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快乐课堂 体验数学乐趣

打造快乐课堂 体验数学乐趣

打造快乐课堂体验数学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67-01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课本应是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学生对数学感到乏味而难学。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怎么能使学生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外还能获得快乐的体验?数学课堂快乐的源泉究竟是什么?
快乐是一种幸福、愉悦的感觉。

本人这里说的“快乐课堂”主要有这样儿层意思:教师知识渊博、寓教于乐;而学生轻松愉悦、思维积极深入,教师在讲解中,既博学严谨又不失幽默,学生在聆听时,既敢于大胆质疑又能提出见解,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数学课堂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充满着人文的色彩,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本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1用智慧和幽默,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中充满快乐
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课,教师不仅要对本门学科的课程理念有深刻的了解,领会其精髓,还应注意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归类总结,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并注意运用形象的语言将枯燥问题趣味化,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和课本中的知识讲活,使其具有吸引力。

调查显示,最受学
生欢迎的教师,是富有知识功底、文化功底、有智慧和幽默感的老师。

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

智慧和幽默不仅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更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在一次公开教学中,我见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时不够积极,我就引用了一句大家熟知的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换句话说:幽默又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现,它不仅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且能使其铭记终生:还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成为改变数学教师“刻板、严厉”形象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快乐,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体会到数学文化底蕴的深厚。

2用情感和思维,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寻找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必然变得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快乐。

目前,由于教育的片面性,盲目追求升学率,至使现在的中小学生在机械性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的同时,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究学习中寻找数学学习的快乐。

大量的教育教学实例表明:教育活动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要为学服务”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显然,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保持注意稳
定性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本人经常在课堂上用激励性的语言暗示:聪明的人都喜欢数学,喜欢数学的人都聪明,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鼓励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课本,敢向课本说“不”,敢向老师说“不”,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快乐的求知实践活动。

为了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数学学习,教师还应注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提问要注意难易适度,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也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要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必须以尊重、关怀、爱护的态度委婉地指出其错误所在,以理服人。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沟通,才能取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思维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课堂气氛才能和谐快乐。

3用情境和过程,使学生在智慧的生成中体味快乐
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包含着猜想、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智慧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
的负担。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维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味学习的快乐。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讲究艺术,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认知特点,照本宣科、一味地搞题海战术,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同时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使得学习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上,教学成为没有理智挑战的教学。

反之,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强化探究的过程,适时的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和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伴着快乐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用方法和实践,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快乐
初中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容易转移,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产生疲劳感。

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经常变换教法,不能每堂课都一个样,力求做到宜讲则讲,宜议则议,宜练则练,把“独唱”变为“合唱”。

还可借助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引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新鲜感,从而使学生保持较稳定的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勇于创新、总结、提高,在研究课程标准与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
优化、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数学教学灵活多变富有吸引力。

对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溢满生活气息、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快乐的情感。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更让数学学习有了实际意义。

如:我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结合当地冬至时阳光照射的倾斜角,自己设计六层居民楼之间合理的楼距。

在汇报结果时,我惊讶地发现,个别学生认为合理的楼距比我们计算的短!原因是前楼遮挡的阳光只需照到后楼的窗台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土地!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使得有了生活之水滋润的数学课堂,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

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语言,数学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

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科。

我们给孩子营造的应该是充盈着生命活力,洋溢着智慧之光,呈现着快乐色彩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