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儿童发展心理学》方富熹,方格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框架①总论(包括发展心理学的概述、理论、方法等)②产前期和新生儿的发展③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等)④幼儿/学前期的发展(同上)⑤童年中期儿童的发展(同上)⑥青少年期的发展(同上)⑦成年期的发展(同上)一、发展心理学概述(结合课堂内容和考研大纲)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从产前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人生八阶段:胎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动物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能形成明确稳定的条件发射是动物心理发生的标志。
动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3)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指人类作为一个动物种系的心理发展。
意识的产生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2、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3、毕生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观点:①发展是毕生的过程。
②发展是多维度和多方面的。
a)发展既有生长,也有衰退;b)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个体毕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会改变其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高度可塑的。
④个体的心理发展受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a)跟年龄相关的事件;b)社会历史事件;c)非规范事件。
5、个体心理发展八阶段:产前期、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6、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林淑德)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包括: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
7、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材的第三章)(1)横断研究(2)纵向研究(3)聚合交叉研究(4)双生子研究8、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教材没有,考研大纲)(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率先进性了研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他的发展观涉及三方面:(3)发展心理学问世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发展心理学的经典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发展观、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的贡献和局限性(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4)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现代发展心理学关于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第四个是考研大纲,课本没有)1)对发展中的人的本性的认识,即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2)发展的基本过程是连续的或是非连续的;3)遗传和环境如何影响心理发展,即心理发展中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课本没有)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对应课本的第四章)1、生物学基础:染色体异常2、环境基础——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3、遗传/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有两类:阳性关系和阴性关系。
每一种关系又包含被动、召唤和主动三种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类型:阳性被动关系、阴性被动关系、阳性召唤关系、阴性召唤关系、阳性主动关系、阴性主动关系。
(提出的六种关系类型)四、产前期的发展与新生儿1、致畸剂指在产前期对胎儿造成伤害的任何环境因素。
包括药物、毒品、吸烟/咖啡、辐射、环境污染、传染病、RH因子等。
致畸剂是否总会对胎儿产生伤害取决于:剂量大小、单一还是多种、遗传素质、受致畸剂影响的时间段(是否敏感期)。
2、对新生儿身体状况的测量:阿普加量表(Apgar)、是否足月、体重及过度成熟儿3、新生儿的反射行为具有心理意义及临床意义。
4、新生儿的感觉能力:触觉、味觉和嗅觉、听觉、视觉(必须掌握)五、婴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1、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最快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是儿童体格发育的两个重要指标。
2、大脑皮层是最大最复杂的大脑结构,占脑重的85%,由神经细胞和突触组成,是大脑发育最晚部分。
婴儿大脑两半球不仅在解剖上,而且在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
出生时两半球功能的偏侧化已经开始,1岁前大脑皮层的可塑性最强。
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的高度专门化,主要表现在:-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负责积极地情绪体验-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负责消极的情绪体验。
3、婴儿和学步儿的学习包括a.经典条件反射学习b.操作条件反射学习c.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学习d.模仿学习。
六、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子阶段1、子阶段1:简单反射(0-1月)2、子阶段2,初级循环反应:最初的习得性适应(1-4月)3、子阶段3,二级/次级循环反应:使有趣的行为结果得以持续地发生(4-8月)4、阶段4,协调二级循环反应,并把它们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8-12月)5、子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通过积极的试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12-18月)6、子阶段6,心理表象:通过心理组合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18-24月)(二)婴儿和学步儿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1、知觉的发展早期婴儿是否具有深度知觉能力?吉布森和沃克(1961) 的“视崖”(visual cliff)实验发现6个月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但深度知觉是先天还是后天的,仍无定论。
知觉发展的理论:①皮亚杰的知觉丰富化理论②吉布森的知觉分化理论(三)婴儿和学步儿的言语发展(重点)1、言语发展的一般模式前语言期(准备时期):0-1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建立第一批词:50个左右多词句时期:1.5-3岁语法: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句——复杂句2、言语获得理论1)后天习得论A强化论B模仿论2)先天论3)交互作用论七、婴儿和学步儿的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一)婴儿和学步儿的情绪:某些基本情绪的发展(快乐、恼怒和害怕)、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反应、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两岁左右)、情绪自我调节的开始。
(二)婴儿和学步儿的意志:意志活动的萌发、意志活动的发展(最初的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自我控制的出现)、意志的培养——中心任务是鼓励其独立性,发展对行为的自控能力。
(三)婴儿和学步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1、气质的发展托马斯、切斯等人将65%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另外35%属于中间型):①容易型40%②困难型约占10%③迟缓型(逐渐热情型)约占15%气质是最稳定的心理特征之一,但是由于婴儿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的高速变化和发展,因此婴儿气质也有一定可变性。
儿童气质的改变取决于儿童气质类型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度。
2、依恋及其发展1)定义:依恋是指婴儿对熟悉的人(父母或其他抚育者)所建立的亲密情感联结,具有普遍性。
生命头两年形成的亲子依恋直接影响着儿童今后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对依恋安全的测量——陌生情境技术把婴儿的依恋归为四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抗拒型、无组织的紊乱型。
3)依恋发展阶段理论①前依恋阶段(0~6周)②依恋开始形成阶段(6周至6~8个月)③依恋形成阶段(6~8个月至18个月)④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个月~2岁)4)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①依恋的机会②抚育的质量③婴儿和学步儿的心理特点④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八、幼儿的身体生长(3—7岁)一、躯体的生长1.身体外形各部分的比例发生变化:头重脚轻,5、6岁时比例接近成人。
2.生长速度相对减缓,身高和体重存在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
3.幼儿期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是相对稳定的。
4.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甲:淋巴组织乙:脑和头部丙:一般生长曲线丁:生殖器二、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遵循和婴儿一致的原则:a.头尾原则b.近远原则c.从整体到分化的原则,即从未分化发展为分化d.从不准确到准确e.从单个的动作技能到整合成复杂的动力变化的动作系统三、游戏是幼儿的主导运动。
假装游戏又称象征游戏,是指是儿童有意地用一个事物的名称按它的某种相似性来指称另一个事物。
假装游戏的发展:1岁以下不会玩假装游戏;2~3岁是假装游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6岁以上很少玩这种游戏而代之以规则游戏。
九、幼儿的认知发展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是指2-6、7岁的儿童。
主要认知成就:出现了符号功能,即能够运用符号去代表或表征客体的能力,比如语言、心理表象、动作姿势等都是一种符号。
运思思维的局限性1)自我中心主义2)不能完成守恒任务3)转导推理4)不能解决分类任务2、幼儿的自言自语现象,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维果茨基称为“私人言语”,认为幼儿的自我对话对他的行为起一种调节和指导作用。
3、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1)注意的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
2)记忆的发展:幼儿具有较强的再认能力,回忆能力较差;幼儿不会自发地使用记忆策略(复诵、组织和精细加工);对周围世界的知识的发展包括故事结构知识、程序知识、心理地图、类别关系知识。
3)心理理论是指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
4~5岁幼儿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
而3岁幼儿还不能。
4、语言的发展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汇内容不断丰富、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3~6岁儿童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逐年递减趋势,在学龄前期,3~4岁和4~5岁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为: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最佳时期,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建议(培养儿童语言发展的措施)①要重视儿童发音技能的培养(平舌音、翘舌音,儿歌唐诗等)②提供丰富的言语发展环境(儿童图书、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③给儿童讲故事并和儿童一块讨论故事(听故事、复述故事)④在游戏和与小伙伴交往中发展言语能力(各种假装游戏)十、幼儿的情绪、意志、个性及社会性发展(一)情绪和意志发展1、儿童在两周岁左右出现自我意识情绪,这是情绪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的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
幼儿的移情表现为用言语去安慰别人,并经常伴随着亲社会行为。
移情的产生取决于三个成分:两个认知成分(认知和区分别人情绪的能力+观点采择能力)和一个情绪成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与别人相似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3、有意的自控能力的出现和发展,是儿童意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幼儿意志的培养①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发展幼儿的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③发展独立性④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二)个性及社会性发展1、自我的发展:幼儿的自我概念描述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玩具、活动等,没有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