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八咏老街夜景图片来源:住建部一、城市概况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南扼括苍,西控赣湘,北唇严杭,东屏杭绍。
”为浙江之心,两浙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
历名东阳、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
金华市现辖金东、婺城2区,兰溪、东阳、义乌、永康4市和武义、浦江、磐安3县。
2007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列金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宁门广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全景图片来源:住建部二、历史沿革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分吴越地置会稽郡领县二十四,而乌伤隶焉(乌伤因颜孝子而名)。
西汉兴封刘濞王吴地,(乌伤县)在封內。
濞诛,(乌伤县)仍隶会稽郡。
新莽时,改乌伤曰乌孝。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乌伤县西南置长山县(以县东北长山为名)。
设西部都尉治所。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始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而长山为附郭之县。
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为金华郡(郡以山名),郡治长山。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东阳郡,又分吴州置婺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复曰东阳郡,领金华、义乌、兰溪、武成六县。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东阳郡为婺州。
五代、吴越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婺州为武胜军。
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改武胜军为保宁军。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婺州路。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宁越府,设江南行中书省分省与此。
至正二十二年又改宁越为金华府领县七。
明成化七年(1471年),又割县西南界白沙乡五都之地属于汤溪,金华府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清沿明制。
1912年废府。
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
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
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
10月,改名金华专区。
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并入。
1968年4月,改为金华地区。
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原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
原金华地区的龙游、开化、常山、江山县划归衢州市管辖。
2000年12月31日,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历史建筑-老火车站图片来源:住建部三、历史文化价值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制历史久远秦始皇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乌伤县。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置长山县治。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为东阳郡所在地,南朝梁时改置金华郡。
文化遗存丰富境内上山文化已有1万余年的历史,将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度前移。
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4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2项。
古街区保存完好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是金华城市之根,仍保持着历代延续的传统风貌,唐子城遗存,南朝始建的八咏楼,全国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建筑规模最大、艺术品最丰富的太平天国侍王府,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台湾义勇队旧址,为全国现(至2017年)存唯一的见证海峡两岸共同抗日的抗战文物;雅畈历史文化街区依然保持着历史上作为水陆交通要道、繁华古镇的格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家厅等。
名城保护扎实有效金华市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0个(含国家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6个(含国家级)。
雅畈历史文化街区上街街景图片来源:住建部四、历史文化街区(一)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为东至东市街、南至飘萍路、西至胜利街、北至石榴巷,面积37.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2.7公顷。
金华子城始建于汉末三国时期。
城墙周围九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八尺,并筑有子城(今东市街以西、八咏路以北,酒坊巷以东,将军路以南的坡地上),周四里。
有四门,南为保宁门,东为熙春门,西为桐树门,北为金华门。
经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修筑后,有“两浙城池唯婺为首”之称。
金华府城为唐宋州衙、元宣慰司署、明巡按御史行台、金华府署等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所在。
古子城仍保持原有格局,子城四至的东市街、八咏路、酒坊巷、将军路较为完整地提供了作为古城的社会、政治、军事、生活形制和格局的佐证。
(二)雅畈历史文化街区雅畈历史文化街区座落在金华市区南郊雅畈镇,保护范围总面积41.7公顷,核心保护范围以上街-下街-长街-后街为核心骨架的历史风貌片区,面积13.6公顷。
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叶氏族人依每年雨季河水暴涨的地理环境变化,围绕高台门定居,始建雅畈村。
雅畈历史文化街区基本保持历史风貌,是以金华传统民居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雅畈历史文化街区内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及民国初期的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的宅院府第、祠堂、殿厅、古井等明清建筑19处,其中有国家级文保单位七家厅、市级文保单位将军殿。
国保单位天宁寺图片来源:住建部五、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一)重要文物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4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18处,文物保护点1240 处。
其中属于金华市本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 处,文物保护点207 处。
国保单位天宁寺大殿图片来源:住建部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侍王府侍王府原系唐宋时州衙所在地,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璋曾驻此,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
太平军攻克金华后,召集工匠对此大加修茸,并在原“千户所”旧址构屋数重筑成西院。
整个建筑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
侍王府是我国太平天国时期壁画、彩画保存最多的地方,已发现壁画119幅、彩画407幅,木雕526件及砖石雕等。
天宁寺大殿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飘萍路。
据《光绪金华县志》《金华府志》等文献记载,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间(11l1-1118年)赐名天宁万寿禅寺。
元延佑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
天宁寺原有山门、天王殿、石浮屠,大雄宝殿、大悲阁、古柏厅、和尚房和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民国时为中山公园。
五十年代损毁现仅存为大殿。
天宁寺大殿是中国南方现存"官式"作法的元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梁架结构上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根据国家文物局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测定,大殿有的柱于距今已有千年,这对研究江南从宋代到元代这一过渡时期建筑结构的演变,具有极为珍贵的实证参考价值。
铁店窑遗址铁店窑是婺州窑系具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
分布于浙江省金华县琅琊镇铁店村及其周围的山坡上,1981年发现,现存窑址三处,其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
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和乳浊釉瓷器,以乳浊釉瓷器为主。
乳浊瓷器是铁店窑最具特色的产品,种类不但有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器,还有三足鼓钉洗、鬲式炉和花盆等。
铁店窑乳浊釉瓷器与北方同时期的乳浊釉瓷器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还是外销瓷器之一。
法隆寺经幢俗称金钱寺。
位于金华市开发区江南街道金钱寺街39弄,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寺早毁,仅存经幢一座。
康熙《金华府志》《两浙金石志》记载:“法隆寺在县南三里,寺前经幢...…唐大中十一年立。
其幢累石为之,幢下石隙周匝有大金钱,径二寸许,以杖举之,宛转其中,竟莫之得(今钱无存)...…”。
是金华现存最早的佛教艺术品,也是浙江现存的唐代著名建筑物之一。
国保单位七家厅图片来源:住建部雅畈七家厅七家厅俗称“七间厅”;明代建筑。
位于婺城区雅畈镇雅畈二村,根据相关史料传载由叶氏乡绅兴建。
该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厅、后堂(楼上厅)和左右天井、厢楼构成,呈“日”字形布局。
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780平方米。
其梁架结构、斗拱、柱础、雕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价值显著。
是一个既有外接厅堂又有楼上厅屋、自立门户又互相呼应的江南民居为典例的婺派民居建筑。
寺平村乡土建筑寺平村位于金华市开发区汤溪镇。
村落坐东朝西,东靠小山丘,西临兰源溪,南面约3公里处为九峰山风景区,北边璇湖水。
该村是戴姓氏族自元末明初聚族居住而形成;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据《兰源溪东戴氏宗谱》记载,戴氏家族先祖第八代庚三公者,从元末迁居于此;至今村落环境风貌依旧,留存有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乡土建筑尚约千余间,建筑面积总计2万2千多平方米。
保存完好的百顺堂(戴氏宗祠)、崇德堂、崇厚堂、立本堂、敦睦堂、百顺堂、五间花轩等建筑还有娘娘井、金泉堰遗址,集中了婺派建筑艺术的精华。
省保单位八咏楼图片来源:住建部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7年底,金华市本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八咏楼、汉灶窑址、汤溪城隍庙、金华府城隍庙、鹿田书院、东村桥、滕氏宗祠、白沙堰、石楠塘徐氏宗祠、方梅生故居、宏济桥码头、通济桥、永康考寓、北山摩崖题记、邵飘萍旧居、台湾义勇队旧址、明月楼、古方洞山塔、叶店叶氏宗祠、下章章氏宗祠、上境古建筑群、萧家小龙桥、严氏宗祠、琐园村乡土建筑、傅村傅氏宗祠、蒲塘王氏宗祠、艾青故居施复亮、施光南故居、省立实验农业学校旧址、向阳惟善堂共计30处。
省保单位通济桥夜景图片来源:住建部3.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位于古子城核心区及周边范围内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含一览亭、赤松门古城墙、《浙江潮》旧址、通远门古城墙、莲花井、将军楼、何氏三杰陈列馆、福音医院、真神堂旧址、满堂书院、侵华日军铁路桥遗址。
(二)历史建筑出台公布《金华市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和《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方法》。
金华市区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古子城历史文化区及延伸区域、雅畈历史街区内。
其中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主要分布于八咏街和酒坊巷两条传统街巷两侧。
历史建筑建档挂牌保护情况:2010年挂牌公布“金华市区近现代十大优秀历史建筑”。
2016年启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已完成历史建筑普查及登记入册工作,2018年1月公布65处历史建筑(未挂牌)。
六、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市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包含黄大仙传说、婺剧、金华道情、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及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黄大仙祖宫图片来源:住建部七、地方特色婺州窑婺州窑具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商代烧制原始瓷开始,婺州窑以乳浊釉、黑褐瓷最具特色。
宋元婺州窑曾是主要的外销窑之一。
婺州窑在金华市琅琊乡的铁店村一带。
已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华酥饼制作技艺金华酥饼历史悠久,始见于南宋婺州浦江吴氏所著的《中馈录》。
金华酥饼是金华地区知名传统食品之一,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酥松、香脆的的口感特点,在我国地方食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休闲食品和送礼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