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1伴着《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伟大的母爱已经深深地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
别看他们只有四年级,可是对母爱的感觉并不陌生。
因为他们整天都生活其中。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 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段话,头脑中不知不觉地计算起来“母亲80 多斤,担子100 多斤,还有妹妹等。
”这一“轻”一“重”让我深受感动。
文中的两幅插图也让我倍受震撼:曾经,母亲那么年轻、美丽、青春、健康;而现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苍老,丝丝白发、历历深纹……让孩子理解“重担” ,经过挖掘孩子们的想象,来重点体会母亲为儿女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在理解了“重担”之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让孩子们想象母亲行走的艰难,想象烈日炎炎的夏日、寒风呼啸的冬日,母亲依然跋涉的身影,理解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母亲的形象更加高大!而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们更加动情。
课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的“轻轻地摇动”,护士的“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等。
我让学生想象这一感人的情景。
然后说说母亲眼角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学生有感而发: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这节课上,孩子们用一只眼读课文,另一只眼感受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
让我们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2《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本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
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
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一、本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份情,真正走进文本,感悟文字里流淌的亲情,情动辞发,读出感情,写出心里话。
创设情境是很重要的。
课堂上我利用一体机播放优美的音乐,带动学生的情感,为品读语言做好情感铺垫;用动情的语言营造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想象,加深情感体验。
学生感受到了真情,教学效果良好。
二、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读,加深理解,说出感悟,读出感情。
如让学生体会:“竟然”“翻山越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做到积累并运用语言。
三、读写结合,找准训练点,做到以读促写,扎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朴实、真实的语言描写是精彩之处,要提示学生在作文中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如要给学生提示文中人物说话的提示语,”我赶紧说:“??”护士责怪说??”母亲笑了笑说:“?“我突发奇想地说??让学生有感而发,当学生体会到文中母亲的伟大,进而想到自己的母亲时,出示问题:“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妈妈,试着填一填。
当我生病时,妈妈_________;当我伤心时,妈妈__________;当我____时,妈妈________最后听了歌曲《母亲》,学生心中充盈着感恩母亲的真情,安排小练笔:”同学们,爱需要表达,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什么呢?可以是问候,祝福,也可以是感谢??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吧!四、用一体机演示生字笔画,扎实指导了学生写字,让学生在屏幕上找出翘舌音的字,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读写习惯。
不足之处:一、在课堂上对课文的写法指导不够,没有对文中精彩的对话描写进行引导发现,没有让学生学习在对话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在课堂上应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品读探究,做到自读自悟,读出感情,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讲得多一些。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3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传统道德标准的内核之一。
千百年来,一直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遵守的。
这篇课文正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不难,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是很容易把孩子带入书中的情境的。
感情范读之后,伟大的母爱已经深深地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
再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讨论、感悟。
同学们一致同意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别看他们只有四年级,可是对母爱的感觉并不陌生。
因为他们整天都生活其中。
这,只是对课文第一层面地把握母爱。
我询问了一下学生,这篇课文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懂?有同学提出,课文的最后,母亲为什么流泪了呢?而且还使用了省略号,那省略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有深度。
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借着这个提问,我把课文的学习引向第二个层面。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还别说,这个问题还真有难度。
这也更加印证了这句话,母爱是无私的,可是爱母却未必。
这真是一种讽刺。
在爱之间有时候真的无法划等号。
既然难度较大的问题答不出来,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
先回答文中的我为什么难过。
这个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感悟到我的难过和愧疚是源于对母亲的缺少了解和关心。
那么知道了之后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弥补了。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我抱母亲入睡。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语需要细细品读,感人至深。
比如:我的轻轻地摇动护士的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等。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一感人的情景。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研究母亲的心情,流泪的原因就可以找到了。
那是多么幸福的泪珠啊。
母爱是无私的,爱母更加伟大。
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热爱,是不配去谈什么其它的爱的。
家庭作业,我特别强调,一定要亲自对着妈妈、爸爸读一读这篇文章,而且要把你的感受和你爸爸妈妈的感受都写在成长日记上。
第二天,我查看了孩子们的成长日记。
发现家长们也被课文和孩子们感动了。
有的家长说:孩子你长大了,妈妈很欣慰。
有的家长说:看来,我要多回家看看你的爷爷奶奶了。
可是也有个别的家长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
(我看了很惊心,这是一个家长说的话吗?这只能遗憾地说明,分数的价值远远的超过了,家长对孩子品德的关注。
)也有个别家长没有任何反应,我感觉到不可思议,于是继续调查发现,这几个孩子根本没有给家长读。
不是忘记了,而是因为恐惧。
这就更可悲了。
其中一个有过撒谎经历的女孩子,告诉我,妈妈对她的要求极其严厉,稍有不对,就拳脚相加。
每当犯了错误,(孩子谁能永远不犯错误呢?)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她只好说谎。
久而久之,这个谎话,越说还越像真得了。
有时候,老师也会被骗。
可是,我也发现,她的恐惧也越来越大了,朋友也越来越少了。
谁之过?!一言难尽.《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4母爱伟大,这是天性,书中所讲的母亲对子女的爱确实非一般母亲所能比的,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母爱的确是伟大的。
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做到让学生感动于文中这样的母爱。
编者认为用情感动人,大概已经足够。
可是我认为要引发对生活中母子关系的思考,这比情更有长久的震撼。
思考从何而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剖析。
文中讲到当我要抱母亲的时候,母亲却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母亲为什么面对子女的爱却不敢接受?我想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西方国家,估计做母亲的大概会欣然接受吧。
也许,你会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比较含蓄,一个比较开放外露,但是真的仅仅如此?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做母亲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做子女地几乎也无一例外地不太知道疼爱自己的父母。
这与母亲只讲付出而几乎不讲汇报的高尚品德有关,还和母亲没有去教自己的孩子要爱父母有关,还与母亲不善于接受子女的爱有关,至少接受得不够坦然。
我前一个星期,曾叫孩子们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可有的妈妈说:“你只要将自己的学习搞搞好就行了!”还有的妈妈一开始不好意思,后来才勉强同意。
还有的妈妈欣然接受,洗后还说:“儿子,以后多帮我洗几次!”这几种态度中,我最喜欢第三种。
母亲在爱孩子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爱自己,否则到自己年老的时候,估计会痛苦流涕。
我们做母亲的父亲的,不能等着子女哪天感动了,才知道孝敬我们,不能等着子女哪天良心发现,才会去孝敬我们,因为我始终相信,情感的力量更需要理智相伴才更有活力另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关系中最可怕的东西,就是父母那种轻率的满足物质快乐的“供养”与孩子精神上、心灵上、生活中的空虚和贫乏。
这就是说不善于去爱。
因此,我们要尽量多地与自己的孩子在精神上进行沟通,进行教育。
母爱伟大,母亲还要善于爱,母亲还有责任教子女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
我母亲非常爱我,从物质上,从精神上也无条件地支持我,可是说实话,我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却不去做一些体现爱的行动,心里似乎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现在觉得很不应该!但是我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母亲给我精神上的教育极少。
这样,做母亲的深爱孩子,要教孩子爱自己;做子女的孝敬父母。
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想从下面两层来展开教学:第一层,感动于这样的母爱;第二层,思考这样的母子关系。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5《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
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被文中的亲情打动了。
导入课文后,我出示了两个自学提示: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文中描写“我”抱母亲的关键性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2.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为什么“我”不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画出相关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提醒学生:不要放过一个词、一个句子。
如果你对其他词句有自己的理解也把它写下来。
学生开始了自学批注,然后二人小组交流。
大约十分钟开始了全班交流。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以小组形式汇报,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在思考着、感悟着、体会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我主要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担子”和“翻山越岭”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你又为母亲做过些什么?你打算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相信,即使是没发言的学生也受到了教育。
最后我总结道: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