等。

(二)关于“小语段”1.试卷分析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小语段”,2019年的考查形式跟往年大不一-样了,语段出自初中阶段教材给出的名著阅读篇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试卷以名著语段为依托,考查了结合语段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及句式转换。

2.失分情况(1)部分考生不解释或解释不清词语的基本义,多数只写出“活泼”之义。

(2)部分考生不是不知道要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就是对词语的语境义的方向把握不到位,没有联系“保尔”作答。

(3)将肯定句“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改为反问句,要保证意思不能改变。

部分考生不会转换,改成“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意思完全背离原句;有些考生转换对了,结果在句末没有标上“?”,就不是问句了,导致失分。

(三)关于“名著导读"1.试卷分析本题对应“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这个考点,考查的水4层次是“理解”。

2019年的题型较上年变1化很,为一道两空的范围较以的填空题和一道两问的问容收部名著,但往小,只考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区是否直真的阅读是考查的内容深人细致了,考查和分析能力,做到知名了作品及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从考题形式看,著、懂名著,这是一个明显的突破。

对作品情节和人填空题考查识记,向,同答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传物形象的理解,体现了“语吉建构与运用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

2.失分情况(1)一些考生对名著的基本信息无所知,记忆模糊不清,从而出现无谓的失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