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浅谈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浅谈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递增强。

然而,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加安全,更加放心的食品,随之而来的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

食品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就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进行了初步的剖析。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均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全球性和社会性热点问题。

一方面,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今天的人们过着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富有的生活,但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隐患和危机。

环境污染以及一系列诸如生态退化、资源枯竭、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另一方面,“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十五个字精辟地总结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并道出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一、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的太阳辐射,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引起各种类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如由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由缺硒导致的克山病,以及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元素慢性中毒。

二、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列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此生环境问题,又称二次环境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资源、自然环境和种群所面临的危机逐步升级,更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当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的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可以使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发成改变,而且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

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

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

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

二是加工领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 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5]。

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三是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

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有些不法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

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以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将成倍的增加,我国煤炭资源作为所占比例最大的能源,所占比率达75%左右,并且在21世纪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矿产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给国家提供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保障的同时,却给矿区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发,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

.四、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作为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来说,二氧化硫比任何其他污染物的历史更悠久。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有天然来源和人工来源两个,二氧化硫有四类天然排放源: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雾沫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有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枯枝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2;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2气体;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2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人工排放源主要是矿石燃料、煤、油的燃烧,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厂等。

SO2是我国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为煤主要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是大气中SO2浓度持续增加,因而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氟化物(fluorid)包括氟化氢(HF)、氟化硅(SiF4)、氟硅酸(HSiF6)、氟化钙(CaF2)微粒等。

引起大气污染的氟化物,主要来自砖瓦、水泥、陶瓷、磷肥、电解铝、含氟药物、农药、塑料、橡胶、冷冻机的制造、加工行业,另外,燃烧煤炭产生的烟气中也含有大量氟化物。

砖瓦厂排放的氟化物,主要来自于土壤原料——砖坯。

高温灼烧,可是土壤中较稳定氯化物(chlorid)污染主要是氯气的污染。

大气中的氯气浓度很低,只有在化工厂、电化厂、农药厂、塑料厂、玻璃厂、冶炼厂、自来水净化厂等发生泄漏时,氯气才会造成职务急性危害。

氯的化学性质远不如氟,主要以氯气单质形态存在于大气中。

氯气进入植物组织后产生的次氯酸是较强的氧化剂,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会使叶绿素分解粉尘(dust)可由爆炸、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产生。

沉积于工作环境的降尘由于震动或气流的影响,重有悬浮于空气中成为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颗粒来源之一。

煤的燃烧也可产生烟尘,烟尘由炭黑颗粒、煤粒和飞灰组成。

五、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水体(water body)有两个含义: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的总称,在环境学领域中则把水体当作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综合自然体来看。

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理化性质或生物群落发生变化,造成水体污染。

污水灌溉(sewage irrigation)是利用经过一定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或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灌溉农田、牧场等。

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在动植物中积累而造成的。

水体污染能直接引起污染水体中水生生物中有害物质的积累,而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通过污灌的方式进入。

污灌中重金属污染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矿山、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重金属物质,如汞、镉、铜、铅、砷等,未经过处理的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入农田,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

随污水进入农田的有害物质,能被农作物吸收和累积,以致其含量过高,甚至超过人畜实物标准,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2,水污染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影响由于工业排污、城镇生活排污、农业面临排污和事故性排污等方面的影响,水产养殖区域水质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

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是通过污水中的又害物质在动植物中累积而造成的。

污染物随污水进入水体以后,能够通过植物根系向地上部分以及果实中转移,使有害物质在作物中累积,同时也能进入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体内蓄积。

污水中的酚类物质、石油废水以及重金属均可对鱼类等水生生物造成毒性。

六、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土壤污染(soil contamination)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中的多种有害物质都可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如土壤中的酚类、氰化物以及重金属等,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重金属的危害。

重金属由于不能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易在土壤中累积,甚至在土壤中易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人体内累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在工业高度发的的日本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七、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食品原料产生于我们所拥有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品质。

所以,重视环保和食品安全都是刻不容缓的。

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都离不开人类与自然,因此,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从每件小事做起,不让大自然被破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我们要杜绝一切不合格的食品,让他们没有可乘之机。

总之,只有人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真正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饮食安全。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问题的天道。

【参考文献】[1]沈晓彭.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简析与对策探讨.食品工业科技,2005,4.[2]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3]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4]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5] 张乃明主编.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6] 曹洪法,高映新,舒剑民等.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初步探究, 1989,13(1):4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