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

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

P71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这一阶段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格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再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已从上一阶段的象征性格式演化为运算格式,其思维具有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已经整体性等特点。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该时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系统性和抽象性。

六、如何促进提高教学的迁移?p88
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迁移,就必须根据迁移原理来有效组织教学。

1.精选教材内容,促进普遍迁移。

2.改进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七、智力发展的特点。

P98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经历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1)智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智力发展的类型差异
(3)智力发展的速度差异
(4)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八、(论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P108
1.营造良好的环境
(1)教学要以创新为目的
(2)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2、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练和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

3、头脑风暴法是产生创造性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应遵循的四条基
本原则:
(1)禁止批评,延迟评价。

(2)提倡自由奔放的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鼓励创新。

(4)提倡对他人的设想进行组合和重建以求改善。

4、重视创造型人格的培养。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创造灵感。

九、情绪情感的作用。

P116
1.调节功能
2.动力功能
3.感染功能
4.信号功能
5.迁移功能
十、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P123
1.暴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十一、(论述)青少年意志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p143
青少年意志发展的特点:
1.意志的盲从与独断性
2.意志的轻率与优柔寡断
3.意志的动摇性
4.意志的失控性
培养良好的意志:
首先,青少年学生的现状要求加强意志的培养。

其次,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要求坚强意志的培养。

(一)自觉性训练
1.树立符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鼓励“自我做对”,养成谦虚谨慎的习惯
意志的自我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密切联系的环节组成:一是自我提醒,二是自我约束,三是自我反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果断性训练
1.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

2.再小事上鼓励学生快速做出决定
3.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三)坚持性和自制力训练
1.接受挫折教育
2.从日常小事做起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十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

P162
1.婴儿期(出生-1.5岁)
危机:信任对不信任
2.童年期(1.5-4岁)
危机: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3.学龄前期(4-6岁)
危机:主动性到罪疚感
4、学龄期(6-12岁)
危机: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春期(12-18岁)
危机: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6、成年早期(18-24岁)
危机: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25-65岁)
危机:繁殖对停滞
8、老年期(65岁-死亡)
危机:自我整合对失望
十三、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P174
1.克服气质偏见
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4.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十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原则。

P191
1.早期教育原则
2.学校、家庭、社会协调教育原则
3.自我教育原则
4.学校教育的全面渗透原则
5.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十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20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十六、教师期望的内容及对教学的影响。

P224
十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P30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人是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名词解释:
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问题解决:是寻找一些列操作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3.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

6.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行动,并维持这种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
动力。

7.学校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有关心理健
康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