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交流济南市交通运输局

济南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交流济南市交通运输局


三、加快推进快速公交(BRT)建设
➢ 五是同站台双向免费换乘。济南BRT采用中央岛式站台并执行同站台双 向免费换乘的低票价优惠政策。乘客在中央岛式站台内可实现零距离 双向免费换乘,一次付费即可达到BRT网络内的任一站台。
四、发展新能源车辆,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大公交车辆的更新力度,按照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要求,2012年采购车辆374辆,其中混合动力新能源车300辆。 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应用,将GPS智能调度系统与3G监控系统进行融合,提高科学化、智能化调度水平,为进一步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搭建了基础平台。
城市交通概况
随着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济南市居民通勤出行方式由2004年的以“公交+自行车”出行为主,演变为目前的以“公交+小汽车”出行为主。 小汽车出行分担率由2004年的2.16%上升至2011年的16.93%,增长了14.77%。
➢ 三是使用左右双侧开门车辆。为保障开放式运营模式在济南的成功实 践,适应BRT专用道岛式站台“左侧”停靠和普通公交专用道站台 “右侧”停靠的需要,济南市采用了低入口双侧开门车辆,这在国内 尚属首例,为拓展和延伸BRT网络、保证水平登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 术支持。
三、加快推进快速公交(BRT)建设
➢ 四是建设“双快”体系。结合北园大街和二环东路高架工程,将BRT 与快速路集合在一个走廊上建设“双快”体系,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 快速公交设置在地面。“双快”是复合通道,既能保证社会车辆在高 架桥上的快速通行,也能保证大运量BRT的快速通行,并带动沿线及 周边地区商业、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多元化融资渠道
政府拨款
银行贷款
交通投融资平台
三、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
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以解放路、辛西路、舜耕路等现有公交场站作为试点,进行综合开发,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积极申请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快推进济南市中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建设项目,列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备选项目规划。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2012年10月30日,济南市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公交都市”第一批创建城市。 为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济南市制定了《济南市公交都市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并已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的意见》。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未来五年,济南市将重点推进“十大工程”和“四项保障”,计划总投资约318亿元,逐步确立“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TOD)”的战略导向,力争利用五年时间,将济南市打造 成为国内一流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工程 交通规划先导工程 路网结构调整工程 公交走廊优化工程 枢纽场站支撑工程 车辆装备更新工程 常规公交升级工程 慢行环境改善工程 智能交通建设工程 交通管理提升工程 运营服务创新工程
投资(万元) 2000
452760 512981 240600 11000 13721 20300 6000 1000
一、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交都市”建设
常规公交升级工程
优化公交线网,编制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定期调整; 拓展常规公交服务领域,开辟快线、通勤班车、社区公交,积极探索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服务新模式,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改造。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一、完善公交政策法规建设
高度重视政策法规建设,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供强力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0年12月,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交优先发展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性投入等扶持公交优先发展
的政策。
一、完善公交政策法规建设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公交走廊优化工程
➢ 根据《中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线网规划方案》,加快城市快速公交 (BRT)网络建设,逐步建设“九横六纵”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形成以中 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2017年快速 公交(BRT)网络总长度达到200公里。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根据规划,至2020年济南市将建设“6环9射”的无轨电车网络,线网长度170公里。据测算,无轨电车网络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6万吨,碳减排1.5万吨。
三、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
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进公共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 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枢纽场站支撑工程
建设西客站、火车站、新东站、国际机场、七贤、十六里河、邢村、大学城8处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黄岗、洪家楼等10处公交换乘枢纽;建设济南西站、孙村2处综合保养基地;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车辆装备更新工程
优化车辆结构,加大更新力度,2014年底前全部淘汰使用年限超过8年的黄标公交车辆; 提高公交车辆装备水平,2013年新购公交车辆1000辆,2014年至2017年每年新购公交车辆800辆;
城市概况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山东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素有“泉城”的美誉,是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市域面积81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5万人 ,建成区面积363.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50万人。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交通规划先导工程
坚持TOD理念,健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做好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路网结构调整工程
建设“高快一体”的快速路网; 优化主次支道路网结构; 实施道路及交叉口改造工程; 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至2017年,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到300公里以上。
三、加快推进快速公交(BRT)建设
➢ 二是采取开放式的运营模式。集BRT专用道和普通公交专用道两种形 式路权于一体,将普通公交专用道作为开放式运营模式中BRT线路布 设的载体,形成了“封闭式+开放式” 灵活性较强的运营模式,既降 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又可根据客流需要,灵活拓展服务覆盖范围。
三、加快推进快速公交(BRT)建设
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 谐社会的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战略,不断加快城市公交发展步伐,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先 导作用显著增强。
2021/3/12
1
报告大纲
➢ 济南市城市交通概况
➢ 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 济南市公共交通发展思路
结合道路改造工程,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在经十路、经一路、纬二路、英雄山路、解放路等城市主干路设立了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道长度115.36公里,强化了公交车辆对道路 的专用或优先使用权,提高了公交车辆平均运营时速。
二、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换乘枢纽建设。2013年1月7日,济南西站公交枢纽正式启用,是济南市建成的第一个公交换乘枢纽,集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支线公交、旅游公交多种公交形式于一体, 实现了与高速铁路、长途客运、出租汽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与换乘,是济南市西部城区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支撑。
慢行环境改善工程
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设施; 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慢行系统,与社区公交站点友好衔接,在公交站点附近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智能交通建设工程
整合城市交通的信息资源,建设涵盖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指挥的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整合城市公交、出租、长途客运及城市路况交通信息,建设城市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完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公交”系统,建设由车、站、调度中心组成的多元化异构网络和高效、安全、可靠的公交应急调度指挥体系;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交通管理提升工程
制定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服务监管、补贴补偿等标准,完善公共交通标准体系; 建立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机制,将交通影响评价作为项目规划审批的前置内容纳入审批程序; 在公交专用道上安装固定监控设施和公交车载监控设备,加强专用道监管力度;
二、现代无轨电车复兴行动
为应对雾霾天气,降低PM2.5和其他污染物,我们将和重汽集团合作,研发现代无轨电车,开展无轨电车复兴行动,结合现有无轨电车线路和中运量公共交通走廊建设,打造零排放 的骨干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企业提升服务水平的星级管理”、“公交企业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情绪”、“以乘客为本的守时公交服务管理”连续三届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 实施《论语》进公交工程,把《论语》中的精华思想融入企业文化,编写《公交论语》一书,指导公交员工提升素质。
报告大纲
➢ 济南市城市交通概况 ➢ 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 济南市公共交通发展思路
三、加快推进快速公交(BRT)建设
自2008年以来,济南市将推进快速公交(BRT)系统建设作为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举措。 2009年10月,在没有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背景下,以BRT为骨干的地面公交系统45分钟内成功疏散3.8万名观众,为第十一届全运会提供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公交服务。
三、加快推进快速公交(BRT)建设
城市概况 由于受“北面黄河,南面山体”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东西带状的城市布局态势明显,为此济南市确立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概况
鉴于泉脉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济南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受到制约。《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提出了“近期实施BRT系统,远期采用BRT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交 通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