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勘察内容比较word版

勘察内容比较word版

8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淤积物的特征;
9洞室穿越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道等既有工程时的相互影响。
7)对沿线的重要车站、区间及不良地段,必要时可单独提供勘察资料。
水文
勘察
初测阶段供水工程地质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初步查明供水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为确定供水方案和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基础类型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各供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全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加以说明;不列单独资料。
5)分析已有地震资料,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6)初步确定沿线土、石可挖性分级、围岩分类。
阶段/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 1999
7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排泄和动态变化;
隧道及地下工程勘察内容比较表
阶段/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 1999
可行性勘察
勘察
范围
应通过搜集区域地质资料,现场踏勘和调查,了解拟选方案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做出可行性评价,选择合适的洞址和洞口。
2)划定构造复杂地段、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并初步查明其成因、类型、性质、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对线路的危容程度,并提出治理意见。
3)初步查明沿线河湖淤积物的发育、分布,古建筑遗址,并结合工程要求提出初步评价。
4)调查沿线重要建筑物的地基条件、基础类型、上部结构和使用状态,并预侧由于地铁修建可能引起的变化及预防措施。
3)应调查研究沿线重要及高大建筑物的地基资料,沿线岩土工程施工经验。
4)每个车站、区间、每个地貌单元应有勘探资料。
5)对地下水动态进行长期观测时可布置一定数最的观测孔。
6)评价比选方案。
水文
勘察
地质
勘查
物理
勘查
资料
要求
预可勘察:1)文字部分:前言、区域地质概况、各方案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工程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的论述
5地震地质背景;
6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
水下隧道的调查和测绘范围:长、大水下隧道一般应在预选轴线的上、下游各长5km,两岸各宽3km—5km的范围内进行,短隧道以2km—3km为宜。
1特长隧道控制线路方案的长隧道多线隧道应按单独工点搜集工程地质资料:
1)宜采用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地质调绘综合物探和少量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为隧道位置选择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资料!宜沿洞身纵断面布置物深、钻探、测试工作;
2)图表部分:全线工程地质图;根据收集资料、调查测试的成果,编制的有关技术图表;文字报告中所描述的某些问题;报告中工程地质图的图式
1置图
3)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4)必要的测试资料及附图、附表.
阶段/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地质
勘查
1采用浅层地震剖面法或其他有效方法圈定稳伏断裂、构造破碎带,查明基岩埋深、划分风化带;
1)钻孔布置:钻孔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遥感信息或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以及调绘、物探所发现的疑点、重点、异常点来拟定。对于地质复杂的隧道,钻孔数量不应少于3个,长、特长隧道每
500m应有一个钻孔,钻孔布置在隧道中线外7m左右,以左右交错布置为宜。
应研究各工程方案场地内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对工程方案的比较有关键性影响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重点工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查,并提出工程方案比选的地质依据;研究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自然特征以及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筑路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等。
2)编制工程地质说明;
3)编制隧道纵断面图!并分段提供隧道围岩分级
4)编制隧道线路方案工程地质图或隧道地区地质构造图,2一般隧道可作代表性勘探,测试工作!并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简要叙述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分级。
1)初步查明沿线区城地质条件、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有害气体。
初步勘查
勘察
范围
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测试等方法,初步查明选定方案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初步确定岩体质量等级(围岩类别),对洞址和洞口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1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
2地层岩性、产状、厚度、风化程度;
3断裂和主要裂隙的性质、产状、充填、胶结、贯通及组合关系;
4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和分布;
8)初步查明沿线的地表水水位、流量、水质,以及补给、排泄条件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9)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历年最高水位、水质、流速、流向,了解地下水动态和周期变化规律,提出水质评价,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10)按地貌单元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提出有关技术参数,需要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时应设长期观测孔。
地质构造活动区、高烈度的地震区、高应力区、可液化土地区、软土地区、滑坡群,设互通立交、特大桥、隧道等处以及大型天然筑路材料料场的工程地质勘察。
1)勘察前应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提出的勘察任务书、制定工作计划。
2)应搜集区城性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地貌、地下水动态、古河道等有关资料以及物探资料和有关图片(卫片、航片)。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 1999
工可勘察:1)工程地质说明书2)全线综合工程地质图3)主要工点工程地质断面图4)不良地质地段表5)沿线筑路材料分布图6)工程地质勘探、试验及素描、照片等资料
5)复杂地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市政环境资料
2)钻孔深度:一般应钻到设计洞底标高以下2m;遇溶洞、暗河及不良地质时,应根据需要加深,一般应穿过溶洞、暗河等地层5m;若遇到含油地层、瓦斯地层,钻孔深度以钻到设计洞底10m以下为宜。在隧道埋深未确定时,必须有2个以上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比一般性钻孔深20m以上,一般性钻孔与技术性钻孔交叉布置;当隧道埋深确定以后钻孔深度要达到隧道底板设计标高以下10m—2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