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文言文测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①虓(xiāo),怒吼。
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
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
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
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
”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
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
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
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
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
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
民为之立祠。
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
”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
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
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
”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
”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
”置勿问。
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
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
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
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
(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治室于毁垣中治:修筑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私:独占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状:情况D为留守者居半居:超过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B 辞不许,乃归白母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 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D 帝欲为娶贵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
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
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
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5分)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2)(5分)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
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
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
自是狐竟寂然。
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
②狃:因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心恚愤而.无如何B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何前是而.今非也以.是益疑狐妄C.郭具言所.苦D。
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B。
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于是渐不信孤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D。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
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4、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