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有答
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对《孔雀东南飞并序》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人们一直以来大
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
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
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
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这一点在《孔雀
东南飞并序》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

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

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
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

可见当时人们并不
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

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

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
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
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

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
才难为。

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

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

这种刁难不是在维
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
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


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
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
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

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
的。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
需的。

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

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情
节更生动。

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
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

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
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
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
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
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
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
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作为
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


路解析C项,这是作者的评价,不属于刘兄的做法。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
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
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
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刘兄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
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思路解析D项,这是文中退一步来证明刘兄不是“帮凶”的话,因此不是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
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
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
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思路解析B项,对“现代人”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唯一原因”理解错误;D项,对作品
的主题理解不当。

答案A
二、课内文本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5题。

(7分)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
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思路解析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明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极度厌恶。

“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诗人误入官场,深受束缚,因此迫切希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

5“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思路解析前四句写近景,后四句写远景。

从整体画面充满生机来看,可知诗人对田园生活是喜爱的。

参考答案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体现了诗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

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谧、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
6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
常。

, ? (屈原《离骚》)
(3)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 , 。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并序》)
答案(1)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3)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4)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三、课外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7分) 黍离①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②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