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解析】【分析】(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1)“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2)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
(3)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A. 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B. 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答案】(1)老母鸡(2)不耐烦了(3)A【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老母鸡;(2)不耐烦了;(3)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精神或品质。
3.课内阅读。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找出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2)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的?(3)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A. 医术高超B. 对工作认真负责C. 关心病人(4)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答案】(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
(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课外阅读。
__________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所以风吹雨打她也不会掉下来。
我爱牵牛花。
(1)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分别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________的精神,抒发自己________的感情。
(4)给短文取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你喜欢什么花?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吗?试着写一写吧!【答案】(1)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花索;彩带(2)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3)坚忍不拔;爱牵牛花(4)我爱牵牛花(5)略【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考查。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在对比喻句有了了解之后就要仔细阅读短文。
(2)本题是对段落中心句的考查,中心句在段落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在段落中起主导作用。
一般在段落中的句首或句末,起总结引领作用。
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其每段的第一句话。
(3)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结构,感受文章内容。
短文在结构上前后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内容着重写了牵牛花坚韧不拔往上爬的精神。
(4)本题是给短文拟写题目,首先要对短文中心内容有一定了解,然后进行概括凝练。
(5)本题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介绍自己喜欢的花,叙述要有条理,且要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1)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花索、彩带(2)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3)坚忍不拔、爱牵牛花(4)我爱牵牛花(5)略【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掌握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本题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仔细读短文,认真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难填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学生对短文题目的拟写,学会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心内容。
(5)本题答案不一,但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哦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告诉我___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___哦___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___(2)读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
(3)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读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②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________从这些动作当中,我体会到________A.翠鸟是潜水高手。
B.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
C.翠鸟肚子饿得慌。
(4)通读选文,画线句子中“搭”的意思是________。
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请你写一句含有一连串动词的句子。
【答案】(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4)乘,坐;A(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