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篇1篇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宁波市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以来的成绩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宣传、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标准化人才的途径进一步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论文关键词:技术标准,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对策一、宁波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必要性1、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宁波的重要技术基础宁波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根本目标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而创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已经成为创新竞争的全球战略基本模式。
高水平的技术标准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技术基础。
标准的本质是核心关键技术,没有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就不能制定出先进的技术标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就不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
另外标准也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平台,一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后,只有被社会采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带来经济效益。
2、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推进宁波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经济转型是指提高经济运行的素质和效益,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标准化工作对经济转型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企业工艺流程落后的问题,我们有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时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标准水平偏低,即使产品合格,也是低档次的产品,产品附加值很低。
通过实施标准战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开展标准研制,及时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加以推广实施,同时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促进以标准为纽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宁波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宁波市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有效手段。
当前,专利与标准的结合已经成为企业谋划最大利益的主要手段。
随着全球化竞争愈趋激烈,许多企业致力于把自己的知识变成主流的知识,并想尽办法使自己的技术体系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效益最大化。
其中首选就是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使自己的专利技术成为产业的主流标准、唯一标准乃至持续标准进而获得垄断价值、主导产业发展。
专利加上技术标准颁布后的开放性和使用的强制性,将会构成先进应用技术的制高点,为企业带来效益,因而技术标准又逐渐成为专利技术所追求的最高形式。
宁波工业经济以超万亿元的总量规模跻身于全国工业大市之列,但就目前我市的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而言,大量工业企业还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价值链低端环节过于庞大,对资源环境依赖性过强,企业的粗放式发展已无法长期维系。
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环节。
二、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建设成效1、企业标准化应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意识日益增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年全市有154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共有423个产品和133个产品分别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证书和标志证书,行业龙头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达80%以上。
2008年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9家,行业龙头企业采标率达80%。
2009年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0家,新增采标产品90个,市重点产业主要工业代表产品采标率达到80%,行业龙头企业采标率达85%。
2010年,宁波市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52家。
2、企业参与标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宁波企业目前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2家,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6家,标准化工作组(WC)8家。
2009年共有51家企业主持、参与88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达到475项,具有产业化基础的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比率达39%。
截止2010年底有6家企业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18家企业获得“浙江省标准创新企业”。
宁波九龙紧固件制造有公司主持起草的《统一螺纹基本尺寸》为宁波市首例主持国际标准起草项目。
3、块状经济联盟标准工作逐渐推进宁波目前已实施21个省和市块状经济标准提升项目中多数制定和实施了行业协会联盟标准,带动整个区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提升。
目前已有6家行业协会组织制定施行了8项联盟标准,具体包括饮水机内胆联盟标准、气动元件联盟标准(包括气阀联盟标准、气缸联盟标准2项)、化工类文具联盟标准、金属类文具联盟标准、蔺草质量诚信联盟标准、象山针织服装区域名牌联盟标准、奉化厨用金属制品联盟标准等。
4、服务业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起头并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建设稳步发展。
宁波市目前已全面启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先期9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包含1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4个全省第一批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全市颁布、实施服务地方标准规范54项,涉及旅游饭店、社区服务、文体教育、安全防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
农林畜渔中的四大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宁波市农业重点产业和主导农产品的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已批准成立市水产、农业、畜牧业、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全市农、林、牧、渔产业实质性推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累计颁布农业地方标准(规范)274项,经过两次清理保留189项,初步建成了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
5、技术标准服务与支持能力不断提升成立了国家标准馆宁波分馆,馆藏有6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与区域性标准化组织和我国各类标准信息数据70余万项,技术标准资源初步满足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需求。
推进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宁波市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平台实现实时预警,已累计公布6000多条TBT通报和发出200多条预警。
6、标准工作的激励机制基本建立 2007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技术标准的奖励和推进工作。
其中,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市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或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每项给予20万的奖励;对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给予20万元奖励。
对在推进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取得显著成效的市级专业行业协会以及技术标准中介服务机构给予一定奖励。
2010年又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0)80号,提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900万用于标准化战略的奖励和推进工作。
这些激励政策的实施发挥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宁波市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宁波市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企业标准创新实力不强。
由于对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企业的标准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创新技术成果难以在国家乃至国际标准中得到有效反映。
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形成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应对和防范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和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我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和多元化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宁波市共承担2个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全省共49个,占全省的4%。
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的更是屈指可数。
全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0个中宁波只有1个秘书处承担单位(浙江省水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9年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订的数量88个,但以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参加标准起草的数量较少。
在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评选中,宁波企业累计有18家获得殊荣,但只占全省获奖企业的7%,在数量上落后于杭州、温州、嘉兴等地。
2、采用国际标准企业比例偏低、区域分布不均。
宁波市11个县市区截止到2009年共计有7195家企业实施国际主要标准认证。
且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慈溪、余姚、鄞州和北仑企业采用国际主要标准较多,其他区域发展较慢。
宁波市中小企业数量多,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在管理上还处于家族式的经验管理为主,忽略标准化工作在生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宁波市各县市区近年来累计实施国际主要标准认证企业数3、标准信息服务水平与层次有待提升。
信息交流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希望得到的信息量不充足。
技术标准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及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宁波市的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等组织之间尚未建立健全的工作协调组织、信息网络、预警体系、反馈系统、评议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
这使得他们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分析、评议能力有所欠缺。
仅2010年上半年宁波出口产品中有61例被国外通报不合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22%,其中生产地为宁波的有38例。
被通报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产品安全性不够、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纺织品阻燃性能低等。
主要原因分析 1、全社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意识有待提高自标准化战略实施以来,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热情有所提高,但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从整体上看,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对技术标准在行业上的引领作用和超前意识不强,仍然满足于企业的简单营销管理,极大的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很多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识不强,对实施技术标准研制的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内部没有专业的部门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监督、指导该项工作,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占领技术标准制高点的重要性。
2、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导致技术标准基础薄弱 2006年以来,全市R&D经费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2009年R&D经费支出仅为64.93亿元,约为杭州市的47%。
2009年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仅1.5%,低于全省(1.73%)的平均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属于后面。
2009年宁波市R&D人员全时当量为219人年,占全省5.4%。
由于科技投入产出的滞后性,必将影响将来几年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影响技术标准竞争力。
技术标准竞争的前提是自主创新的技术,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即使能在暂时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也很难保持永久,它将很快被市场竞争产生的新的技术标准所取代。
因此研发投入的低下将严重影响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及其作用的发挥。
3、标准化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标准化发展的瓶颈标准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市技术标准战略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普遍缺乏标准化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精通标准化基础知识的专业人才。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统计,如果按照每个产值达500万的企业需配备1名标准化人员的话,我国目前尚缺32万。
另据省质量监督局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401家企业中,共有参与标准化工作人员3610人,平均每家企业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