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俱乐部管理复习题

体育俱乐部管理复习题

《体育俱乐部管理》1、体育俱乐部:以体育为媒介,以满足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盈利等需求为目的,以自愿、自发、自主为原则而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场所或组织。

2、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开展竞技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参加体育竞赛、获取利益回报为主要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3、商业健身体育俱乐部:以通过健身、娱乐、休闲为手段进行商业经营为主的体育俱乐部。

4、学校体育俱乐部:以服务各级、各层次学校体育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5、大众健身体育俱乐部:以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社会成员组成的以促进身心健康、自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6、大众健身体育俱乐部分为社区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俱乐部。

7、业余体育俱乐部的特征:以体育活动为共同爱好的人群集合体,会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俱乐部各项活动完全出于自愿,任何承认俱乐部章程并履行义务者均可参加,俱乐部实行民主管理,俱乐部属于为其成员提供服务的公益组织,俱乐部依靠全体成员的奉献精神和自身财力而独立生存发展。

8、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9、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分为业体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社会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学校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

10、简述各种类型体育俱乐部之间存在的关系。

11、职业运动员:专门从事体育竞赛与表演,从中获取报酬,并以此作为生活来源的人。

12、职业体育: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将职业运动员高水平体育竞赛及相关产品作为商品来经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体育经济活动。

13、体育俱乐部快速发展的根源:体育运动的本质功能根源;体运动的便利性根源;利益的最大性根源;社会需求性根源;14、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总体特征: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全面开花,质量较差;问题虽多,前景美好。

15、在总的发展趋势上,职业体育俱乐部正朝着商业化、娱乐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6、职业体育的三级管理体系由全国单项运动项目协会、职业体育联盟、职业体育俱乐部组成。

17、职业体育的管理机构通常采用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其成员由各俱乐部业主或代表组成,并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18、职业体育俱乐部是职业体育最基础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实体,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9、简述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收入来源。

答:门票、会员缴费、媒体转播权售卖、广告与赞助、商务开发。

20、简述商业健身体育俱乐部的收入来源。

答:入会费、年费、运动项目收费、餐饮收入、商务服务等。

21、简述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的经费来源。

(1)公益赞助资金与体育彩票捐赠的公益基金筹集。

(2)依托单位资金的投入。

(3)会费与门票的收入。

(4)附加服务性收入。

(5)与盈利组织联盟的收入。

(6)间接的免费收入。

22、简述大众健身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来源。

(1)政府补贴。

(2)拉赞助上。

(3)提高场馆和器材的利用率。

(4)向俱乐部会员收取少量的费用。

(5)借助银行力量等。

23、简述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来源。

答:(1)合法的服务业务收费。

(2)会员收费(3)面向社会对外开放,收取一些费用。

(4)寻求合作与赞助。

24、试述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答:由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起步晚,政府主管部门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尚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当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未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与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利益矛盾。

(2)职业体育俱乐部注册不规范。

(3)在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比较突出。

(4)职业体育俱乐部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

(5)缺乏高层次的专项法律法规。

对策:(1)转变经营观念,提高经营素质。

(2)同时受到民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在注册过程中平等把我尺度。

(3)对体委一方拥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或给予合理的评价。

(4)加强运动员的职业素养。

25、试述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1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的我国18岁到50岁之间对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人西方国家。

2.我国市民的健身意识还是处于时尚的美体.减肥等目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送礼不如送健康”更是中国礼文还有--111分目的是为了炫耀身份而不是真正的健身。

没有成为生化的一个飞跃3在当前健身市场繁荣的时期,国内的健身行业还属于零散极的方向在发展。

4.承诺不兑现,顾客缺乏安全感。

许多俱乐部具有欺诈消费(1)消费者。

5.单一的价格战,严格的会员制,已经束缚了健身俱乐部的工作。

6.健身俱乐部的高级管理人才建设急需解决7健身练习模式单一.配套内容不完善。

8.抢占市场.恶性竞争。

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存在着产品模式单一、产品服务质量低、缺乏特色产品等问题对策:1、建立室外产品经营模式2、发展特色产品服引顾客26、试述我国学校体育俱乐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答:问题:(1)场地设施,项目安排的问题。

(2)经费问题。

(3)宣传认识问题。

(4)教练聘请问题。

(5)开设项目与学生选项的问题。

对策:(1)及时对体育场馆和设施进行改造。

(2)要广开财源,改变学校体育俱乐部主要靠会员缴费的想象。

(3)向学生、家长和会员,树立一个长期的、专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观念。

(4)聘请执教时间持续长,经验足的指导员。

(5)加强各俱乐部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积极筹集资金,改善俱乐部的的条件。

27、试述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1)没有自己的场地和设施,以及体育场地安全性问题。

(2)没有专业的教练员和固定的指导员。

(3)没有足够的资金运转。

对策:(1)开展各种体育赛事。

(2)举办体育运动训练营。

(3)开办专项训练班。

28、试述我国大众健身体育俱乐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答:问题:(1)政权没有完全分开(2)产权关系不明确(3)运动员职业意识不强(4)自身供血不足。

对策:(1)政企分开(2)明确产权关系(3)加强运动员的职业素养(4)转变经营观念,提高经营素质。

29、职业体育俱乐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支付运动员的工资是俱乐部的主要支出部分。

14、俱乐部业主投资俱乐部的利益回报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改善了业主的社会公众形象,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使他们在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得到优势和便利。

第二、可获得高额工资或管理指导费、额外津贴等收入。

第三、从俱乐部经营中获得盈余。

第四、俱乐部资产增值。

15、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金条件和人才条件。

16、以观众为主体构成的社会基础是俱乐部发展的基础所在。

17、俱乐部的竞争内容主要涉及后备人才、高水平运动员、俱乐部活动区域范围、门票销售、管理人才、资金来源等方面。

18、联盟组织自律机制的目的:第一、不鼓励或限制联盟内部俱乐部间的竞争,使与竞争有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第二、提高俱乐部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三、使俱乐部间的竞争保持公平。

19、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高水平运动队、少体校,拓宽训练渠道。

第二、专业队向社会及企业寻求经济赞助,缓解训练、竞赛经费不足的矛盾。

第三、竞赛参与主体和竞赛资金社会化。

20、教练员承包责任制的缺陷有:第一、教练员片面追求承包期的最好运动成绩,忽视运动队、运动员的中长期利益,急于求成,短期行为明显。

第二、应聘教练员只享有部分分管权利,不能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第三、运动成绩的取得涉及众多不确定因素,承包期内的外部环境是经常变化的,致使承包合同难以科学合理。

第四、教练员应聘的竞争性不强。

21、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群众需求和利益因素。

22、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积极作用有:第一、扩大了竞技项目的社会影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第二、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得到开发利用。

第三、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23、职业体育俱乐部通常由投资者、管理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四个阶层组成,各阶层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

24、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目标有:第一、运动成绩最佳化。

第二、经营利润最大化。

第三、内部人报酬最大化。

第四、社会利益或政治利益最大化。

25、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机制的特点:第一、职业体育俱乐部正在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

第二、职业体育俱乐部形成独立繁荣体育产业组织结构。

第三、俱乐部的信息机制由纵向、行政性信息向注重横向、经济性信息转变。

第四、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决策机制由政府集中决策向俱乐部独立自主的分权型决策转变。

26、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营的动力包括:目标动力、顾客市场动力、经营发展动力、收入分配动力。

27、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约束机制表现为:契约约束、竞争约束、经济处罚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

28、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机制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产权关系模糊。

第二、市场主体地位未确立。

第三、经营机制不完善。

第四、法制建设程度低。

第五、激励与约束失衡。

29、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的前提是将体育竞赛作为商品并进入市场。

30、竞技体育竞赛向社会提供的是非实物形式的商品,它是以服务来体现的。

31、体育竞赛娱乐服务是一种劳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

32、体育竞赛娱乐服务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33、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的物品具有个人物性质。

表现在:第一、职业体育俱乐部物品的生产与消费具有竞争与排他性。

第二、职业体育俱乐部属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竞技体育。

第三、职业体育俱乐部追求盈利是客观存在的。

34、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企业特点:第一、职业体育俱乐部是职业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他是由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运动员和教练员组成的集合体,尤其拥有以竞技体育运动为职业的高水平运动员。

俱乐部实行分工协作,有序的从事组织管理、经营、训练、竞赛等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从事体育文化娱乐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的体育产业组织,它以人们观赏体育竞赛需要为生存发展空间,从事创造体育竞赛观赏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一系列服务手段在市场上与消费者交换,使商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以此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作。

第三、职业体育俱乐部是有其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任何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投资者都要考虑俱乐部的经济利益,把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使资本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增值作为俱乐部的运作目标,由此形成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奇特有的运行机制。

第四、职业体育俱乐部是经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团体,拥有明确的产权及其生存发展所必须其它各种权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权利、有能力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5、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经营特征:第一、运动员是俱乐部的最重要的资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