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易犯条文

结构设计易犯条文

结构设计容易犯的规范条文一.总说明中容易漏掉或错写的强条1、目前规范改版比较集中且频繁,每次出图前应对总说明中使用的规范核对一下版本。

2、《混凝土规范》第3.1.7条,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如超载使用、结构开洞、改变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恶化)的情况均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年限。

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在建或既有结构)均须经设计许可或技术鉴定,以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前应进行抗震鉴定;当既有建筑直接增层时,应先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鉴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1.7;《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3.0.1条;《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第8.1.1条3、《混凝土规范》第4.2.2条,一级钢筋有原来的HPB235改为了HPB300.4、未注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未注明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的特别要求。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提出当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梯),其纵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之比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抗震规范》第3.9.1条,3.9.2条】5、《荷载规范》第1.0.5条,在列表写活载时,注明中要加上活载取值的设计基准期。

(活荷载取值按设计基准期为50年考虑)6、《荷载规范》第4.1.1条和第4.3.1条,凡工程中设计到的功能房间的活荷载,都应该在总说明列表中写出来,否则容易被判为违反强条。

7、《荷载规范》第4.5.1条和第4.5.2条,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应在总说明中注明,否则被判为违反强条。

(楼梯、阳台、上人屋面等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1.0kN/m,屋面板、挑檐、雨篷、预制小梁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取1.0kN,对住宅、宿舍等栏杆的顶部荷载写的是0.5kN/m)8、应写明钢筋替换原则,(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抗震规范》第3.9.4条,9、验槽要求: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

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地基基础规范》第10.2.1条】10、桩基工程应在总说明或基础说明中注明: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1m,在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分层夯实,对称进行。

《桩基规范》第8.1.5及8.1.9条【应对原文根据工程特性适当调整】11、连梁的配筋构造:顶层连梁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

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 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高规》中第7.2.27.3和7.2.27.4条】12、对基坑开挖安全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9.1.9。

13、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未设置沉降观测点,未提出变形观测要求(8、9层建筑物此类问题较多)。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必须按要求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3.8。

14、未正确确定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如:带大底盘的高层建筑,当底部几层为大型超市,且符合大型商场的标准,抗震设防类别未定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或将整幢建筑都定为乙类;或虽下部几层为商业建筑但达不到大型商场标准的却定为重点设防类。

【设防分类标准第3.0.1条,3.0.2条,《抗震规范》第3.1.1条】15.应注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各主要土层的压缩模量及承载力特征值。

【安徽省审查要点第3.2.4条】二.画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强条1、楼板、楼梯配筋:1)、当板边设置为简支时,计算配筋为0,实际配筋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虽然规范对这个没有要求满足最小配筋率,可是有审图人提过强条。

2)、校对意见修改板厚后,由于时间原因,设计人改图时只改了厚度,忘记核对最小配筋率。

3)、有些线条的悬挑板,为满足建筑立面要求,厚度较厚,画图时容易忽略最小配筋率。

4)楼板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混凝土规范9.1.7条】2、梁配筋:【抗震规范6.3.3条】1)、箍筋的间距,特别是当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而做高度小于400mm的梁时,箍筋加密区间距容易忽略h/4这一点。

再就是较小的框架梁,当采用钢筋直径为12的钢筋时,加密区间距容易忽略8d这一点。

2)、规范中三、四级虽然有加密区间距150这一点,建议只要甲方不那么扣,一般不要用,就用100mm,因为用150mm其实省不了几个箍筋,毕竟加密区长度不大,但是很容易引起被人忽略的强条。

3)、箍筋直径,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一级。

建议实际画图时,只要接近2%,大于1.8%,就加大一级,因为很多时候,算最小配筋率,取截面时审图和我们的算法有差异。

画图过程中,配筋较大时就随时用计算器复核一下。

4)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这一条在大小跨相邻时很容易犯,画图过程中,当支座负筋较大时,就要随时核算一下这一条。

5)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生成配筋文件施把大直径钢筋关掉!6)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混凝土规范9.2.6条】7)、一级抗震等级时,框架梁、柱纵筋采用直径16或14的钢筋时,箍筋间距若配成@100不满足6d要求;当框架梁高300,箍筋间距取100大于梁高的1/4,应取75。

【抗震规范6.3.7条;6.3.3条,高规6.4.3;6.3.2条】8)楼梯的平台梁、楼梯梁、楼梯柱、与梯板交接的楼层梁,框架柱均全长全高加密;3、柱配筋:【抗震规范6.3.7条】1)、设计时,当实际画图截面与电算程序中截面不一致时,要注意最小配筋率的问题。

2)、异形柱,异形柱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在设计时,经常在屋顶或者局部位置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设置少量L形、一字形、T形异形柱,异形柱的配筋应满足《异形柱规范》第6.2.5条的规定,特别是柱肢各端纵向钢筋要满足全截面0.2%的配筋。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柱箍筋取全高加密。

【抗震规范6.3.9条】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6)三、四级框架柱柱根(底层柱下端)处箍筋加密区间距应取100和8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较小值。

四级框架柱柱根箍筋为Ф8;【抗震规范第6.3.7条,高规第6.4.3条】7)转换梁腰筋不足2Ф16@200;转换梁支座负筋按一般框架梁配置,梁面拉通筋不足面筋总面积的50%。

【高规第10.2.7条】8)、在高层建筑中有错层结构时,错层处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箍筋在全柱段加密配置。

【高规第10.4.4条】9)、计算时角柱、框支柱要指定,配筋率要求不一样;【抗震规范第6.3.7条】4、剪力墙:1)、施工图时,特别是住宅,对于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连梁编号和配筋。

2)、梁与剪力墙垂直相交节点构造,当墙厚为200时:与剪力墙垂直相交的梁端,框梁上部钢筋可伸入板内锚固,并满足la(非laE);此处框梁下部钢筋锚固长度为las(带肋钢筋大于等于12d)。

上部钢筋可考虑16或18,下部钢筋可用最大为16。

【13G101-11第54页】5、基础与地下室:1)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因变形缝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两部分,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变形缝处混凝土局部加厚的规定。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第5.1.3条。

2)当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浅)时,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未进行抗浮验算。

抗浮稳定性验算按《地基基础规范》第5.4.3条采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

整体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而局部不满足时也可采用增加结构刚度的措施。

图纸文件还应注明施工期间的停止降水时间。

还应注意:抗浮设计水位与抗水设计水位不同,抗水设计水位主要用于建筑外防水设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2条。

6、钢结构:1)、在钢结构设计中,设计总说明未注明钢材牌号、连接材料型号(或钢号)及钢材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

此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焊缝质量等级及对施工的要求。

【钢结构规范第1.0.5条】2)、抗震设计承重钢结构,未对钢材材质提出材料性能补充要求,仅在设计文件中注明采用Q235钢或Q345钢;焊接承重结构错用Q235-A级钢。

【钢结构规范第3.3.3条,抗震规范第3.9.1,3.9.2条】3)、钢结构设计中,未注明柱脚在地面以下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砼包裹;【钢结构规范第8.9.3条】4)、未注明钢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规范第8.1.3条】5)、未注明钢结构的耐火等级和耐火极限;当防锈底漆与防火涂料同时使用时,应注意两者必须匹配。

需作防火涂层的钢材表面,可除锈后只作底漆涂层。

,【防火规范第5.1.1;5.1.7条】6)、在钢结构构件计算中,t=16,t=20钢板设计强度值取值不同,未予以注意,造成错误;【钢结构规范第3.4.1条】7)、在计算单面连接的轴心受压单角钢和无垫板的单面施焊对接焊缝强度时,其强度设计值未乘以折减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