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归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体系_弗兰克的_世界体系_论辨析_吴苑华
重归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体系_弗兰克的_世界体系_论辨析_吴苑华
二、弗兰克“世界体系”论的内在品质
从总体上讲,弗兰克对世界体系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改写了沃勒斯坦等学者的理解,包含着一 些理论个性和价值。 第一,颠覆性。弗兰克早年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攻读宏观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对 弗里德曼关于世界不平等发展的解释就持有怀疑。究其原因是他受到世界体系分析范式的启示,用 世界体系分析的“中心—边缘”结构模式颠覆了弗里德曼的解释模式,可是,弗兰克对沃勒斯坦的 世界体系分析也持有怀疑。他把沃勒斯坦的 1492 年形成说改写成 5000 年前形成说,把沃勒斯坦的 欧洲中心论解释模式改写成整体主义的全球学视野,还把世界体系论的出发点由沃勒斯坦的欧美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改写成亚洲贸易经济体系,用依附性积累和不发达问题置换了沃勒斯坦的现代化和 全球化问题作为中心议题,把世界体系周期模式由 5 大周期改写成 11 大周期,把沃勒斯坦的平面世 界改写成弯曲世界,强调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批评平面世界是表面平等而实则不平等;甚至颠覆了 沃勒斯坦把中华帝国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的论断,提出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是真正的世界 体系,断言世界体系的未来仍将回归这一世界体系。总之,弗兰克的颠覆性理解是全方位的、彻底 的,且蕴含了批判性思维。 第二,全球学视野。由于沃勒斯坦等学者在欧洲的路灯下审视欧洲与世界的关系,抬高了欧洲 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又贬低了其他地区(比如东亚和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他们把 欧洲的地域性夸大成全球性,不仅扭曲了人们的视界,而且造成人们不能公正地理解真正的世界体 系。因此,弗兰克执意放弃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视野,追寻一种整体主义的全球学视野,探索真 正的世界体系。他认为,虽然沃勒斯坦不断强调世界历史,但是他的世界历史是欧美资本主义体系 的演变史,不是真正的世界史,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史观是错误的欧洲中心论历史观。欧美在成为 世界体系的中心之前,一直都是世界体系(史)的外围地带,由于亚洲在最近二百年间衰落在先, 欧洲才趁势而上占据亚洲原先所在的中心地位。如果凭此断定欧美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就未免过于 轻率,至少说明沃勒斯坦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及其对世界体系史的巨大贡献,回避了欧洲人对美 洲、非洲的掠夺和盘剥已经造成这些地区的不发达。如果不纠正来自欧洲中心论的错误历史观,就 不能正确理解世界历史,也不能正确认识欧洲以外地区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体系史是
·107·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年第 5 期
世界整体主义的而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人类史。只有坚持历史的整体主义视野,才能“研究唯一的 整体世界(体系)的持续结构和运动,才能阐明世界(体系的)任何部分,无论是欧洲、美洲、非 洲、亚洲、大洋洲等等的‘发展’ 、 ‘兴起’或‘衰落’的来龙去脉” 。弗兰克还强调了世界历史的整 体连续性。这与沃勒斯坦强调断代史有所不同。后者曾经提出世界历史开始于欧洲资本主义体系兴 起之时,主观地割断了世界史的整体联系,是弗兰克所不能同意的。 “我认为,通常那种把近代早期 和现代历史视为一次重大历史断裂的结果或预兆的论点是不确切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各种流行的 断裂说法不仅无助于,而且大大妨碍了人们理解真实的世界历史进程和当代现实。这些引人误入歧 途的说法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的诞生’ 、 ‘西方的兴起’ 、 ‘亚洲被并入欧洲 的世界经济’等等,更不用说所谓西方的‘理性主义’和‘文明使命’了。 ”
他认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世界体系都不可能是 500 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应当是拥有 5000 年历史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仅仅是它的“变种” 。从生产方式上看,一方面历史上的生产 方式与世界体系未曾一一对应过,另一方面也不是唯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造就世界体系,亚细 亚生产方式就造就了中华帝国的贸易经济体系。从资本积累上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其他世界体 系都进行资本积累,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资本积累是“剥夺性积累” ,其他世界体系的 积累则是“非剥夺性积累” 。从结构体系上看,所有体系几乎都呈现出“中心—外围”或“中心—外 围—边缘”结构,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不平等的结构体系,其他世界体系则是平等的结 构体系。从霸权上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其他世界体系都拥有霸权力量,所不同的是霸权在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中成为资本积累的强制性保障力量, 在其他世界体系中则充当政治权力的象征性力量。 从体系周期上看,世界体系拥有 11 个大变化周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则拥有 5 个大变化周期。从体 系扩张上看,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扩张不以市场的无限扩张为选择,寻求建构一个松散的国家间 体系,且各成员国能够享受平等发展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市场的无限扩张为选择,这种扩张不 是为了实现全世界的共同发展,而是为着实现欧美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且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 化,一边是宗主国的依附性积累不断增长,另一边是殖民地附属国的长期不发达 。总之,沃勒斯坦 的那些分析要素不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独有的,却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生了某种变异。 弗兰克强调,如果我们基于欧洲一时的领先地位和结构优势,把世界其他地区说成是围绕着欧 洲组建起来的,那我们就极可能陷入欧洲中心论的世界体系论。从历史上看,直到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之前,欧洲还没有形成为一个足以向亚洲挑战的“新工业化经济体” ,只是在那之后,世界经 济的中心才开始转向欧洲。即便以贸易顺差为例,欧洲经济在很长时期都存在贸易逆差,虽然它在 20 世纪依靠自身强大的工业优势维持过一段时间的贸易顺差, 但是新兴经济体很快就赶上或超越它, 又使其贸易回到逆差状态;即便以霸权为例,欧美资本主义世界霸权也不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从来 都没有达到独霸天下的地步,更何况今日的东亚和中国已经强势崛起,使得欧美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霸权都不存在了,那么欧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就不可能存在下去。 要言之,只要欧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依附性积累和不发达这种两极分化就 将继续下去。因此,只有废除欧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回归真正的世界体系,边缘区国家和民族才 有希望摆脱被殖民和不发达之困局,获得真正的平等发展。他还说: “真正的世界经济/体系也是不 可能被塞进沃勒斯坦的以欧洲为中心的‘现代世界体系’的普洛克路斯忒斯结构的,因为全球范围 的世界经济/体系没有单一中心,至多有一个多中心等级结构,中国很可能处于这个结构的顶端。 ” 因此,重归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体系是世界(体系)史的必然趋势和合理选择。 其一,这个世界体系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丰富的发展经验和远比欧美资本主义体系具有更大 的发展潜力,而且它还奠定了世界(体系)史的发展方向。 其二,这个世界体系是多样性的统一体,且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了成熟的全球性视野;欧洲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存在时间短、经验不足,且缺乏全球性视野,尤其是它的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扼杀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弗兰克论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将世界体系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他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上出现过 许多政治帝国体系,但它们不是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真正的世界体系,亦称“现代 世界体系” 。阿明不完全赞同沃勒斯坦对世界体系的界说,将前资本主义史上的帝国体系称为“纳贡 体系” ,以区别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同时又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称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需要 注意,阿明也使用过“现代世界体系”一词,不过,他用这个词指称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国际垄 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他们有所不同,弗兰克在深入探索中发现,真正的世界体系并非像沃勒斯 坦等学者所描述的那样,而是另有一番情形。
本文系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乔万尼·阿瑞吉的世界体系理论研究” (10YJA710072)和 2011 年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国家社科基金培育计划专项项目“乔万尼·阿瑞吉的中国崛起论研究——世界体系理论的新探索” (JB-SK1108)的阶段性成果。
·105·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年第 5 期
①
第三,蕴含着反传统和反权威精神。这是针对弗兰克的研究主题而说的。以沃勒斯坦为代表的权 威论者,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问题作为世界 体系分析的中心议题,可是弗兰克并没有遵循沃勒斯坦的权威理论路线,反而放弃世界体系分析的传 统议题,着眼于合理地解释南美洲国家的不发达问题的真相。在他看来,由于南美洲国家很长时期都 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几乎都与其宗主国的制度和管理方式相一致, 本该获得相应的现代化进步,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弗兰克认为,沃勒斯坦不恰当地把这种不发达归 咎于国际分工,其实,原因恰恰是西方发达国家追逐的资本积累,因为这种资本积累建立在掠夺和盘 剥南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剩余价值之基础上,更何况现行的国际分工体系服从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积累 的需要。不平等不是世界体系的固有本质,但它却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本质,换言之,不平等根源 于欧美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贪婪、掠夺、侵略本性,而不是根源于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结构,因为 这种结构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不平等性或依附性,而是到了欧美资本主义阶段时才出现这种新变化。 第四,超越意识形态纠缠,选择经济要素分析。弗兰克之所以坚持世界体系有 5000 年而不是 500 年历史,关键在于对贸易经济要素的分析,而不是基于某种意识形态要素分析。白银在世界的 流动既反映了宏观经济的不平衡,也是对微观经济谋利机会的主动反应。白银主要是跨大西洋以及 经由欧洲跨印度洋向东流动,但也从日本和美洲跨太平洋向西流动。 最终, 中国成为最大的白银 “秘 窖” 。由于中国具有相对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吸储了最多的白银。但是,中国与其他地方一 样,新增的货币造成了有效需求的增长,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从而支持了人口的增长 。 “欧 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劣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因其对美洲货币的垄断而得到弥补。从需求方面看,欧洲 人利用美洲货币——只有美洲货币——打进了世界市场,然后又扩大了他们占有的市场份额。但是 世界市场的所有活跃中心都在亚洲……也就是说,欧洲人廉价地、几乎无偿地获得所有这些由非欧 洲人生产的实用品,因为他们能够用美洲供应的货币来偿付。实际上,这些白银——也是由非欧洲 人生产的——是欧洲能够拿到世界市场上的唯一出口商品。 ” 在这里,弗兰克通过分析白银的流向 和流量来论证中国—欧洲关系也是中心—边缘关系, 揭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欧洲则是世界的边缘。 他还认为,即便在 20 世纪的世界体系中,货币变量仍然是研究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关系的有效分 析要素。维持当今世界贸易的世界货币是美元,它的流向特征在整体上反映出现代世界体系的中 心—边缘关系特征,即美国是中心,其他地区(包括欧洲和东亚等)是边缘。这就启示人们,居世 界体系分析的核心地位的要素不是货物而是货币(或白银或美元或其他币种) ,强调了世界贸易中的 货币变量及其流向特征是研究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关系的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