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3-02-072012年,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内部调整转型、自然灾害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2.4亿元,增长7.8%。
表1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图1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09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3797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3.1:76.1变化为0.8:22.8:76.4。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314亿元和1152.7亿元,分别增长32.1%和7.6%;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52.5亿元和281.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3.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含中央追加支出)3685.3亿元,增长13.6%。
其中,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61.7%、22.4%、20.9%、19.2%和18.9%。
图2 2007-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9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865.2亿元,增长7.5%。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涨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6%,非食品价格上涨2%;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2%。
表2 2011年、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指标2012年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3.3 5.6食品 6.610.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 6.721.8水产品 4.89.5菜12-1.9干鲜瓜果 2.110.7烟酒 2.2 2.5衣着0.9 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8 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5 3.7交通和通信-0.9 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3-0.3居住 3.98.5图3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和环比涨跌幅度全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3%。
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走势由降转升,12月份环比上涨1%。
图4 2011年以来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89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3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7%,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图5 2007-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7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4%。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78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2%。
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9.05‰,死亡率4.31‰,自然增长率4.74‰。
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261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1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9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万人。
表32012年末常住人口及其构成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常住人口2069.3按城乡分:城镇1783.7乡村285.6按性别分:男性1068.1女性1001.2按年龄组分:0-14岁194.515-59岁158860岁及以上286.8其中:65岁及以上190.4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69元,比上年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476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08平方米。
图6 2007-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速图7 2007-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实际增速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206.4万人、1279.7万人、1006.7万人和89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7万人、91.7万人、125.7万人和34.7万人。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为1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67.4万人,参合率为98.1%,高于上年末0.4个百分点。
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1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6.3万人。
表4 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变化情况(元/月)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34家,床位7.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2万人。
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09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81个。
三、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土地资源: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4115.3公顷。
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65公顷,住宅用地1168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2482.3公顷。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39.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7.4%。
全年平均降水量705毫米。
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5.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0.3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36.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
其中,生活用水15.8亿立方米,增长1.3%;工业用水5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10.6亿立方米,下降2.8%。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0.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72%。
人均年生活用水量77.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
在全市有水河中,符合II、III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比为54.5%,劣V类河长占比为39.5%。
在全市大中型水库中,符合II、III类水质标准的蓄水量占比为90.8%。
在城市湖泊中,符合II、III类水质标准的湖泊面积占比为69.7%,劣V类湖泊面积占比为2.2%。
环境: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3%,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产生量计算)为99.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市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分别为0.109、0.028、0.052毫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4.4%、1.5%和5.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平原造林1.7万公顷。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林木绿化率达到5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982起,死亡1073人。
与上年相比,事故增加5起,上升0.5%;死亡人数减少16人,下降1.5%。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6;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为1.77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0.98人;煤矿每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41人。
四、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45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23公里,增加11公里。
城市道路里程628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4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779条,比上年末增加30条;运营线路长度1954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7公里;运营车辆22146辆;全年客运总量5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
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条,比上年末增加1条;运营线路长度44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0公里;运营车辆3685辆;全年客运总量24.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3%。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2%。
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3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居民家庭用水4.9亿立方米,增长2.1%。
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87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
其中生产用电712.4亿千瓦时,增长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61.8亿千瓦时,增长11.8%。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45万吨,比上年增长1.7%;天然气供应总量88亿立方米,增长20.6%。
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70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7%;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510万户,增长7.7%。
全市燃气管线达到1.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4.2%。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5.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受平原造林带动,林业实现产值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6万公顷。
粮食产量113.8万吨,下降6.6%。
其中,夏粮产量27.5万吨,秋粮产量86.3万吨。
表5 2012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牛奶万吨65.1干鲜果品万吨84.3全市农业观光园1283个,比上年减少17个;观光园总收入26.9亿元,增长23.8%。
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367户,比上年减少29户;民俗旅游总收入9.1亿元,增长4.3%。
种业收入16.1亿元,比上年下降11.2%。
已利用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实现收入52亿元,增长14%。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和7.4%。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5267.5亿元,增长6.7%。
其中内销产值13768.6亿元,增长7.8%;出口交货值1498.9亿元,下降2.3%。
产品销售率为99.1%。
图8 2007-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表6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指标比上年增长工业增加值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2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9.6汽车制造业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9医药制造业14.9通用设备制造业-8.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1专用设备制造业-3.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4表7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3.2,比上年提高4.7个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