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 题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 题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定
13.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保持不变时,( B )。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越小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定
6.典型的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D )
A. B. C. D.
7.典型的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C )
A. B.
C.
D.
8.典型的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 )
A. 为( B )
A. B. C. D.1
10.以下关于系统结构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结构图是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图示法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 稳定性 )、(快速性 )和( 快速性 )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
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 叠加 )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
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 定值 )控制系统、(
随动 )控制系统和( 程序 )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 开环 )控制、( 闭环 )控制和( 复合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
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
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11.二阶系统当0<<1时,如果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1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保持不变时,( B )。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越小
C.家用空调器 D.家
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
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
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3.以下关于传递函数局限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只能研究单入、单出系统
C.只能研究零初始状态的系统运动特性
D.能够反映输入变量与各中间变量的关系
4.典型的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 )
A. B. C. D.
5.典型的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B )
A. B. C. D.
一、填空题
1.系统的瞬态性能通常以系统在( 零 )初始条件下,对( 单位阶跃
)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衡量。 2.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结构和系数 ), 而且还与系统的( 初始状态 )以及加在该系统的( 外作用 )有 关。 3.系统瞬态性能通常用( 超调量 )、上升时间、( 峰值时间 )、(
)。 A.变好 B.变差 C.不变 D.不定 24.如果增加开环系统积分环节数,则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 B )。 A.变好 B.变差 C.不变 D.不定 25.设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则( B )。 A.10 B.20 C.30 D.40 26.单位反馈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的正确含义是( C )。 A.在时,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的稳态误差 B.在时,输出位置与输入位置的稳态误差 C.在时,输出位置与输入位置的稳态误差 D.在时,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的稳态误差 27.已知其系统的型别为,输入为(n为正整数),则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的条件是( B )
调节时间 )和衰减比等指标来衡量。 4.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系统响应达到稳态值的( 63.2% )所需时 间。或,若系统响应曲线以(初始)速度增加,达到稳定值所需时间。 5.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越大,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越 长 )。 6.一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响应是( 非 )周期、( 无 )振 荡的,且( 0 )。 7.一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响应达到稳态值的95%所用的时间是 ( 3T ),达到稳态值的98%所用时间是( 4T ),达到稳态值的( 63.2% )所用的时间是。 8.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比ξ )和(自然振 荡角频率 )。 9.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0<<1、和>1称为( 无 )阻尼、( 欠 )阻尼、( 临界 )阻尼和( 过 )阻尼。工程 上习惯于把过渡过程调整为( 欠 )阻尼过程。 10.超调量仅由( ξ值 )决定,其值越小,超调量( 越大 )。 11.调节时间由(ξ )和( )决定,其值越大,调节时间( 越短
B.同一系统的结构图形式是唯一的
C.利用结构图可以直观地研究系统的运动特性
D.对应于确定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系统,其传递函数是唯一的
11.方框图化简时,串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图输出量的( A

A.乘积 B.代数和 C.加权平均 D.平均值
12.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B
14.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阻尼比越小,超调量将( 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定
15.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超调量将( C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定
16.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保持不变时( B )。
A.越大,调整时间越大
B.越大,调整时间越小
8.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称为( C )。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9.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1称为( D
)。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10.工程上习惯于把过度过程调整为( B )过程。
C.越大,调整时间不变
D.越大,调整时间不定
17.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越大,( D )。
A.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B.超调量越大 C.峰值时间提前 D.对系
统的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1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为( A )。
A.稳定 B.不稳定 C.稳定边界 D.无法确定
19.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 B )。

A.乘积 B.代数和 C.加权平均 D.平均值
1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B )
A. B. C. D.与是否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14.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则系统的极点为( B )
A.
B. C.
D.
15.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则系统的零点为( A )
A.
B. C.
D.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A.稳定 B.不稳定 C.稳定边界 D.无法确定
20.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则此系统的稳定状况为( C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无法确定 21.设,当增大时,闭环系统( A ) A.由稳定到不稳定 B.由不稳定到稳定 C.始终稳定 D.始终不 稳定 22. 设,当增大时,闭环系统( C )。 A.由稳定到不稳定 B.由不稳定到稳定 C.始终稳定 D.始终 不稳定 23.如果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则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 B
馈 )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 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D.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与之相对应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 输入)、( 输出 )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 变量之间( 动态关系 )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 )以及状态空间表 达式等。 3.( 结构图 )和( 信号流图 ),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 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 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 结构、参数 )决定,与( 输入 信号 )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 脉冲响应 )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零 )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极 )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特征 )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 串联 )连接、( 并联 )连接和( 反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