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并购研究目录一、投资并购细分领域分析 (3)1.1医药工业领域并购 (6)1.1.1医疗器械领域 (7)1.1.2 生物制药领域 (12)1.1.3中药领域 (19)1.1.4 医药外包领域 (21)1.1.5 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领域 (22)1.2医药流通领域并购 (27)1.3上市公司重组并购 (31)二、中国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动因 (34)总体而言,国内医药产业重组并购分为两个阶段。
在2010年前后的第一次生物医药兼并重组浪潮中,以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三家为主,市场主角是这些体量巨大、资本雄厚的央企,他们通过兼并重组在多个领域形成优势市场地位,但是本质上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争霸。
其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国药集团)先后收购了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现代阳光体检公司、天坛生物等国内实力派药企,从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间共收购67家企业,完成了多元化产业链闭合,并在生物医药领域抢下了几个领域的竞争优势。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则将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上药爱心伟业医药有限公司等华北地区医药实力派收入囊中,完成了自己的渠道布局。
而本身就是通过兼并重组进军医药行业的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更是频频在资本市场出手,将自己旗下的华润三九、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东阿阿胶、北医股份五大核心资源分别布局中药、化学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板块从而谋求整体上市。
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二波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潮,其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之前作为主角的央企已不再是市场主角,在某个药品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体量医药工业民营企业成为了此次兼并重组大戏台上的主角,尤其是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康美药业、贵州百灵、复星医药、科伦药业等数十家A股制药企业在行业内大规模并购,加速了行业洗牌。
在近两年的并购事件统计显示,2012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重组并购完成31单,61单正在进行中,涉及46家公司和296.38亿元并购金额。
其中5000万元以上并购达到了37单,总金额为179.57亿元,共涉及30个买方上市公司。
其中,1亿元以下的医药并购有8单;多数金额范围在1-5亿元,共23单;5-10亿级别并购共2单,买方是复星医药和信邦制药;过10亿的天量级并购4个,分别为天士力14.50亿、鑫富药业17.46亿元、上海莱士18亿元、洪城股份56亿元。
从收购方来看,这30家公司主要是100亿元市值级别的地方一级企业——市值在100亿以下的多达18家,100-200亿7家,200-500亿4家,500亿以上仅1家。
因此,新一轮医药并购已换做体量不太大但手握巨资的公司唱主角。
由于行业专业性的原因,医药健康行业和投资机构相关的并购案例比较少。
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2006年至2010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11起VC/PE相关的并购案例,其中披露具体金额的并购案例共有11起,并购总额为4.72亿美元。
2006-2008年共发生2起并购事件,2009年以来,医药并购市场VC/PE相关的并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09年全年完成3起案例,并购总额高达1.15亿美元。
2010年VC/PE相关并购更是突破了历史新高,共完成6起案例,披露价格的并购有6起,并购总金额为2.97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4,955.86万美元。
一、投资并购细分领域分析传统上而言,医药健康行业分成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和终端消费环节,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是医药行业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的行业,主要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医药流通行业主要侧重企业的运输配送能力,是整个行业毛利润较低的环节,其竞争能力和企业的规模大小密切相关;消费环节目前主要包括医院终端(占比80%)和连锁店终端,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医院终端因为政策的原因基本处于比较封闭的非市场化状态。
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医药并购从前几年下游的医药流通领域转变到医药研发制造等上游工业领域,同时近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也迅速发展,成为市场热点,但是目前而言处于早期,规模较小。
此外,在医药产业下游的医院和体检中心等医疗服务板块也是热点板块,目前由于国家政策和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的限制,公立医院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是市场化转型步履维艰,而民营资本进入门槛高,操作环节复杂,且国家实际扶持力度较小,目前无法和综合性公立医院竞争,因此市场并未完全打开,目前还处于探索模式阶段。
医疗健康行业产业链内投资机会2007年以来,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共有106家企业成功实现IPO,融资总规模达186.33亿美元。
其中医药行业共有72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规模达151.55亿美元,占比81%,高居榜首。
其次,生物技术领域共有13家企业完成IPO,披露金额的11起IPO案例总融资规模为19.04亿美元,占比10%左右。
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及研发外包领域IPO案例相对较少,融资规模分别占比6%、2%及1%。
2012年,医药行业投资案例数及投资金额均为医疗健康行业最高,投资案例91起,占全行业的48%,已披露投资金额12.67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1493万美元。
医药在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上都位于行业首位;而医疗设备领域投资案例43起,仅次于医药行业,平均每笔投资金额503万美元,为医疗健康行业最低;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案例18起,已披露投资金额2.13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1256万美元,仅次于医药行业。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因其抗周期性而相对稳定,IPO作为资本退出的一条重要渠道,一直是PE投资机构的首选。
但自从2012年10月起,国内A股市场IPO 停发,资本通过IPO路径退出的道路受阻,投资者们不得不另寻他路,并购成为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
根据ChinaVenture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2007年至今,国内医疗健康并购市场完成交易1488起,披露金额的1264起并购案例共完成交易规模达315.20亿美元。
受制于国内IPO暂停等因素,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整合大幕已经开启,2012年10月至今国内医疗健康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129起,披露金额的108起并购案例共完成交易规模达153.42亿美元。
在细分领域上,医药领域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874起,交易总规模为274.08亿美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为3135.95万美元,交易规模占比86.96%;医疗设备领域共完成交易130起,交易总规模为20.85亿美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为1603.95万美元,交易规模占比6.62%;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及医疗健康其他领域并购交易规模相对较少,分别占比4.77%、1.18%及0.4%。
1.1医药工业领域并购目前,医药工业领域的并购重组主要由上市公司主导,主要着眼于产业整合。
所以在眼下的医药市场中,仅靠“钱多”已经远远不够,即使对于谋求继续做强做大的行业巨头而言,想选择比较理想的企业并收入囊中并非易事,必须拥有自身独有的市场资源或者地方政策资源,才能吸引优质医药企业加盟。
因此,不仅并购方到处争抢拥有优质资源的医药企业,被并购方同样也要求并购方拥有保证自身持续发展的资源,包括企业的独特产品、市场份额优势、渠道优势、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区域优势,甚至包括地方支持和优惠政策等,以保证自己未来业绩能够长期持续增长。
市场资源、产品研发资源是以往医药并购中普遍重视的因素。
例如2010年下半年,不少国际医药巨头开始在国内直接收购医药企业,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渠道资源优势。
而如今,另外一种资源也开始逐步受到并购双方的重视,即区域优势带来的地方政府政策资源。
从细分领域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中药领域几个领域和方向,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医药行业和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医药信息化和移动医疗也迅速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规模较小。
从具体产品类别来看,2011年三级医院中使用金额占比从大到小的药品类别依次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
三级医院用药类别的结构变化明显,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医院总用药的比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比重出现明显的上升,后者也是医药研发和并购的重点品种。
近10年样品医院用药种类变化情况1.1.1医疗器械领域(1)发展现状2004-2012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速达到26%,超过全球当前近10%左右的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但是,从国际对比数据来看,中国的医疗器械规模占比医药市场仍较低,医疗器械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约为1600 亿元,2013年已经突破2000亿,但是相对制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为17950 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8%。
2009 年全球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已占到医药总市场的42%,可预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占比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他欧洲公司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国内企业除在超声聚焦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 年左右。
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等国外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
由于医疗器械是一个高投入、高壁垒的行业,且国内企业在大型设备上较难突破外资企业的封锁,因此国内企业聚焦于重视高值耗材、小型医疗设备和微创、病理检测诊断、个性化医疗等领域。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在医药市场占比比较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的市场份额;骨科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占据13%的市场份额;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产品分布格局(2)投资并购现状医疗器械是最受私募和创投关注的细分行业,医疗器械类企业不仅受到政策的扶持,又可一定程度规避价格调整风险,同时受益于内需持续扩大而具有良好的成长前景,其估值将长期享受一定的溢价,在医药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尤为突出。
相比生物制药,目前对医疗器械的投资、并购案例较多,主要在于其审批周期短,千百万元即可启动,短期内即实现可观的回报率。
清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披露并购案例为9起,披露金额达83.7亿元。
今年前10月并购案例数目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00%,体现出中国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市场活跃度的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