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警察故事【《警察故事》观后感】

新警察故事【《警察故事》观后感】

新警察故事【《警察故事》观后感】警察故事是成龙主演的一部经典电影,观后感一定有很多。

接下来X为大家整理了观后感,欢迎阅读!观后感篇一家庭教育很重要,再大的孩子也会怕家长,嗯,这是看完电影感触最深的一点,先摆出来,免得一会儿说跑题了就忘了~要说电影好看不?还行!帅哥比较多,虽然大部分一开始就挂掉了,包括我还比较喜欢的连凯(好象是他,连个特写镜头都没给,sigh~),以及神似古天乐的女主角的弟弟( 不怎么喜欢)等若干小警察。

导演比较有商业头脑,英雄主义的火爆场面当然是警匪片必不可少的,又找来一群富有正义感或者会玩高科技小帅哥来跟成龙大叔搭戏,必有一“款”吸引你,男女老少通杀啊! 这年头,编剧越来越难做了,高科技越普及,想制造出一点小误会就越难。

白白浪费了诺基亚最新款手机居然连来电显功能都冒得,这个广告做得~,真叫失败!那个双层巴士也是,一车人硬是冒得一个拿了驾照的,与其去死,为么是不克踩哈子刹车咧,还好,我一直记得刹车和油门的位置,没办法,武功不好的人,至少要学会逃命。

除去诸如此类的硬伤,其它方面,看得出来,编剧花了不少心思,各个角色的命运和埋伏笔的工夫都算圆满,电影整体看起来还蛮时尚的,配得起一个“新”字。

哦,对了,还有特别让人感动,不得不提的一点,成龙大叔系列片里面用烂的情节,比如生死时速、真假炸弹等等等等,居然一个都没少,都收在这部电影里了,就算你没看过大叔以往任何一部电影,从这部开始接受教育,也不会落下功课,不错不错,话说回来,该片编剧还是蛮善解人意的,好人啊! 演员方面,客观来说,看不出太大败笔,每个角色至少发出了八十分的光芒,成龙大叔和王杰大叔演技稍微弱一点,不过人家打得或者被打得也蛮辛苦,算了啦,要求不要太高了!谢霆锋、吴彦祖演技出人意料地好,尤其是小谢那件绿风衣,象极了小飞侠,我想不通的是,为么是成龙大叔自己买的衣服,自己不记得了?难道是年纪大了,健忘症?唉,叫你不要买那么多衣服吧,看看,还到处送人,搞得自己的东西都不认得了!女主角看着眼熟,就是不认得,长得比较苦命的样子,符合剧情需要。

配角们都很敬业,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就这些了,想起来几多打几多,键盘不好用,不爽!嗯,最后罗索一句,事先没看好的电影,才发现比想象中好很多,所以,凡事不要有期望才不会失望,真理!观后感篇二20XX年金像奖,曾志伟调侃了成龙一句,还不是拍回那些老东西。

的确,成龙大哥近年的电影是跟不上步伐,那些硬桥硬马的打斗变得了无新意。

抑或,我们太过苛刻忘却了小时候看的新奇刺激?毕竟,他可是缔造了香港电影史上“双周一成”票房神话的成龙大哥。

和周星星一样,成龙可以算是电影届的无冕之王。

一个无厘头,一个拼老命,形象根深蒂固地嵌入万千观众的心,导致一个只能搞笑,一个只能打。

成龙早期的电影,片尾总喜欢播making-of,一个动作镜头后,一堆人冲上去揉腿灭火,告诉观众那些看上去很痛得画面其实真的很痛。

成龙是导过戏的,的第一部,是他执的导筒。

七小福从小跟着于占元学唱做念打,书没读多少练就得确实硬功夫,没太大文化这东西不能怪成龙,就像章子怡被说英文差,可是演技照样超班马。

忽略成功打进荷里活这一事实,我看过成龙主持的SNL,在里面扮猫王做着小丑,和最红最红的荷里活明星一样,在SNL搞着笑。

你刘德华上得了SNL?这是一大光荣。

众所周知成龙人品不怎么样,也实在说不上演技好,为什么会有一整个成家班不要命地跟着他打生打死?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能信任他为他跳了那么多次楼?你看他作品后的Making-of,你觉得,成龙是真的专业,是一个才动作指导到男主角甚至导演都能做到比较称职的一个人。

里曾志伟说,他们做武指的有职业病,看到什么高楼大厦联想到是这里可以怎么甩那里可以怎么爬。

跟着洪金宝混过的,该是有专业精神的,不用是什么武术高手,只需要在电影里拍得美,只需要对自己手下几百人付得起责任,就是一个优秀的电影人。

无人能否认系列不好看,除了最出色的武打片段,还有那些略冷的笑点里透出的小市井港产氛围。

骠叔,是一个极度抢镜的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港产片的味道;最记得他在第三部里扮女人,操着一口家乡话,拉着元华说个不停,小小的画面,却是现金黄百鸣和王晶怎么想都再想不出来的笑点;另一个镜头是成龙在办公室里煮面,同时接着四五个电话让电话线缠住,然后耍了个帅把电话线解开,敏捷,灵活,拍案叫绝。

成龙,毕竟是划时代的产物,是真功夫打出来的江山,不能抓住那个“是男人就会犯的错误”一竹篙把他打死。

04年的,陈木胜的不知所谓导致整部片子都不知所谓了,主角也换了名字,这样也好,“陈家驹”三个字,永远是我们小时候在十九寸屏幕里一身肌肉的那个勇猛干探。

观后感篇三时间可以具体到1989年的冬天,哪月哪天已经不能想起来了。

天气凉,屋里生了炉子。

吃过晚饭,我和我爸看的录像带。

这盘录像带和平常的不一样,因为一上来不是故事片,而是有个人坐在镜头前说话。

记得他穿了件淡黄色的夹克衫或者衬衣,很轻松的坐在椅子里向观众问好。

他作了自我介绍,也很高兴大家能来看他的电影,还说原来的电影如何,这部电影如何。

主要是拍摄当时他受伤很重,差点送命,媒体舆论界都很关注,所以他才在这里向大家问好,告诉大家他已经康复,谢谢大家的关心。

当时我觉得这人的名字真奇怪。

他说谢谢大家的关心,以前的电影如何,现在的电影如何,难道他是个很著名的人么?后来在我脑子里残存的画面,只有在商场里,他从顶楼高的地方顺竿滑下来的镜头。

起跳和落地都已经没有了,只有他穿过闪亮的灯饰哗啦哗啦往下坠。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片头带自述的的录像带,如果看过,还都有没有印象。

现在到哪可以找到这个自述的视频文件呢?这回重新看,我可是郑重其事的检查呀。

工作人员名单中写明成龙和邓景生是编剧。

然后我就判断他们的分工。

估计故事的大脉络,还有一些琐事和即兴的台词是成龙提供的,执笔、安排结构、具体台词设计都是邓景生做。

故事本身很简单,但各种事件的结构和逻辑性却非常严谨。

从事件的交待到台词的设计,都让故事有可信性。

例如闻警官和陈家驹的矛盾。

故事发展到中途,闻警官才暴露出是个以权谋私执法犯法勾结毒枭的人物。

但影片一开始,他私自下命令让守岗位的同事都上山帮忙,从常理上讲,这也没什么不对的,只是让同事都去帮忙的做法比较过激。

然而比起陈家驹,这种过激也不算什么了。

反过来,陈家驹在和沙莲娜的扭打中,确实因为沙莲娜的尖叫打草惊蛇,引起相应的骚乱。

如果闻警官是个正义之士,和陈家驹在上级面前为此事互相谴责,也是很正常的。

可以说,闻警官这条线,埋得很隐蔽,绝对可以骗过观众的耳目。

又因为他和陈家驹之间有摩擦,增加了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性,也很好的为故事后面闻警官暴露身份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有说服力的还有各种情况都不能让陈家驹回头的绝对性,他只能孤注一掷单枪匹马的去抓罪犯。

其中的正义心有之,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申冤。

表面上,这部影片充分表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但实际上陈家驹是被逼到绝路上,不得不破釜沉舟,而最后几近于穷凶极恶,一下子就把他从英雄的阵容中清除出来,所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心有怨气身负正义的普通人。

故事好看真不在于情节简单或者复杂,只看有没有真实性。

要说情节简单,这一点有利于成龙,或者说有利于动作影片。

动作影片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动作场面占据很多篇幅,相应叙述故事的篇幅就会大大缩减。

可是观众不会满意为打架而打架、为武术而武术的影片的。

要做到让简单的故事耐看,就必须做到严谨不肤浅。

陈家驹的很多台词,都具有警醒意味,也可以说那些台词很说教,很教条。

我不知道这些台词是成龙即兴想出来的,还是邓景生设计的。

不管怎样,这些台词放在剧情中一点也不难受,而且还很痛快的道出了观众的心声。

想出点点段段的台词和情节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整合它们,如何为其找到一个精神方向,在讲述的时候还要自然流畅。

邓景生是个好编剧!他也能领会和达到成龙的要求和意图。

在他的剧本中,有很多幽默的地方来自台词本身,并不是只成龙耍二皮脸滑稽幽默的搞动作。

例如本片中,行动完毕之后,周警官在署长没有进门前教导陈家驹:一会儿不管署长说什么,你只要回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全靠上级计划周详调派有方)这句话,他肯定心花怒放。

——但是,这句台词在署长面前说的时候,却成了谴责署长的意思,署长忍不住发作。

可是这句台词第一次被陈家驹说出来的时候,含义却是用上级的这个意图来谴责身边的同事闻警官,也是为自己鸣不平。

这一句台词,两次出现在前后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挥发出的含义却有三种,到最后现场气氛被这句台词弄得很紧张,而观众接受到的却是越听越搞笑的幽默感。

相似的情况还有一处,署长和周警官面对陈家驹的做案证据站在各自的立场明辩是非。

周警官说要讲点人情味儿,署长却说要依法办案,现在不是包青天时代,凡事都要讲证据。

周警官听了就气不过。

但是当陈家驹主动到警署办公室自白的时候,先前极力为他辩护的周警官,倒说了那句“现在不是包青天时代,凡事都要讲证据”。

气氛对观众来说,一下就活跃起来。

以此表现周警官其实也明白凡事要讲证据的道理。

在背地里,他袒护陈家驹,但见到陈家驹却谴责他。

周警官在内心中很疼惜陈家驹,只是外表相对严厉冷漠一点。

相应的,署长何尝不是这样。

几句台词,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不但人物刻画丰满,故事也相应丰满起来。

再者就是编剧几度强调对比性。

小时候看,故事一开场给我带来一种别样的感觉,因为那时候的很多香港影片都不这样叙述的。

那时候只是感觉,现在才明白,邓景生用的手法是很高明的。

影片开篇的行动中,有很大一个篇幅给了汤镇业的角色,一个被恐惧束缚了身体的警察。

直到现在也很少见到在一开篇用大篇幅交待一个无能的配角。

如果处理不好,或者主角在后面的剧情中表现不佳,影片就会全盘皆输。

这影片不一样,用汤镇业的角色来反衬陈家驹。

并非一个贪生怕死,一个英勇无敌。

而是他们都在面对恐惧,都担心自己的生命出危险。

但是,人性中很微妙的、非常值得书写刻画的东西就在其中。

在恐惧前,陈家驹可以强迫自己镇定,果决而顽强的应对歹徒。

他并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机器人,而是普通人中一个,只是他的意志力很坚强罢了。

如果没有汤镇业的角色,陈家驹在开篇的人物性格介绍部分,也不会被刻画完整。

虽说故事开篇就有很惊心动魄的场面,还有成龙的高难特技,但剧情并没有单纯展现场面和特技,而是在文字范围内刻画和介绍了人物。

另一处强烈对比是陈家驹站在天桥上等待毒枭的出现,他孤注一掷信念坚定。

陈家驹的女友阿美在一旁的表现却是相反的状况。

阿美让陈家驹吃东西,他不吃,阿美就问自己能不能吃。

陈家驹很坚定但很轻微的点了下头。

——阿美饿,代表陪着陈家驹的时间起码超过四个钟头。

最重要的是用阿美反衬出仇恨让陈家驹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状态。

有这样一个好剧本,拼命也是值得的。

但我不清楚,在第一次自告奋勇的出位表现之后,虽说即刻得到了罗维、洪师兄、李小龙的赞许很值得成龙欢欣鼓舞,但他有没有想到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85年他成名的时间并不太长,可危险的特技倒是越来越极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