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防洪工作总结

铁路防洪工作总结

铁路防洪工作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2018年铁路防洪工作总结(设备概况)我段共管辖XX、XX、XX线正线设备87.15km,站线49.21km,路基本体总长11.59 km,排水设备总长28.56km。

管内77%以上的区段处于秋林地带,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基础不稳,防洪形势严峻。

为确保防洪安全,我段认真贯彻落实铁路局《2018年雨季防洪命令》和《防洪管理办法》的要求,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抓早抓细,扎实工作,真正从物防、技防、人防方面提高防洪工作水平,全面夯实防洪工作基础,确保汛期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现总结如下:一、2018年汛期雨情1、降雨情况截止2018年10月1日,我管内出现明显降雨过程26次,单次最大降雨量为:太焦线137.4mm(7月8日-13日),最大小时降雨量为:焦线73.7mm (7月2日44时14分至7月2日66时12分),年最大累计降雨量为553.1mm,平均降雨量为230.98mm,与去年(235.187mm)相比增大。

最大小时降雨量与去年(738.6mm)相比减小。

2、水害情况2018年我段管内共发生主要水害48处,其中路基下沉、边坡溜塌28处;路基塌坑8处;崩塌落石8处;水漫线路6处;危树倒伏1处。

3、慢行封锁情况截至10月18日,管内累计慢行58区间·次,合计735小时03分,累计封锁18区间·次,合计28小时25分。

其中水害慢行4个区间·次,618小时12分,水害封锁8个区间·次,9小时28分。

二、2018年防洪准备、排查工作1、加强设备检查整治,找准山区铁路防洪安全风险点一是细化项目,不留空白。

汛前,我段根据历年汛前防洪大检查的要求,于2月中旬就开始着手防洪大检查,由段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由段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车间干部和包保干部一起参加,以车间为单位划分18个检查小组,结合山区防洪工作特点,重点检查了高堤深堑、桥梁附属设备、桥梁两端路基、立交顶进地段、隧道进出口等易发水害处所,对既有拦石墙、高大的圬工防护设施等防护设备进行了详细检查。

对铁路沿线因地方建设、村民耕种等因素改变地形、地貌导致设备的汇水、排水及防护设备受力情况发生变化的问题认真排查,对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进行了分析研判。

二是及时整治,不留隐患。

针对汛前防洪大检查中发现的桥涵、路基和排水设备等存在的148个问题,我段根据病害类型及风险程度分类登记,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制订出了详细的整治计划和保安措施。

解决处理了45件,暂时难以解决的181件中59处列入汛期防洪地点,制定抢险预案、落实责任人员、巡回图、检查制度,其余48处汛期雨中雨后加强巡查观测,确保行车安全。

三是明确重点,完善措施。

结合汛前防洪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部局防洪文件要求,在组织相关人员对管内589处防洪地点进行现场检查确认后。

我段结合实际,确定了58处防洪地点,其中Ⅰ级防洪地点4处,Ⅱ级防洪地点12处,Ⅲ级防洪地点43处。

按照一点一预案的原则,详细制定每个防洪地点的保安措施应急预案,使重点地段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应急处置清晰明确。

8月份,根据入汛以来因连续降雨造成现场设备的变化情况,及时向局防洪指挥部提出了调整防洪地点的申请,将管内新焦、太焦线两处新建拨接线全部定为II级防洪地点,将管内新建立交处所及时增设为II级防洪地点,并按照一点一预案的原则,对我段汛期存在的4处Ⅰ级防洪地点,18处Ⅱ级防洪地点,39处Ⅲ级防洪地点及时制定了巡回图和防洪预案,并对看守人员进行了培训。

2、全面做好基础工作,提高山区防洪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料具储备到位。

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我段在月山、长北建立两个集中备料点,在沿线重点车间(工区)合理储备部分料具。

汛前已完成防洪材料储备:钢轨8km、枕木900根、编织袋12800条、防洪发电机8台、打桩设备8套、枕木桩800根以及铁锹、石碴叉、抬筐、抢险照明灯、对讲机等抢险工具。

为防大洪、抗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提供了物资保障。

二是应急储备到位。

围绕抢险应急能力,汛前我们与辖区内焦作、济源、长治、晋城气象部门分别签订了气象服务协议,做到了了解中长期、掌握短期、跟踪实况,把握住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段局域网滚动播出,让一线干部职工及时掌握天气状况,提前做好防洪工作的组织安排。

与管内14个地市防汛指挥部、水库河道管理部门建立了汛期防洪信息联系,及时通报水情、泄洪情况,保证水情信息畅通。

另外,汛前管内沿线车间与沿线企业、厂矿、个体共签订抢险协议48份,联系挖掘机48台、装载机61台、运输汽车98辆、推土机21台、抢险应急人员(民工)1477名。

段管内各车间组织车间自有抢险备用汽车189辆,抢险应急人员(职工)1856名,发电机24台、空压机18台。

对56台雨量计、8组防洪发电机进行了检修,确保汛期雨量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为科学防洪、应急抢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危石整治到位。

2018年初,我段组织安调科、桥隧科及桥隧车间,对管内山区铁路的进行了全面检查,我们将检查分成堑面、堑顶坡面、防护网和高处山体四个项目,按项目负责的要求,对每个山头、每处危石处所进行彻底检查,检查人员都在现场留下检查标记、检查日期及检查人姓名或工号,真正做到了“山头、危石责任到人头”。

结合检查的情况,我们于2018年3月份,集中组织进行了危石清理,对危岩、危树、碎石进行了彻底清除,全段共清理危石87方。

对检查中发尚未完全风化松动的山体石块,我们进行了编号,建立了台账,纳入日常检查。

桥隧工区工长每月要对这些山体石块进行一次检查观测,掌握其变化情况,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四是人员素质到位。

2018年初,段教育科、桥隧科相互结合,将防洪防洪管理的知识纳入车间、班组年度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职工对防洪方面的要求、知识进行全面学习。

并在汛前进行了全员防洪知识培训考试,考试内容突出了防洪工作基本要求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措施,提高了职工的防洪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汛前,举办了4期防洪专业知识培训班,对全段所有的工班长进行了防洪知识培训;举办了雨量员培训班、I、II级防洪地点看守工培训班。

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责任意识。

五是应急能力到位。

汛前安调科在全段范围内组织了一次防洪演练;汛期安调科每月对管内各线路、桥隧车间组织一次防洪演练;汛期各线路、桥隧车间根据管内各工区防洪地点或危险地段现场设备情况,每月组织工区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防洪演练,汛期共组织车间、班组防洪演练443次,提高了防洪应急处置能力。

3、严格落实防洪责任,提高应对山区铁路防洪安全风险能力一是修订制度。

根据往年情况,结合现场实际,2013年对《防洪工作管理标准》和《防洪内业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制定了《防洪作业指导书》,针对汛期防洪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防洪预案,对58处防洪地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单点抢险预案和巡回图。

使我段的各项防洪制度更加规范和齐全,防洪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二是落实责任。

要求全段严格执行段、车间、工区三级防洪值班制,做到“有雨声就有命令,有水害就有干部在现场”,当水害发生后,做到“五快”(信息传递快、到达现场快、方案确定快、组织实施快、消点开通快)和“六到位”(干部指挥到位、抢险人员到位、技术方案到位、材料机具到位、通信保障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全力进行抢险,尽快恢复正常运输。

对区域安全检查组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明确规定区域安全检查组在汛期要不定期检查、督促、组织管内所有班组进行防洪演练,抽查值班情况、防洪措施落实、防洪料具储备情况,并定期对Ⅰ级防洪地点看守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三是奖罚明确。

为使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我们严格按照《月山工务段防洪作业指导书》规定,对认真执行汛期行车安全措施,发现水害,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拦停列车或限速等),防止重大行车事故者;对坚持巡守检查,及时发现、上报险情,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者;对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组织处理得当、抢险表现突出、完成任务出色者,给予奖励。

对包保不到位、检查不认真、玩忽职守、贻误时机,扩大灾害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从严处理,给予处罚。

2018年我段共发5期防洪简报,奖励49人次/7700元,考核8个车间/1700元,极大地鼓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对防洪工作的积极性,为今年防洪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检查到位。

严格执行雨中、雨后设备检查制度,对线桥设备进行不间断检查,做到“雨不停,人不断”。

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果断处理,做到宁可错拦、不可错放。

降雨结束后,对降雨量未达到限速或封锁警戒值地段,坚持雨后2小时检查,重点地段检查时间根据设备状况适当延长。

对降雨量达到限速或封锁警戒值地段,雨后检查不少于72小时,对防洪重点地段,车间主任至少检查一遍。

同时车间要安排人员对管内设备进行添乘检查,并及时将雨中雨后添乘检查结果报段防洪办。

三、2018年防洪突出做法1、强化气象预警信息。

根据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天气频发,防洪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为了能及时准确为段领导、科室、车间班组气象预警信息,真正实现科学防洪、主动防洪。

汛前我们与段管内焦作、济源、长治、晋城气象部门分别签订了气象服务协议,并就气象服务内容重新进行了修订,要求沿线气象部门每周一向段调度和段防洪办发一周天气传真,并向段领导和段机关各科室、管内各车间班组人员的手机发送一周天气信息。

汛期若预报有短时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管内各沿线气象部门紧急向段调度和段防洪办发紧急天气预警传真,并向段领导和段机关各科室、管内各车间班组人员的手机发送紧急天气预警信息。

通过强化气象预警信息,段领导、各科室、车间、班组能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部署防洪工作,对确保安全度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2、强化人员素质。

一是为了提高全段干部职工汛期安全意识和能力,汛前段教育科、桥隧科相互结合,将防洪防洪管理的知识纳入车间、班组年度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职工对防洪方面的要求、知识进行全面学习,并对全段干部职工进行了全员防洪知识培训考试,培训考试内容突出了防洪工作基本要求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措施。

二是为了强化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培训,汛前段举办了4期防洪专业知识培训班,对全段所有的工班长进行了防洪知识培训;举办了雨量员培训班、I、II级防洪地点看守工培训班。

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责任意识。

3、强化Ⅰ级防洪地点危石看守。

一是合理核准区段。

2018年3月,段长亲自带领桥路副段长、桥隧科长、防洪主管、车间主任亲自到现场勘察,确定看守重点,调整巡查时间,使Ⅰ级防洪地点看守更加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