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成都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成都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1.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列强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B.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烧毁圆明园2.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①白银大量外流②官员吸食鸦片,政治腐败③军队战斗力削弱④国土大量流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据《洪仁玕自述》记载:“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

丁巳,翼王远征。

”材料所述事件的影响是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达到全盛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威海卫战役D.太平天国运动5.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

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7.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

“他”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9.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10.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迫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上述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1.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这份纲领性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北京条约》D.《明定国是诏》12.恩格斯曾说,俄罗斯“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使中国蒙受此损失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1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14.阅读如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英国发动战争导致了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中国的封建经济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15.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A.北伐时期B.天京事变C.安庆陷落D.天京陷落16.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杨秀清B.李秀成C.洪秀全D.石达开17.“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18.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

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19.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2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21.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22.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2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24.“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①中俄《北京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5.下图中①②两段是中俄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国界,其中确定①段国界的条约是中俄A.《瑗珲条约》B.《尼布楚条约》C.《北京条约》D.《勘分西北界约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占北京,还闯入圆明园。

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圆明园。

给中国文化和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被称为“海盗式的扩张”。

D项符合题意;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不能体现给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的损失。

排除B 项;列强获取了大量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但这不是文化方面的。

排除A项;故选择D。

【点睛】“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像强盗一样传入圆明园,掠夺了圆明园的文物、古迹、奇珍异宝,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土大量流失不是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①符合题意;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②符合题意;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③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的相关史实。

3.C解析:C【解析】【详解】依题干据材料“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

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

翼王远征。

”指的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负气出走。

史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851年,B项发生在1853年,D项发生在1864年。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语句“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联系教材及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准确做出判断—天京事变。

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D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00年前后,排除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威海卫战役发生在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

故选D。

【点睛】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是解题的关键,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五口通商之约、闭关之局不复能守”是关键词语,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鸦片战争是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A选项符合题意;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选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告终,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加重的人民的负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引发李星沅“气愤”和“深优”,A正确;B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