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1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61
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 古以来建筑装饰饰纹样的运用,也正说明人们 对生活环境、精神功能方面的需求。下图分别 为汉代装饰性的画像石刻和 画像砖刻纹样。
62
在历代的文献《考工记》、《梓人传》、 《营造法式》以及计成的《园冶》中, 均有涉 及室内设计的内容。
63
清代名人笠翁李渔对我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 的构思立意,对室内装修的要领和作法,有极为 深刻的见解。“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 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窗棂以明透为先, 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 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90
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设计 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校舍总 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 舍三部分组成。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 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 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 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 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 ,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尤其通过简洁的 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 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 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内外一体化 从外观看,中国传统建筑是内向和封闭的,
城有城墙、宫有宫墙、园有园墙、院有院墙 ……几乎所有的建筑都通过墙体而形成一个范 围和界限。在“封闭”中我国建筑又以独特的 方式与外部空间相联系,形成内外一体化的设 计理念。
2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 特征
内外一体化 1.通达。内部
64
我国各类民居,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 和室内空间组织、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与制作等 许多方面,都有极为宝贵的可供我们借鉴的成 果。
65
北京四合院
66
四川山地住宅
67
云南一颗印
傣族干阑式住宅
68Βιβλιοθήκη 上海里弄住宅69二.国外 公元前古埃及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
墙上绘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 配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
空间直接面 对着庭院、 天井。隔扇 门可开、可 闭、可拆卸。
3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浙江杭州郭庄乘风邀月轩
4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浙江杭州郭庄香雪分春
江苏苏州网师园梯云室
5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2.过度:回廊或廊道使内外空间变 换的更加自然。
6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7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43
构建装饰画
雕梁画栋
44
构建装饰画
柱础
45
构建装饰画
柱 础
46
图案象征化:梅兰竹菊“四君子”
通过 某一特定 的具体形 象以表现 与之相似 的或接近 的概念、 思想和情 感。
47
吉祥图案
喜上眉梢 连年有余
48
吉祥图案
五福同寿
49


平 安








50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原始时期
84
85
洛可可建筑风格:柔媚、温软、细腻、琐碎、纤巧 。室内 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 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86
87
88
89
1919年在德国创建的鲍豪斯学派,摒弃因循守 旧,倡导重视功能,推进现代工艺技术和新型材料 的运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方面,提出与工业社会 相适应的新观念。该学派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当时就 曾提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生活大变动的时期。旧社 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 。在我们的设计工作里,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 着生活的变化而改进表现方式……。”20世纪20年 代格罗皮乌斯设计鲍豪斯校舍和密斯·凡·德·罗设计 的巴塞罗那展览馆都是上述新观念的典型实例。
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留有修饰精 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
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也绘 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
这说明,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已 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 两方面的功能同时关注。
59
从出土遗址显示,商代的宫室,建筑空间 秩序井然,严谨规整,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 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
91
92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3月27日—1969年 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 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德国建 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 德国馆: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 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 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 池、几道围墙组成。除 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 展品。其目的是显示这 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 和处理手法。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 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 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 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墙体 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 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 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 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原始社会西安 半坡村的方形、圆 形居住空间,已考 虑按使用需要将室
内作出分隔。半坡 遗址中的房屋有 锥刺纹样
5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原始时期
半坡遗址中的 房屋有锥刺纹样, 牛河梁神庙的墙壁 上有彩绘图案和泥 塑。河南陶寿遗址 的白灰墙面上刻画 的几何形图案。
52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原始时代的工 艺品,即具实用性 又具艺术性,但几 乎都以实用性为主 要目的。
93
94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传统 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 ,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 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 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 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 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53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不论何种图样, 有两点是可以肯定 的,一是几何纹样 是由写实的、生动 的、多样化的动物 纹样抽象出来并逐 步符号化了的;二 是在后世看来属于 纯装饰而无具体内 容的几何纹样,在 当年都有重要的内 容,都有原始巫术 和图腾的含义。
54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 公元前476-公元前220年)社会动乱,战争频繁。
78
重建于公元1194-1260年 ,沙特尔大教堂,法国著 名的早期哥特式教堂。( 彩色玻璃长窗)
79
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
文艺复 兴运动 是一场 资产阶 级的新 文化革 命运动 。
佛罗伦萨大教堂
80
大教堂的钟塔高85米
81
82
83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是: 一、炫耀财富。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 鲜丽。 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 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 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 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 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 他们互相渗透;再次,这是不顾结构逻辑, 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 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造了一些开 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 增加了自然题材。 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 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70
公元前2650年,埃及 古王国第三王朝左塞尔 时期陵墓釉面砖。
71
古希腊和罗马在建筑艺术和室内装饰方面已 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古希腊雅典卫城帕提隆神庙 的柱廊,起到室内外空间过渡的作用。古罗马庞 贝城的遗址中,从贵族宅邸室内墙面的壁饰、家 具、灯饰等加工制作的精细程度来看,当时的室 内装饰已相当成熟。罗马万神庙室内高旷的、具 有公众聚会特征的拱形空间,是当今公共建筑内 中庭(Atrium)设置最早的原形。
3.扩展:挑台、月台的形式 把室内的空间拓展到室外。
8
9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4.借景:中国造园的一种 重要的手法。方式有远借、 近借、仰借、俯借等。
10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1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12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特征
13
布局灵活化
室内空间处理主要依靠灵活的空
间分割,即在整齐的柱网之间用板壁、 隔扇、帐幔和各种形式的花罩、飞罩、 博古架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
56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秦汉建筑规模宏大,类型繁多,风格朴拙、豪放,已初步具备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建筑多采用矩形平面,“一明两暗”的三 开间正方的布局方式,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沿用至 今。
57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演化
58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 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
20
陈设多样化
家 具 : 椅 、 凳
21
陈设多样化

22
陈设多样化

23
陈设多样化


24
陈设多样化
传统家具
25
26
陈 设 多 样 化
书 法
27
书法作品
篆、隶、真、行、草
28
书法作品
抱屏幅等常用 柱刻、。见书 、有横悬的法 补悬幅挂有装 壁挂、字悬饰 。匾扇画挂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