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工作的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工作的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我省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比较匮乏的省份,因此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省80%的能源要依靠省外,这将成为制约今后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是节约能源、环节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早在2001年10月1日,国家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就已颁布实施。

而2005年7月1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正式实施,更将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高度。

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环节我省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城市(含县城)新建住宅必须全部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新建住宅可参照实施;大城市应积极开展建筑节能65%的试点;设区市应有计划的积极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必须率先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尽管建筑节能的意义如此重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仍然是一个难题。

根据有关机构研究表,建筑开口部位——玻璃门窗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约占建筑物十分之一的玻璃结构中通过的热量占室内外热交换总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为了增加建筑开口部位的节能性能,建筑开发商普遍使用双层玻璃,但是双层玻璃的造价较高,且节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然而有一种产品却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下解决玻璃门窗的节能问题,这就是3M视高明建筑节能安全膜,根据测试比较,一层普通的3M视高明建筑节能安全膜的隔热效果相当于10公分的砖墙,具有如此优良的隔热保温效果,而其安装又十分方便快捷,只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将其贴在玻璃上,完全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另外,3M视高明建筑节能安全膜还具有防爆、抗紫外线等作用。

因此,不仅对既有建筑开口部位的节能改造,3M视高明建筑节能安全膜是首选,在新建筑建设时,3M视高明建筑节能安全膜同样是无可挑剔的绝佳材料。

2. 我国的建筑能耗现状与趋势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

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它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

1、北方城镇采暖能耗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6%,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

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

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个。

一是围护结构保温不良。

二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各输配环节热量损失严重。

三是热源效率不高。

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下,热源目前的平均节能潜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目前我国有5亿m2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

耗电量为70~300kwh/m2·年,为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3、住宅与一般公共建筑的非采暖能耗我国城镇的住宅总面积约为100亿m2。

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包括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折合用电量为10~30kwh/m2·年,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10%。

一般公共建筑总面积约55亿m2。

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8%。

目前这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能源费用相对于居民收入偏高,绝大部分城镇住宅的用电水平较低,生活热水用量远小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内用户提出了更高的建筑服务水平要求。

此外,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高档豪华住宅,户均用电水平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普通住宅,此类高能耗住宅有大幅增长的趋势。

对于能耗原本较低的一般办公建筑进行二次装修和加装中央空调系统,盲目提高建筑内部的“豪华性”,也会造成此类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

4、农村生活能耗我国农村建筑面积约为240亿m2,总耗电约900亿度/年,生活用标准煤0.3亿吨/年。

目前我国农村的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消耗量很低。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建筑使用初级生物质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并在陆续被燃煤等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

如果这类非商品能源完全被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则我国建筑能耗将增加一倍。

5、长江流域采暖需求我国长江流域以往的建筑设计都没有考虑采暖。

目前夏季空调已广泛普及,而建设采暖系统、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增长。

预计到2020年,长江地区将有50亿m2左右的建筑面积需要采暖。

预计每年将新增采暖煤1亿吨标煤左右,接近目前我国北方建筑每年的采暖能耗总和。

我国建筑能耗发展趋势我国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新增建筑所需的能源供给问题。

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年标煤和新增耗电5800~6300亿度/年,总计折合电力约1.3万亿度,新增量相当于目前建筑总能耗的1.3倍。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

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

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能途径,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建筑节能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

我们认为,要研究建筑节能的突破点,优化配置有限资源,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走出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改革的困境改变供热计量按面积收费的方式,实行“分户计量,按热量收费”的目的一是促进建筑保温,二是鼓励行为节能。

但分户计量不易操作。

采用分楼计量可以使计量改革工作走出困境。

如果对每座建筑的用热总量进行计量并据其收费,楼内各户按面积分摊,计量工作可大大简化,可操作性强,分户墙传热等各种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按整座建筑供热量计量收费同样可激励新建建筑采用保温措施和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为了减少楼内局部空间过热的问题,可推行“供水温度分楼可调”新技术,采用混水或换热的方式调节每座建筑入口的供水温度,在建筑内实行“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供热方式,在室外管网实行“小流量、大温差”的循环方式。

可大幅度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损失,从而显著降低北方地区集中供热能耗。

2、长江流域不宜发展大规模集中供热或热电冷三联供目前在长江流域建设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热电冷三联供项目,无论是以燃煤还是以燃气为动力,都存在很多的能耗不合理问题。

长江流域地区冬季短夏季长,而夏季使用发电余热制冷时的制冷效率仅为电制冷效率的20%左右。

采用集中供冷要依靠大型循环管网输送冷水,这直接导致循环水泵电耗增加。

长江流域的特点是:冬季短,室外温度多在0℃左右;夏季长,普遍需要空调;梅雨期需要除湿;地表水资源丰富。

对于这种气候与自然条件,应该发展各种热泵方式,系统解决采暖和空调需求。

3、科学规划南方地区建筑节能工作我国南方地区建筑节能重点在于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

针对南方的气候条件,应推广各种屋顶遮阳、外墙遮阳、窗户外遮阳等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加强各种自然通风手段,通过自然通风缩短空调运行时间;开发和推广主动或被动式除湿装置,降低室内湿度,适当提高室内空调温度等,都可以产生更大的节能效果。

4、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耗模式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建筑容积率低;秸秆、薪柴、粪便等生物质能源丰富,生物质能源的生成物可被充分利用。

农村的能源供应方式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按照循环经济方式,发展沼气、生物质的高温热解制气、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应用以及风力发电。

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商品能源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也远高于城市。

5、发展和推广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术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能耗却占我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20%以上。

发展出一套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术,可大大缓解由于目前城市建设中大型公共建筑比例的增长将造成的城市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6、建立我国的建筑能耗统计平台有效的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可以给出我国的建筑物所消耗终端能源的具体数据,定量描述我国建筑能耗的具体特点(如发展变化的特点、不同功能建筑耗能的特点、不同地域建筑耗能、建筑内不同终端用能特点等),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3. 核心提示作为深圳市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7月26日在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获得通过,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方面的专门法规。

深圳市建设局局长李平10月29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该法规以特区立法权制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势必有力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推动我市建设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支柱产业、打造建筑之都”总体目标的实现。

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记者:《条例》的实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李平: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几组数字充分反映:据统计,建筑的全过程不仅耗用了整个资源中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和50%的原材料,而且导致了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物和50%的氟氯化物。

以2003年为例,全市建筑物空调最高用电负荷约为200万千瓦~240万千瓦,占全市最高用电负荷的28%-35%;建筑总用电负荷占全市用电总负荷的43%以上。

同时统计还显示,深圳建筑物单位面积能耗是北京、上海的两倍,是发达国家的三倍。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能源消耗,是深圳市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建设系统循环经济是实现“建设支柱产业、打造建筑之都”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

建设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步子大,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估算,到2020年底,如果新建建筑全部执行节能标准(按每年平均新增700万平方米估算)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则平均每年大约可节省用电16.3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69.6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5.23344万吨、二氧化硫4273吨、二氧化氮6250吨、烟尘1726吨、煤渣22.828万吨;每年减少城市电力负荷增幅18.86万kW,每年节省电力投资15亿元人民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