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格局?简述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
P8+P9 共4点意义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及有关的组织机构等)在合作与竞争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在实力上和利益上达到或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均衡。
研究世界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世界。
其次,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角色,特别是发挥重要作用的角色。
再次,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最后,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我们自己和其他角色的比较分析中正确地估量自己,从而区别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对策,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
•简述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
P155+P156 共5点
第一,右倾保守政治力量占据上风。
第二,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第三,不断制造“教科书事件”,为侵略历史翻案,甚至美化侵略历史。
第四,出台右倾色彩较浓的政策法案,计划修改宪法。
第五,极力发展军事力量,妄图充当军事大国。
•简述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P193中间1段
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经济上,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不能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真正结合、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的密切结合,从而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了生产力的发展
•什么是国际秩序?中国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P112倒数第二段;P117第2段5点
国际秩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中国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2.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3.世界各国主权平等;4.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5.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简述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世界格局应遵循的原则。
P7最后5点
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世界格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把研究对象纳入它所属的整体中,从整体来认识和看待;
2.相互联系原则,强调整体内部个部分、各要素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
3.有秩序原则,即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联系是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的,
这种秩序性和规律性规定了整体的性质和功能;
4.动态原则,即整体、部分及各要素都处于运动发展之中;
5.定量化原则,即它们的运动、变化都以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
这些原则对我们研究世界格局是有帮助的,事实上,我们就是把世界格局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进行研究的。
•简述北约东扩的原因。
P141
西方国家为了消化冷战的胜利成果,填补因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力量和权力真空,启动了北约东扩。
•简述出口导向战略(或面向出口战略)及其主要内容。
P173第2段+第3段5点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面向出口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给出口企业提供减免出口关税、给予出口退税或出口补贴、提供出口信贷和出
口保险等,目的在于降低出口成本,开拓国外市场,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能力。
2.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低息生产贷款。
3.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进口关税或减少进口
限制。
4.给出口商品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
5.在外汇管理和汇率政策方面,拟定合理的汇率,改变因汇率高估而不利于本国
产品出口的情况,甚至实行货币贬值,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
行外汇留成、出口奖励等制度。
•什么是国际战略?P224最后一段简述邓小平同志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
P233-240整大章共4大点
国际战略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根据对国家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对自己综合国力的客观估量所制定的一定时期的对外谋略或对外总政策。
邓小平同志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1.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
其特点是:1.原则性。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界线。
2.坚定性。
国家主权
和国家安全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3.统一性。
强调在维护自
己国家利益时,不能损害别国的利益,认为国家利益是可以统一的。
4.创造性。
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上,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2.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包括4点:1.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面临两大问题,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2.邓小平对世界
格局变化趋势的科学判断,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是其中的一极。
3.邓小平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主张,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
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邓小平对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判断,明确提出科技和经
济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国际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3.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客观定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明确中国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其次,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
位置。
4.邓小平总的对外谋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邓小平提出
了以下四点:1.中国强调“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四
项基本原则。
2.中国要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
3.中国要努力以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为准则,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
4.以“一
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来解决领土争端。
•试述西欧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原因和历史作用。
P145-150
西欧一体化的起因有四点:1.在战争的废墟上复兴欧洲文明和构筑长期和平,防止法西斯主义复活
•运用发展不平衡规律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P74-75
•试评析石油消费对一国对外关系的影响。
P76-77
•试述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并评述当前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其走向。
P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