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步步高浙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专题十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8版步步高浙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专题十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要求] 1.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b)。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2)神经系统的作用(a);(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4)动作电位的概念(a);(5)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6)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

3.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a);(2)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a);(3)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a);(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5)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主要作用(a)。

内环境与稳态一、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多细胞动物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1.内环境的含义: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三种细胞外液组成)。

2.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1)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2)淋巴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意义: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为细胞内的代谢反应基本上由酶来催化,需要合适的温度、pH等条件。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一方面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体内、外的刺激,作出反应,直接调节或控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调节或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影响、调节机体各部分的活动。

三、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征1.神经元的结构:由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种类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3.特征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4.动作电位的概念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就是神经冲动。

5.反射的概念、过程和结构基础(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

(3)反射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使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传到反射中枢,经过突触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到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四、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是内脏、肌肉、脑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的收缩。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2.体温调节的方式(1)物理方式:传导、辐射、对流、蒸发。

(2)代谢方式:骨骼肌战栗、激活脂肪代谢、改变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量。

3.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寒冷环境→冷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氧化产热。

(2)炎热环境: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35 ℃以上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一、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1.激素的概念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在神经或体液的刺激作用下分泌某种特异性物质到体液中,这些物质叫做激素。

2.内分泌的概念激素是由细胞分泌到体液中的,不同于一些腺体通过管道将物质分泌到体外的过程,因此这类分泌称为内分泌。

二、体液调节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特点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三、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以及它们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1.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下丘脑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为多肽,作用对象是垂体,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垂体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等,它们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垂体通过促激素调节控制其他内分泌腺,其本身又受下丘脑的管理。

2.部分激素的作用(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②生长激素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进脂肪分解。

四、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有两种: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

作用是促进物质的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骨骼成熟,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婴幼儿时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患呆小病。

五、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促进性器官发育和性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和维持正常的性周期。

1.(2015·浙江10月学考)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A.水B.红细胞C.钠离子D.氧气2.(2016·浙江4月学考)激发并维持人体第二性征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性激素D.生长素3.(2016·浙江4月学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4.(2016·浙江4月学考)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仅阻断神经甲180仅阻断神经乙70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5.(2016·浙江10月学考)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 )A.甲状腺B.性腺C.脊髓D.脑6.(2016·浙江10月学考)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一、选择题1.到了春天,黄莺开始表现出求偶、交配行为,这是因为体内( )A.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B.支配生殖腺的神经兴奋C.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加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觉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3.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4.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5.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6.一只成年狗仍保持幼年的体态且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是因为缺少( ) A.雄激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促性腺激素7.冬泳爱好者跃入冰冷的河水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 ) A.汗液分泌增强B.皮肤血管舒张C.产热量增加D.产热量大于散热量8.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9.下列人体的调节中,不是体液调节特点的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1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1.下列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B.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时不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相互协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利于细胞产生更多的热量12.下图中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患者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不同激素的名称。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代表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代表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缺碘时激素________(编号)浓度高于正常水平。

(3)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________(编号)分泌过多。

(4)除②外垂体还能分泌________激素促进生长,该激素与③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时,表现为________作用。

14.如图是人体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液、B液和C液三者共同构成了肝脏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为________。

B液和C液成分的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总是从肝细胞扩散出来,进入毛细血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健康人肝细胞中能进行转氨基作用,例如丙酮酸经转氨酶催化形成丙氨酸。

对于肝脏严重炎症的病人,通常测定病人____________(A液/B液/C液)中转氨酶的含量。

15.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结构4是反射弧组成中的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是完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反射弧,则1是__________,写出完成体温调节的完整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