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一.惯性写作,文体走样由于长期写作记叙文或形式更为灵活自由的散文或随笔,部分学生在初写议论文时,容易受写作定势思维的影响和干扰,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或前半部分重在叙事描写,后半部分侧重议论说理,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完全说理又非完全叙事的内容杂糅之文。

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夹叙夹议类记叙文与议论文之间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

要想把准文体的脉,写出一篇入格的议论文,除了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明白"文体自选"并非淡化或不讲文体外,还要清楚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显著区别:记叙文追求的写作效果为以情动人,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至少占2/3),而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则为以理服人,主要采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至少占2/3),否则便有文体特征模糊,体裁失真之嫌。

同时,通过多读规范议论文和一般记叙文,在对比阅读中来研究掌握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二.拟题不当,题意虚空文章标题犹如屋之窗,人之眼。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

好的文题不但能统摄全篇思想内容,达到题文合一的效果,而且还能润物无声地潜意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为后续阅读奠定良好的首映效应。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初写议论文的学生还不具备这种可贵的拟题能力。

他们要么文体错位,记叙议论不分,如《母亲讨债》、《滴血的钞票》即为典型的记叙文标题;要么表意不明,文题含混,如《社会与网络的平衡》,《打抱不平》;要么大而无当,抽象宽泛,如《文化选择》,《议素质教育》。

由此观之,老师讲清议论文标题的相关知识尤为必要。

常见议论文标题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为论点型标题,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论点,如《开卷有益》;一类为论题型标题,即标题就已经指出了论述的对象、话题或范围,如《说宽容》。

但不管采用哪种类型的标题,简明而不失深意,新巧而不乏韵味应当成为拟题的基本原则和追求。

此外,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命题方法和技巧,或由学生自己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归纳拟题的经验,如修辞法,引用法,嫁接法,求异法等,加强拟题能力的专项训练,也应当成为写作中的一门必修课。

三.雾里看花,观点隐晦议论文在认识某一个问题,分析某一类现象时,必须有一个关于该论述问题或对象的观点和主张,而且观点和主张应当体现出正确、鲜明、深刻、新颖且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总体特点。

但不少同学作文或者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明确看法和见解,或者观点零零碎碎散见于全文,不够集中,或者观点表述闪烁其辞,琵琶遮面。

认识"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领会"义理"(议论文中即论点)在全文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培养议论文写作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切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基本素养,是解决作文无观点、观点散、观点晦的不二法门。

同时,掌握开门见山立论,行文中间立论,卒章收束立论的"三立论"写作技巧,并养成初写议论文篇首提出问题部分就亮出观点的良好写作习惯,也可有效化解论点模糊零散之弊。

四."骨""肉"分离,事例乏力议论文中,论据必须要紧紧扣合论点,方能为论点服务,达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同时论据的使用还要力争准确、典型、新鲜,才能让说理更充分,论证更有力。

不少学生在使用事例或事理论据分析论证时,没有全面把握、深入解读论据内涵和意义的丰富性,没有精心选择和巧妙剪裁材料,没有找到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契合点和联结处,以致于"骨"(论据)"肉"(论点)表面貌合,实则神离。

论据材料既不能有力地佐证支撑观点,观点也不能水乳交融地统率包容论据材料。

不仅如此,一些学生用事例论据来证明论点时,所用事例材料大多流于俗套,千人一面,老生常谈,缺乏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浓烈生活气息、鲜明时代色彩的个性特征。

或者所举事实琐碎肤浅,或者常以部分取代整体,以个别现象代替一般规律,使事例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典型性。

深入挖掘课本和语文读本素材,积极放眼课外报刊和各种媒体,广泛涉猎,加强积累;走出书本和课堂,融入社会和生活,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方可根治材料匮乏平庸、面目可憎,毫无生气与活力的痼疾。

探究材料内核的广义性,捕捉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相关性,"骨""肉"不和,油水分离之憾亦将去矣。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

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

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

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

”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

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

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

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

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

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

”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

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无限上纲。

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

而在事实上,从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看,高中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逐渐增强。

从客观条件上看,高中学生的生活面更为广阔,学习的内容更为深刻系统,为思维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

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是完全可能的。

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联系观的运用[训练讲话]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

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

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评价一个同学,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某些方面。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必须坚持“条件论”。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以至消亡。

斯大林说过:“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

”比如,一个企业要发展生产,同时还必须考虑所处的具体环境、外界条件、市场供求等等。

联系的观点作为一般的哲学原理,可以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

《从伐树种菇所想到的》一文中指出这样一个事实:福建省尤溪县香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香菇的生产给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与此相关联的是,随着香菇生产的扩大,碎木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大片的阔叶林被砍伐了,甚至被砍伐殆尽。

如何看待这一事实?作者写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香菇的生产也不例外,最起码必须具备生产香菇的原料。

这样,作为香菇生产基本原料之一的阔叶林,自然就与香菇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要大量生产香菇,就必须要采伐大片阔叶林,从而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作者于是分析了单方面扩大香菇生产的严重后果,并且指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

香菇的生产也好,阔叶林的生产也好,都是这个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为这个产业结构的领导者,就必须认真调查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作出统一的规划。

”一些看法、做法之所以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说,往往是由于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有助于揭示那些错误的看法、做法的思想根源。

一篇文章《也谈末代皇帝和胡适》,其中提到有人因为梁启超曾“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而称之为“封建余孽”,作者指出,这种提法欠公允。

虽说梁启超曾经追随过袁世凯,甚至做过一些错事,但是当他看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险恶用心,在对袁进行劝阻遭到拒绝之后,他一反拥袁的立场,积极投身反袁运动中。

最后他又帮助蔡锷潜回云南,举起讨袁义旗,终于使袁世凯倒台。

而有人所以犯“将以前和全人一笔抹煞”这种毛病,正是由于陈腐的形而上学观念“像幽灵一样在人们的头脑里转悠”。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

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

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陈善《扪心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

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多方面的探求、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打开思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例文评析]“温柔”小议——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扬州中学汪新芽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放之后,我曾作了一些粗浅的调查,发现许多人都喜欢薛宝钗,而认为林黛玉是“小鸡肚肠”不可捉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