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ppt课件

1总则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成果可靠,确保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 运营阶段的监测工作。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编制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 组织和实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为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或安全运营 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成果。 1.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ppt课件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6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 图; 7 监测方法和精度; 8 监测频率; 9 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 测措施; 10 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 11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 12 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 13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
13
ppt课件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1.6 工程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研究工程 风险及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有针对性 地编制。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 3 监测目的和依据; 4 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 5 监测对象及项目;
6
ppt课件
2、规范编制内容简介
9. 监测控制值与警情报送 10. 运营阶段监测 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附录A 监测项目代号及图例 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 附录C 现场巡查报表 附录D 监测日报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7
ppt课件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1)从内容来看 本规范主要特点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影响程度,将影响范围划分
为主要影响分区、次要影响分区和可能影响分区,并根据影 响区来确定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包括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 响区。
2)根据基坑、隧道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 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将工程监测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 三级。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2)审查与报批 2012年6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专家审查会。 2012年9月完成报批稿,报批。
5
ppt课件
2、规范编制内容简介
本规范为新编制规范,共有11章和4个附录,内容包括: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监测项目及要求 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 6.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 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8. 监测频率
16
ppt课件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1.11 监测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发现影响工 程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2)从规范结构来看 无论明(盖)挖法、矿山法施工,还是盾构法施工,被监 测对象都可归结为三大类,即:支护结构、围岩地质体和周 边环境。 由于围岩地质体与支护结构的监测项目确定及布点位置选 择密不可分,因此,本规范编写时将支护结构和围岩地质体 放在一章,周边环境单独成章。
11
ppt课件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12
ppt课件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应在施工阶段对支护结构、周
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3.1.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在施工单位监测的同时,建设
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第三方监测,第三方监测 单位应根据委托内容及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ppt课件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1)任务来源 2009年11月20日向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提交编制《城市轨道
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申请; 2010年3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建标[2010]43号
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 订计划》的通知”,同意了主编单位的编制计划; 纳入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计划,并鉴定了合同 协议。期限是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
8
ppt课件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3)针对明(盖)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三大工法及周边环 境分别确定了监测对象和项目、监测点布设要求以及监测频 率,使轨道交通的监测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4)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类型的选择及监测点布 设原则是依据监测等级划分的,而周边环境监测项目类型的 选择及监测点布设原则是按照影响分区确定的。 5)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层条件按中软~ 软弱和坚硬~中硬土两类土质,分别给出了不同工法施工支 护结构、围岩体及周边环境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原则和参 考值范围。
9
ppt课件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6)规定了监测预警等级及分级标准的依据和原则,并明确 了须立即报警的几种情况,可有效规范和统一各方安全风险 监测预警及处置管理工作。 7)规范中首次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应开展监测工 作,并明确了监测工作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10
ppt课件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15
ppt课件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1.8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 对象的正常受力和使用。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标识清晰 ,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1.9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等多 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对穿越既有 轨道交通、重要的建(构)筑物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 环境宜采用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