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RNA 组学:RNA 组学研究细胞中 snmRNAs 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同一细胞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 snmRNAs 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

增色效应: DNA 变性时其溶液 OD260增高的现象。

减色效应: DNA 复性时其溶液 OD260降低的现象。

T m: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 DNA 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其大小与 G+C 含量成正比。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 DNA 的过程中以温度对 A260 (absorbance,A,A260代表溶液在260nm 处的吸光率)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DNA 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 DNA 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核酸分子杂交:在 DNA 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 DNA 单链分子或 RNA 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温度及离子强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基因:广义是指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 DNA 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狭义指能产生一个特定蛋白质的 DNA 序列。

断裂基因:不连续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 DNA 上不连续排列而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重叠基因:核苷酸序列彼此重叠的2个基因为重叠基因,或称嵌套基因。

致死基因:删除后可导致机体死亡的基因。

基因冗余:由于一基因在个体中有若干份拷贝,当删除其中一个时,个体的表型不发生明显变化。

DNA 重组:DNA 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又称为遗传重组或基因重排。

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 DNA 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 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 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供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 DNA 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位点特异重组:位点特异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是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 DNA 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12-23规则:重组发生在间隔为12bp 到23bp 的不同信号序列之间,称为12-23规则。

转座子:(transposon)在基因中可以移动的一段 DNA 序列。

转座: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DNA 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 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 分子——复制子(replicon),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 DNA 分子,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 DNA (recombinant DNA)。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实现基因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 工艺学。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 是识别DNA 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A 的一类内切酶。

同功异源酶:来源不同的限制酶,但能识别和切割同一位点,这些酶称同功异源酶。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 DNA 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

载体: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 DNA 分子。

复制:(replication)是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 DNA 为模板合成子链 DNA 的过程。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 生物合成时,母链 DNA 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代细胞的 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的 DNA 都和亲代 DNA 碱基序列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复制子:(replicon)DNA 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

习惯上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定为一个复制子。

复制眼:(replication eye)DAN 正在复制的部分在电镜下观察起来犹如一只眼睛,称为复制眼。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一开始,复制起始点要形成一个特殊的叉型结构,是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组装成复合物和新链合成的部位,这种结构称为复制叉。

端粒:(telomere)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 DNA 分子末端的结构。

转录:(transcription) 生物体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不(a对sy称:m m转et录ric transcription) 在 DNA 分子双链上某一区段,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单链上。

模板链:DNA 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 RNA 的一股单链,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也称作有意义链或 Watson 链。

编码链:相对的另一股单链是编码链(coding strand),也称为反义链或 Crick 链。

启动子:RNA 聚合酶结合模板 DNA 的部位称为启动子(promoter)转录泡:(transcription bubble)在转录延长过程中,由局部打开的DNA 双链、RNA 聚合酶核心酶及新生成的RNA 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为空泡状结构,又称转录复合物。

转录因子: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 DNA 的蛋白质,现已发现数百种,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trans- acting factors)。

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 RNA 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al factors, TF)。

转录后加工(RNA 的成熟):在细胞内,由 RNA 聚合酶合成的原初转录物(pre-RNA)经过链的裂解、5`端与3`端的切除和特殊结构的形成、核苷的修饰和糖苷键的改变、以及拼接和编辑等过程,转变为成熟的 RNA 分子的过程称为 RNA 的成熟或转录后加工(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

RNA 编辑:改变 RNA 编码序列的方式称为 RNA 编辑。

密码子:(codon)代表一个氨基酸或蛋白合成、终止信号的核苷酸三联体。

二、填空题:开放阅读框: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 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排列编码一个蛋白质多肽链,称为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

顺反子:遗传学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cistron)。

多顺反子:原核细胞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 mRNA 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为多顺反子(polycistron) 。

单顺反子:真核 mRNA 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single cistron) 。

翻译的跳跃现象:翻译中读码框发生位移或核糖体跳过一大段 mRNA 后继续翻译称为翻译的跳跃现象。

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所有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分选信号,主要为 N 末端特异氨基酸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这一序列称为信号序列。

信号肽:(signal peptide)各种新生分泌蛋白的 N 端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信号肽。

线粒体定向肽:由核基因组编码的线粒体外膜蛋白的 N 端具有的一段肽链。

由富含带正电的氨基酸和丝氨酸、苏氨酸等。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操纵子:(operon)是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的单位,由结构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组成;通过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与诱导物、辅阻遏物协同作用,开启或关闭操纵基因,对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表达进行正、负控制。

转录衰减:(attenuation)是指转录可正常起动,但在转录进入第一个结构基因前即突然停止的过程。

由于这一终止作用并不能使正在进行的结构基因转录中途停止,而仅是部分中途停止转录,所以称为转录衰减。

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类对DNA 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认识阶段,重组 DNA 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阶段,重组DNA 技术的应用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阶段。

2.对DNA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贡献最大的三位科学家是J.W a t s o n,F.C r i c k,O.A v e r y。

DNA 序列测定法有两种,分别为G:l b e r t化学法,s a n g e r酶法。

4.PCR 仪的发明者为K a r y B.M u lli s。

5.核酸分子由碱基,戊糖,磷酸三部分组成。

6.在DNA 双螺旋结构中,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7.OD260=1.0相当于50u g/m l双链 DNA,40u g/m l单链 DNA,20u g/m l寡核苷酸。

8.DNA 的密度为1.7g/c m3,相当于8M CSCL 溶液的密度。

9.质粒 PSC101中的 P 代表构建该质粒的研究者或单位。

10.DNA 重组的种类同源重组,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位点特异的重组,转座。

11.基因工程中常用载体可分为三类质粒 DNA,噬菌体 DNA,病毒 DNA。

12.同一基因获取的方法有四种化学合成法,c D N A文库,基因组D N A文库,聚合酶链式反应(P CR)。

13.重组 DNA 导入受体菌时,对受体菌的要求为安全宿主菌,限制酶和重组酶缺陷,处于感受态;导入方式有转化,转染,感染三种。

14.重组 DNA 技术操作过程可形象归纳为分,切,接,转,筛。

15.1958年 Meselson 等氮的同位素试验证明了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16.复制的方向有单向复制,相向复制,双向复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