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8-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有哪几种答:光纤通信系统除点对点结构外,另外四种基本结构就是树形、总线形、环形与星形,如图8.1.1所示。
图8.1.1 光纤通信网络基本结构8-2 试画出点对点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框图答:图8.1.2给出了采用光-电-光再生中继与光放大中继的点对点光纤传输系统示意图。
图8.1.2 点对点光纤传输系统8-3 什么就是损耗限制系统?什么就是色散限制系统答:光纤色散导致光脉冲展宽,从而构成对系统BL乘积的限制。
当色散限制传输距离小于损耗限制的传输距离时,系统就是色散限制系统。
否则,就就是损耗限制系统。
在给定工作波长下,L随着B 的增加按对数关系减小。
在短波长0.85 μm波段上,由于光纤损耗较大(典型值为2、5 dB/km),根据码率的不同,中继距离通常被限制在10~30 km。
而长波长1、3~1.6 μm系统,由于光纤损耗较小,在1.3 μm处损耗的典型值为0、3~0、4 dB/km,在1.55 μm处为0、2 dB/km,中继距离可以达到100~200 km,尤其在1.55 μm波长处的最低损耗窗口,中继距离可以超过200 km。
一般说来,1.3 μm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在B < 1 Gb/s 时为损耗限制系统,在B >1 Gb/s时可能成为色散限制系统。
8-4 若光纤的色散太大,将给系统带来什么问题答:色散引起脉冲展宽,可能对系统的接收性能形成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脉冲的部分能量可能逸出到比特时间以外而形成码间干扰。
这种码间干扰可以采用线性通道优化设计,即使用一个高增益的放大器(主放大器)与一个低通滤波器,有时在放大器前也使用一个均衡器,以补偿前端的带宽限制效应,使这种码间干扰减小到最小。
其次,由于光脉冲的展宽,在比特时间内光脉冲的能量减少,导致在判决电路上SNR降低。
为了维持一定的SNR,需要增加平均入射光功率。
8-5 简述系统对激光器、探测器与光纤的技术要求答:光纤通信对光源的要求就是:(1)电光转换效率高,驱动功率低,寿命长,可靠性高;(2)单色性与方向性好,以减少光纤的材料色散,提高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效率;采用单纵模激光器可以使模分配噪声(MPN)的影响降到最小;边模抑制比MSR> 100(20 dB)时,可使模分配噪声(MPN)的影响降到最小。
(3)对于模拟调制,还要求光强随驱动电流变化的线性要好,以保证有足够多的模拟调制信道。
(4)但就是在1.55 μm波长系统中,即使采用边模抑制比大的单模LD,LD的频率啁啾也就是对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5)因此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多采用多量子阱结构DFB LD,以减小频率啁啾的影响。
对光电探测器的要求就是灵敏度高、响应快、噪声小、成本低与可靠性高,并且它的光敏面应与光纤芯径匹配。
对光纤的基本要求就是:从发射光源耦合进光纤的光功率要最大,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后产生的畸变要最小,光纤的传输窗口要满足系统应用的要求。
具体的设计要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折中。
(1)衰减在选定的波长,衰减要足够小,以使在满足接收机所要求的光功率的前提下,使中继距离尽可能大。
(2)耦合损耗它包括光源耦合损耗与检测器耦合损耗。
纤芯尺寸与数值孔径大,可减小光源的耦合损耗;但要增加检测器耦合损耗。
为了减小与检测器的耦合损耗,要求纤芯尺寸与数值孔径要足够小,以使出射光完全落在检测器上。
纤芯尺寸与数值孔径大的光纤,其传输带宽小,适合于采用发光管(LED)的系统。
(3)连接损耗连接损耗包括连接器与接头的损耗。
纤芯直径的公差、不圆度与纤芯与包层同心度误差要尽可能小,以得到最小连接损耗。
提高光纤的几何精度,要增加制造成本,增大纤芯尺寸与数值孔径可以减小几何公差对连接损耗的不利影响,但与增大带宽相矛盾。
(4)色散与带宽为了使已调制的光信号以最小畸变通过光纤全长,光纤色散要足够小。
为了减小光纤色散,要严格控制折射率分布指数(g )与零色散波长。
对具体系统要正确选择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例如长距离高速率海缆系统要选择零色散移位到1.55 μm 的G 、654单模光纤。
波分复用系统要选择色散系数虽然很小、但不为零的G 、655单模光纤,以减小四波混频的影响。
用于城域网的 DWDM 系统要选择因无水峰可用波长范围特别宽的全波光纤。
采用发光管(LED)的系统,要充分考虑材料色散的影响等。
8-6 请说明光中继器的功能答:任何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都受光纤损耗或色散限制,因此,传统的长途光纤传输系统需要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增加一个再生中继器,以便保证信号的质量。
这种再生中继器的基本功能就是进行光-电-光转换,并在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时进行整形、再生与定时处理,(即所谓的3R 中继器),恢复信号形状与幅度,然后再转换回光信号,沿光纤线路继续传输。
这种方式有许多缺点。
首先,通信设备复杂,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高,特别就是在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更为突出,因为每个信道均需要进行波分解复用,然后进行光-电-光转换,经波分复用后再送回光纤信道传输,所需设备更复杂,费用更昂贵;其次,传输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一种就是全光中继器,去掉了上述光-电-光转换过程,直接在光路上对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再传输,即用一个全光传输中继器代替目前的这种光-电-光3R(Reshaping, Regenerating, Retiming,3R)再生中继器。
8-7 影响中继距离的因素有哪些?就是如何影响的答:中继距离L 就是系统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它决定着系统的成本。
局间距离较长时,光发射机发出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线路损耗与色散的存在,会使信号波形畸变,误码率增加。
为此,必须考虑在线路中间增加再生中继器。
中继间距过短,会增加中继器数量,使建设成本增加;中继间距过长,会使系统性能变差,不能满足系统对性能的要求。
所以必须合理设计中继间距。
中继器有光-电-光3R 中继器与光放大中继器,选择何种中继器,也需要考虑。
中继间距L 随光纤损耗的减小而增加,同时它也随接收机灵敏度与光源输出光功率的提高而增加。
由于光纤的色散,中继距离L 与系统码率B 有关。
在点对点的传输中,码率、中继距离乘积BL 就是表征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光纤的损耗与色散都与波长有关,所以BL 也与波长有关。
对工作波长0.85 μm 的第一代商用化光纤通信系统,BL 的典型值在1 (Gb/s)⋅km 左右,而1.55 μm 波长的第三代系统的BL 值可以超过1 000 (Gb/s)⋅km 。
8-8 如何进行系统的功率预算答:光纤通信系统功率预算的目的就是,保证系统在整个工作寿命内,接收机要具有足够大的接收光功率,以满足一定的误码率要求。
如果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为rec P ,发射机的平均输出光功率为out P ,则应该满足mar tot rec out P L P P ++= (8.2.1)式中,tot L 就是通信信道的所有损耗,mar P 为系统的功率余量,out P 与rec P 的单位为dBm,tot L 与mar P 的单位用dB 表示。
为了保证系统在整个寿命内,因元器件劣化或其她不可预见的因素,引起接收灵敏度下降,此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在系统设计时必须分配一定的功率余量,一般考虑mar P 为6~8 dB 。
信道的损耗tot L 应为光纤线路上所有损耗之与,包括光纤传输损耗、连接及熔接损耗,假如α表示光纤损耗系数(单位为dB/km),L 为传输长度,con L 为光纤连接损耗,spl L 为光纤熔接损耗。
通常光纤的熔接损耗包含在传输光纤的平均损耗内,连接损耗主要就是指发射机及接收机与传输光纤的活动连接损耗。
光纤线路上总损耗可表示为spl con tot L L L L ++=α (8.2.2)举例来说,假定光源输出功率5 dBm(3、2 mW),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损耗3 dB,使用2个连接器,每个有1 dB 损耗,平均每2 km 有一个熔接头,100 km 共有49个接头,每个有0、1 dB 损耗。
表8.4.2给出功率预算的结果。
由表可知,如果采用APD 接收机,则损耗预留有10 dB,如果采用PIN 高阻抗接收机,则损耗预留只有2 dB 。
表8.4.2 单模 InGaAsP 激光器+单模光纤 1.55 μm 系统功率预算8-9 如何进行系统的带宽预算答:系统带宽∆f 应满足传输一定码率B 的要求,使系统各个部件的带宽都大于码率,但由这些部件构成系统的总带宽却有可能不满足传输该码率信号的要求。
对于线性系统来说,常用上升时间来表示各组成部件的带宽特性。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必须保证系统上升时间满足B T /35.0r ≤ 对于RZ 码B T /70.0r ≤ 对于NRZ 码(8.3.6) 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光发射机、光纤与光接收机)具有各自的上升时间,系统的总上升时间r T 与这三个上升时间的关系就是2222r tr f rec T T T T =++ (8.3.7)式中,tr T 、f T 与rec T 分别为发射机、传输光纤与接收机的上升时间。
一般说来,传输光纤的上升时间f T 应包括模间色散与材料色散引起的贡献,并分别用modT与mat T 表示,即2mat2mod 2f T T T += (8.3.8) 对于单模光纤,模间色散的贡献为零,所以mat f T T =。
材料色散对上升时间的贡献mat T 用下式估算 λ∆≈L D T mat (8.3.11)举例来说,考虑一个码率B 为1 Gb/s 、中继距离L 为50 km 的1.3 μm 单模光纤系统,如果发射机的上升时间tr T 为0、25 ns,接收机的上升时间rec T 为0、35 ns,光源的谱宽nm 3=∆λ,光纤的平均色散参数()nm km ps 2⋅=D ,请计算系统的上升时间。
解:由式(8.3.11)可得到ns3.0ps 3003502mat ==⨯⨯=∆≈λL D T 由于采用了单模光纤,所以0mod =T ,而ns 3.0mat f ==T T ,所以系统的总上升时间r T 可由式(8.3.7)求得,即2222222r tr f rec 0.250.30.350.275 ns T T T T =++=++= 所以r T = 0、524 ns 。
对于RZ 码,式(8.3.6)要求,ns 35.010/35.0/35.0 9r ==≤B T ,但实际计算值为r T = 0、524 ns,大于0、35 ns,所以该系统不能用于传输1 Gb/s 的归零码。
对于NRZ 码,ns 7.010/7.0/7.0 9r ==≤B T ,所以可以传输1 Gb/s 的非归零码。
如果采用归零码必须重新选择光发射机与接收机,使系统的上升时间小于0、35 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