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成功在于扬长避短

人生成功在于扬长避短

人生成功在于扬长避短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九元成功一定有方法,而方法首先来源于正确的认识。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人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一、正确地理解成功由于人们对成功的认识不同、理解不同,所以它并不绝对。

1、事业有成是相对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但是事业有成是相对的。

比尔·盖茨是成功的,赵本山是成功的,赵本山的学生小沈阳也是成功的。

但比尔·盖茨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转而去做慈善了,而小沈阳还在大把地赚钱,这就是不同的成功。

如果你对现状感到满意,那么你就是成功的。

如果你觉得你不管赚了多少钱,住多好的房子,开多好的车,仍然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可以说你是不成功的。

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自杀的现象,说明实际上他们并不成功,因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现状。

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楷模,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发生变化,有不同的定义,有不同成功的榜样。

战争年代的将军是成功的,和平年代“80后”富翁,他们当然也是成功的。

人们发现这种成功和过去意义上的成功大不相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讲的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现在则变成了“十年河东转河西”,甚至更快。

比如,我们在一些宾馆或饭店的电梯口会看到一个电视屏幕,不断地在播放一些片子。

这是一个叫江南春的人想出的点子,他的公司叫分众传媒。

几年前大家谁也不知道江南春是谁,更不知道分众传媒,但是现在他的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江南春也拥有了几十亿的身价。

于是人们惊呼,哪儿是十年河东转河西?简直就是三年河东转河西。

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成功。

2、父母在堂及健康长寿。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于是努力培养孩子,甚至送出国门,而父母则孤独在家。

这属于是牺牲了天伦之乐追求的成功。

再有现在媒体报道的一些人,双亲有病,他不能去看望;老婆生孩子,他不能在跟前;儿子考大学,他都不能去管。

这样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老人得不到关照,老婆得不到关爱,孩子得不到教育,社会怎么能和谐呢?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看法。

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非常重要的是尽孝道,就是你可能没有能力为老人做更多的事,但是你能够竭尽你的努力去做,使老人尽享天伦,自己少有遗憾。

年轻人一定要把尽孝、让老人健康长寿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指标。

3、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所谓成功之后,家里变得乱七八糟,后院起火,这算什么成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应该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因为一个人在做事业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成功者往往是孤独的”,但和睦的家庭可以成为你继续进发的加油站。

4、履行对后辈的教育责任。

一个家庭只是家长成功了这不能算成功,要全家都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当然妈妈也有责任。

父母不能只追求自己的事业成功,而不管教子女。

为什么现在大学里专门有“富二代培训”?家庭的事业要有所传承,但百分之八十的“富二代”是不能够正常接班的。

在履行后辈的教育责任的时候,家长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自己一宿一宿地打麻将,或者醉眼朦胧,但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即使赚了不少钱,仍不能叫作成功。

5、自己身心健康快乐。

多少年来,我们的媒体和有关部门宣传的成功人士似乎身体都不太健康,而且有些人带病坚持工作,往往英年早逝。

但实际上,一个人病了,就应该看病,病好了可以多干几年岂不更好。

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还要有好的精神状态。

身心健康地面对大众,承担工作,并且享受生活,这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

6、社会关系和谐受人尊重。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而且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现实,甚至亲朋之间关系也用钱来衡量。

实际上,除了钱,我们还应该有亲情,有邻里互助之情。

当有人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事儿托付给你的时候,实际上你也就成了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

二、人贵有自知之明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正确地去理解这句话。

一般都是在说自己或他人缺点之前才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其实人贵有自知之明,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首先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

我们在教育孩子、与下属谈话,提到这句话时,首先要让他知道,他的优点是什么。

因为如果把这句话拿出来只说缺点,就会越说越让人没有信心,反过来则会使人信心倍增。

1、个人的价值观念——做人。

我们跟人打交道总会说,先做人,后做事。

孔夫子在晚年,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什么意思呢?是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开始认真地学习,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有所成就,一直说到了七十岁。

其中“三十而立”,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首先想到事业有成。

其实这是后人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完全对的。

孔夫子讲“三十而立”说的是在三十岁的时候价值观的确立,即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要做什么。

这个价值观,是社会普适的价值观。

我认为是对的,你也认为是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对的,这种就是社会普适的价值观。

如果你违背了这个东西,人们就觉得你不对,你把这些东西做好了,人们就觉得你是对的,你是个好人。

做人,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就是按照社会普适的价值观去做,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它基本是不变的。

2、个人的核心能力——做事。

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不能立世,有没有价值,就看一个人的能力。

你自己能做什么事情,能够影响多少人,让大家觉的你是一个有用处的人,这个时候你就能立世。

人在企业里面,在一个组织当中要立足,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业绩,所以有一句话叫: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3、面对自己的出身——接受。

发牢骚骂大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我们提出来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做你能够改变的。

许多事情既然不能改变,我们接受它,这样我们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如果你不能接受,你见到什么烦什么,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你自己。

曾经一度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见什么骂什么,但是这解决不了问题,不光自己心情不好,车上的客人心情也会变糟。

当然如果我们仅仅是接受不能改变的,那就太消极了,我们还要改变能够改变的,在我自己说了算的范围里面,我先做好。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家说到社会中不好的东西的时候,往往有些人会说,中国人就这样,好不了了。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自己已经不是中国人了。

其实这个社会好还是不好,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你要做不好,大家怎么都能做好呢?很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时,会去算命。

其实命是已经注定了的,如果靠算就能改变,那算命的人早就给自己算一算,跑到大厦里享受高级待遇去了。

所以,算命是骗人的。

“命运”这两个字可以拆开来,一个是命,一个是运。

所谓命,就是指你已经定了的事,比如说,你的出身,像我这样是农民的孩子,你的一辈子也改不了,这个就是命。

但运是可以改变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自己运的主宰者。

4、人生发展的关键——自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先知道长处优势,然后再知道短处劣势。

这个我们可以向西方人借鉴。

比如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只能看到孩子的短处,以此来批评教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西方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地是关注孩子的长处,以表扬孩子为主,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这就是东西方在教育方面的差别。

但是我们在教育上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的长处在哪,同时,我们要清楚我们的教育、理念,在很多地方还是有问题的。

我们在坚守优秀传统的时候,还要向其他人学习。

5、最值得尊重的人——自己。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但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社会上像超女等各种各样的评比很多,一些人通过唱唱跳跳很快成名,于是人们就想在一夜之间出名,赚更多的钱。

其实这些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讲是有害的,我不赞成这种做法。

但是,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还是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就使得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孩子浮躁,大人也浮躁,不愿意静下心来做事。

但这些是长久不了的。

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自己,自尊、自重才能让别人尊重,特别是青年人,千万不要搞那些浮躁的东西。

6、成就事业的根本——自信。

一般来讲,大家认同这两句话:“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

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往下说,如果没有张总,这个企业就搞不了这么好。

往往这时候,大家就不赞同了,说:“这不是搞个人崇拜吗?”王厨子死了不还有两个徒弟吗,没有了你就不行了吗?我们为什么前边这两句话,大家都同意,到了第三句话开始反对了呢?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你同意前面那两句话,就应该同意后边这一句话。

我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看成是个人物,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个单位没有我就搞不了这么好,这个单位如果有了我,就会越来越好。

我认为,如果你早一天知道这个问题,不仅你个人会成长比较快,你所在单位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如果我们企业的员工,大家都在想,他们不干我也不干,谁干谁是傻瓜蛋,那这个企业还会好吗?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人物,这个时候,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近。

也有人会说我的工作不好,不适合我。

什么叫好工作?世界上就没有好工作。

当国家领导是好工作吗?我们在家里,一面看电视,一面吃饭的时候,温总理在哪里呢?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他的工作和你比起来,究竟谁好谁不好?所以工作不是因为你干什么,而是看你怎么干。

比如说,一栋大楼里,每一个人负责一层楼的厕所打扫,可能短时间内很难显出不同,但是,一年下来,就会出现差别。

如果你负责打扫的这个楼层的厕所是满意度最高的,你就有可能得到提升的机会。

基本上每一个大人物都是从平凡的地方走出来的。

7、适时表现出“显能”——胜出。

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显能,一种是潜能。

所谓显能,就是能够让别人看出来的能力。

所谓潜能,就是还没有发挥出来的那种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总有些人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期望有伯乐出现。

最近几年,流行一个挺诙谐的说法,说怀才就跟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人们就能看出来,不用你四处去说。

所以对于显能要充分利用,并把它发挥到极致。

对于潜能,要尽可能地开发出来。

那些被称为能人,干什么都行的人,就是因为他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了。

而很多人只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是因为没有开发自己的潜能。

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金矿,不断地挖掘,不断地把能力开发出来。

8、立志要发掘潜能——尝试。

要发掘潜能就得尝试。

尝试不只对于年轻人,对于年长的也同样是有意义的。

我在北京一个职业经理人认证班讲课时,遇到了过去的一位老领导,一个退休多年的老人挤在那些年轻人当中来听课。

怎么回事呢?当领导惯了,退休停下来,身心都不舒服。

于是,他就出来干事,经营了一个自己的企业,他讲的很清楚,以前在为公家干事情,要按照上级领导安排的去做,现在没人管我,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多好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