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
影响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原因
影响总需求:①消费需求(尤其是耐用消费品) ;②投资需求; ③政府支出和税收;④净出口。
从另一个角度看: ①预期; 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③世界经济。
影响总供给: ①自然灾害和战争; ②技术变化; ③风险承担意愿; ④进口商品价格;⑤劳动意愿。
从另一个角度看:①可得到的劳动量;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不变(货币政策无效) 扩大货币供应,利率降低,本国资本 流出,固定汇率导致央行卖出外币, 买入本币,货币供应收缩
浮动汇率
y 不变 e↑ nx↓(财政政策无效)
y↑ e↑ nx↑
刺激支出,利率上升,外国资本流入, 增加货币供应,利率下降,本国资本 浮动汇率导致汇率上升,进出口下降, 流出,浮动汇率导致汇率下降,进出 抵消收入的增长 口增加,收入增长
→投资对利率就越敏感(i=e-dr) →利率上升带来的挤出效应就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货 币 政 策
IS 曲线斜率越小(平坦) →r = + 中的 d 就越大 LM 曲线斜率越小(平坦) →r = − 中的 h 越大
→投资对利率就越敏感(i=e-dr) →较小的利率变化带来较大的投资变化 →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12
资本的边际产量
资本的边际产出(MPK),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 个单位资本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资本的边际产出随资本投入的增加而递减 = 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下, + + ∙ / = (α为资本收入占 GDP
份额),特定情况下等于资本的价格(即实际利率) 。
促进经济增长政策
①鼓励技术进步;②促进资本形成;③增加劳动供给;④建立适 当制度。
货币政策规则
①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 ②以名义 GDP 为目标变量的规则; ③以一定的名义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变量的规则; ④以一定的真实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规则(泰勒规则) 。
中央银行职能
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 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保管存款准备金,办理全国 结算) 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代表政府与外国发 生金融业务,执行货币政政策效果关系 IS 曲线斜率 财 政 政 策
LM 曲线斜率越小(平坦) →r = − 中的 h 越大
LM 曲线斜率
→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L=ky-hr) → 较小的利率变化就能带来较大的货币需 求变化,同时利率上升幅度有限,挤出效应 较小 →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 曲线斜率越小(平坦) →r = + 中的 d 就越大
LM 曲线
y= ℎ +
r=
+ +
−
r=
ℎ
−
ℎ
e——自主投资 d——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 α——自发消费 β——边际消费倾向(MPC) g——政府购买 t——税率
m——货币供给 k——交易性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 h——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L=ky-hr) → 较小的利率变化就能带来较大的货币需求变
化,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很小
→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8
汇率的决定
资本流入 本国通货膨胀 本国利率提高 本币升值 本币贬值 本币升值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固定汇率 货币政策
y↑ e 不变 刺激支出,收入增加,利率升高,外 国资本流入,固定汇率导致央行买入 外币,放出本币,货币供应增加
③自然资源可获得性;④技术知识进步;⑤价格水平。
4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价格上升速度分: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低于 10%) ; ②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0%) ;③超级通货膨胀(超过 100%) 。 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商品价相同比例 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商品价格不同比例上升) 。 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①预期到的通货膨胀;②未预期的通货 膨胀。 按照成因分:①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超发) ;②需求 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超额需求) ;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工资等成 本提高) ;④结构型通货膨胀(不同部门间劳动生产率不同) 。
13
(二)随机游走假说
如果永久收入假说是正确的,消费者能够进行理性预期,那么消 费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 这种不可预测的变动 被称为随机游走。 如果消费遵循随机游走方式, 则决策者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 影响经济发展, 还可以通过影响公众对政策行为的预期来影响公众消 费。 永久收入假说指消费者的收入处于变化当中, 并且消费者总是尽 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消费者 总会根据当下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 总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修正其对一生收入的预期, 并相应地调整消费。 简单而言,消费的变动反映了消费者一生收入的变动。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DPI=消费+储蓄 PI=DPI+个人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NI=PI+企业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费)-政府对企业 的转移支付 NDP=NI+间接税+公司转移支付 GDP=NDP+折旧
1
GDP 衡量的缺陷和改进方案
缺陷: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黄赌毒) ;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 式和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映人 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再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⑥ 统计误差。 改进方案:绿色 GDP——名义 GDP 扣除自然资源消耗
新古典增长模型(Solow 模型)
(1)假定 ①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生产商品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 ②封闭经济,政府忽略;③规模报酬不变;④技术进步、人口增长、
10
折旧率外生变量;⑤储蓄率 s, S=sY (2)模型
(3)稳态时增长率
内生变量 人均资本 人均产量 总资本 总产量 符号 = = K Y 稳态增长率 0 0 n n 内生变量 按有效劳动 平均的成本 按有效劳动 平均的产量 人均资本 人均产量 总资本 总产量 符号 ^ = ^ = =^ =^ K=^kAN Y=^yAN 稳态增长率 0 0 a a n+a n+a
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利率来影响收入
9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产量概念, 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综合性概 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主要研究发达国家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 经济发展 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过渡到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量” ,经济发展——“质”
(4)外生变量对产量的影响
储蓄率增加 人口增长率增加
提高了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不改变增长率
降低了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提高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增长率不变
11
(5)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与人均消费最大化相联系的人均资本应 满足的关系式。
储蓄率为 S1、Sgold 和 S2 时,对应的稳态人均资本 K1、Kgold 和 K2, 在 Kgold 处,曲线 f(k)与直线 n+δ的距离最大,该处的曲线 f(k)斜率 应等于直线 n+δ斜率。 (6)模型结论 解释国家间生活差异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均收入 y,要使收入的 提高,主要以下三个方法: ①提高人均生产函数 f(k)曲线, 技术进步的效果体现在这里 (而 不是于α) ; ②提高储蓄率 s,所以高投资(储蓄)的国家,往往有高收入; ③压低 n+δ曲线,主要表现是 n,所以人口增长率的国家往往有 低的收入水平。
通货膨胀的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对固定收入者不利、对债权人不利、对储蓄者不利。
5
关于宏观经济目标部分新的表述
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是摩擦性失业的 极端形式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 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倾向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让产品市场和生产 要素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 总需求和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 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不排除摩擦性失业的情况
14
C=aWR+cYL
WR——实际财富 a——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YL——工作收入 c——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生产方程与生产核算方程
生产方程 = ( Yt Kt Rt Nt At Bt 增长核算方程 = + + + + )
经济总产出 资本存量 自然资源 劳动投入 应用知识的储量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能力) + + (1 − )
gY gA gK gN
总产出增长率 技术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增长率 劳动增长率
通货膨胀的成本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①菜单成本;②鞋底成本;③税收扭曲 (名义收入增加导致多收了税) ;④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源配置不 当(价格扭曲导致决策扭曲) ;⑤混乱与不方便(价格尺度失真) 。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①不确定性的增加;②不合意的财富 再分配;③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价格扭曲导致决策扭曲) 。
CPI 指数的缺陷
不能完全反映消费和生活;不能反映商品的替代效应;不能及时 反映新产品和新服务;不能有效反映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
劳动者结构变化;政府政策;技术进步;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劳动 市场或行业的差别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
6
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 。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补贴方面 的支出。 税收。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 发行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