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述
评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述评(一)【摘要】灵活的大学转学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质量的核心制度之一。
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转学制度基本内容、实现学生转学的实质性环节——学分转换机制的介绍,对中美两国转学制度进行了初步对比和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美国大学转学制度
【Abstract】Flexibletransfersysteminuniversityisasignificantsymbolofthedeve lopedlevelofAmericanhighereducation,andisalsothecoresystemthatm aintainshighqualityofAmericanhighereducation.Thisessaywilldiscu ssthemaincontentofthetransfersystemofAmericanuniversityandthein troductionofcredittransformation,whichisthesubstantialsectionto achievethegoaloftransformation.Inanalyzingthebasicknowledgeoftr ansfersystem,theessaywillfurthermakeaprimarycomparisonandthinki ngaboutthetransfersystemsbetweenChinaandUSA.
【Keywords】HighereducationAmericanuniversitytransfersystem
在美国,中等后教育学生转学拥有法律保障。
1992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学生在转入的学校如果要重复学习所学过的课程,联邦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
这种转学是双向的,可以是一般院校的优秀学生转入名校,也可以是名校的学生转入到一般高校。
灵活的大学转学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质量的核心制度之一。
一、美国大学转学制度的受益者——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无疑开创了历史。
作为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更应该关心奥巴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人们一般比较关注奥巴马的常青春名校背景。
奥巴马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士学位(B.A),专业为政治学,专业方向为国际关系。
1991年奥巴马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J.D)。
这份学历非常醒目,与克林顿、布什的耶鲁背景一样,再次佐证了美国精英治国的传统。
实际上奥巴马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只学习了两年。
1981年,奥巴马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西方学院(OccidentalCollege)学习两年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
奥巴马的本科教育是在两所高校完成的,西方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一起,为一名美国总统的成长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
西方学院是一所四年制小型文理学院,只培养本科生,目前教师大约为150人,学生为1850人,生师比为10.5∶1。
在美国文理学院中这所高校排名靠前,但与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巨型研究型大学相比,在中国人眼中尚算不上一所名校。
哥伦比亚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其广阔的学术背景和地处纽约的位置,开阔了奥巴马的眼界,对其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校的经历,为奥巴马增加了美国西部和东部的地域文化背景。
可以说,奥巴马是美国大学转学制度的受益者。
〔1〕
二、曲径通幽——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制度基本内容
1.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大量从社区学院转往四年制大学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业的学生。
200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当时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当中有30%~60%的曾就读过社区学院。
〔2〕
美国的所谓“CommunityCollege”,亦即“社区学院”,或可称为“两年制大学”。
学生在社区学院两年毕业后,学校会颁发副学士学位(AssociateDegree)给学生。
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进修,也可以转读四年制大学,直接申请报读大三的课程,继续后两年的大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
因为社区学院学制为2年,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普及全民教育为办学目的,因此门槛较低。
〔3〕
2.在美国,不同大学收费标准不同,社区学院是近乎免费的教育,在社区就读自然非常方便。
许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但还无法申请到全额资助,于是选择就读社区学院,希望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学费,以后转学到比较好的大学。
美国虽然也有比较发达的贷款机制,但是这些贷款并不足以交纳全部学费和保证生活费,必须有家庭相应的支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是无法满足入学要求条件的。
所以,许多学生为了上好大学就采取了两步走甚至三步走的路线,即第一步上社区学院,两年后转入州立大学或州大学,研究生则读更好的名牌大学。
美国政治家也从平衡教育机会的角度要求在教育立法上要为这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转学提供方便,不要设置障碍。
毕竟有许多大学是看不起来自社区学院的教育水平,他们还是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
于是立法建议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平衡转学和接受之间的矛盾。
3.社区学院这种转学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美国社会而言,沟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保持了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合理比例,优化了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减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担,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对社区学院而言,转学教育对学术性课程
的具体要求保证了学院教育质量,扩大了学院生源;对学生自身而言,副学士学位给学生带来更多职业选择余地,相对低廉地教育成本一定程度上也为贫困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到了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促进了他们以后经济水平的上升和社会地位的升迁。
三、实现转学功能的条件
打通各层次高等教育系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实现学生转学的实质性环节就是各类高校系统内部和彼此间——学分转换机制的确立。
1.美国大学间学分转换和转学实现的条件:一是学分制的实行,美国高中前后教育普遍实行学分制;二是普通核心课程及其编码系统开设与创建;三是学制衔接协议的制定和签署,保障了学校间转学的发展;四是完善的教育认证制度,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4〕
由于美国教育的行政权力是分属于各州的,每个州都在全国性的教育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了本州内适用的学分转换政策。
只要隶属于某个州,该州的所有中等后学校都会参与到学分互认的框架中,共同搭建学生转学的立交桥。
以下是两个典型案例:〔5〕
(1)明尼苏达州学院和大学系统的所有成员学校共同建立的“明尼苏达在线”(Mn-SCU,MinnesotaSt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
该大学系统包括32个成员院校(6所州立大学和多所学院),其中的社区学院都是明尼苏达州社区学院联盟(MSCTC)的成员。
由于明尼苏达州高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学分互认工作便于展开。
2003年1月,Mn-
SCU开始实施“明尼苏达学分转换课程”,它是明尼苏达州两年制和四年制公立学校合作的成果。
(2)北卡罗来纳州的“全面学制衔接协议”。
在北卡罗来纳州,起初是一所社区学院与不同的大学签署学分互认协议。
由于一所社区学院有时要签署几十份这样的协议,各层次间的复杂协议最终促使一些大学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全州共有58所社区学院和40多所大学院校),在州级层面签署了“全面学制衔接协议”及由此制定的普通教育核心课程目录和编码系统,为其范围内社区学院与四年制院校实现学分互认提供了条件和框架。
2.当然,学分成功转换还需要其他辅助条件:成立给学生提供直接咨询的转学咨询委员会;建立转学信息系统网站,便于学生及时获取学分互认的最新信息;制定转学录取保障政策,规范学分互认、课程对接的运行准则和操作,维护转学学生权益;完善的转学申诉程序,确保转学学生的公正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