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图书管理系统案例分析课程名称:信息系统案例分析姓名:张彦龙专业班级: ZB信管162学号: 201604032220指导老师:巨筱2016年12月目录1.1 项目开发背景 (4)1.1.1开发背景 (4)1.1.2现行系统状况分析 (4)1.2 系统需求分析 (4)1.2.1领导者的需求 (4)1.2.2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5)1.2.3借阅功能需求 (5)1.3 系统可行性分析 (5)1.3.1技术可行性 (5)1.3.2经济可行性 (5)1.3.3社会可行性 (5)1.4 结构化系统分析 (6)1.4.1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6)1.4.2数据流图 (6)绘制数据流图时,只考虑管理员和借阅者两个外部实体,顶层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6)图1 (7)0层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由于1层图么有完整绘制,0层图中只属于一个加工的文件(例如权限表)也在0层图上出现。
(7)0层数据流图通过反映整个系统中不同的数据流向,来揭示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操作和处理上。
(7)图2 (7)借阅管理的1层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
(8)图3 (8)借阅管理的2层数据流图如图4和图5所示。
(8)图4 (8)图5 (9)1.4.3数据字典 (9)1.5结构化系统设计 (9)1.5.1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9)1.5.2功能结构图 (10)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6所示。
(10) (10)图6 (11)1.5.3开发与运行环境 (11)1.5.4数据库设计 (11)1.5.5输入输出设计 (14)1.5.6用户界面设计 (14)1.5.7报表的设计 (14)1.6 系统实施 (14)1.6.1图书管理系统程序代码的编写 (15)1.6.2系统测试评价及维护 (15)1.6.3系统安全保障 (15)1.7 个人总结 (15)参考文献 (17)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项目开发背景1.1.1开发背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书事业的发展成为精神文明进步的一个动力。
很多学校和单位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或阅览室,需要管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期刊杂志,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正是随着这种需求出现的,它可以有效地管理图书资源,控制借书、还书的流程,对图书馆或阅览室的管理有很大的益处,直接关系到图书的借用率,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员和读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1.1.2现行系统状况分析图书馆现行的手工流程具体分析如下:(1)图书登记:对上级分配、购入和社会捐赠的图书进行图书信息登记。
(2)借阅者登记:图书管理员根据借阅者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登记,填发借书证。
(3)借书管理:借阅者持借书证到图书室借书,图书管理员将其所借的书籍,借书日期填在纸质卡片上,夹在借书证中存放在图书室,归还后返还借书证或另借其他书籍。
1.2 系统需求分析1.2.1领导者的需求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后,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数量,能及时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和借书情况,以及各种书受欢迎的程度。
1.2.2图书管理员的需求可以快捷地添加、修改、查询图书分类信息和图书信息。
能及时掌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及种类,方便迅速盘点图书库存。
快捷地添加、修改、查询借书证信息,且具有借书证挂失功能。
图书的借出、归还、续借、挂失、催还手续简便,效率高。
1.2.3借阅功能需求图书借阅者需要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还需要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个信息维护,通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功能得以实现。
1.3 系统可行性分析1.3.1技术可行性本系统准备采用C/S结构模式,C/S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广泛采用了网络技术,将系统中的各部分任务分布在网络上担任不同角色的计算机。
这使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的改善了人员工作的效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3.2经济可行性系统是为了改善人工处理的工作负荷重,需求多等方面来设计的,开发人员都拥有各自的办公设备,只需要负担开发人员的工资,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3.3社会可行性图书事业的发展是精神文明进步的动力,本系统根据借阅功能需求及管理功能需求进行设计,满足了图书管理的新特点,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顺应了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本系统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符合需求。
因此,本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
1.4 结构化系统分析1.4.1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在图书管理系统中,主要有三类外部实体:图书管理员、读者、领导。
图书管理系统大部分功能是为图书管理员设置的。
经调查分析,此次开发的图书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①查询和维护读者基本信息,包括读者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等。
②管理读者借书证,包括借书证的办理、挂失和注销等。
③登记新书,主要是对上级分配、购入和社会捐赠的图书进行登记,即记载图书信息,若图书室有十本同样的图书,在图书信息表中只记载1条信息,同时副本数记为10。
④图书编目,即对登记的新书进行编码后入总书目表,总书目表中记载了图书室每一本书的信息,若图书室中有十本相同的图书,在总书目表中对应有十条记录。
⑤图书的流通处理,即借书、还书处理。
1.4.2数据流图绘制数据流图时,只考虑管理员和借阅者两个外部实体,顶层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图10层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由于1层图么有完整绘制,0层图中只属于一个加工的文件(例如权限表)也在0层图上出现。
0层数据流图通过反映整个系统中不同的数据流向,来揭示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操作和处理上。
图2借阅管理的1层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
图3借阅管理的2层数据流图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图51.4.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
1.5结构化系统设计1.5.1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如下:(1)图书管理模块①图书分类管理功能:为了便于对库存的图书存放、查找,需要对图书进行分类。
可以实现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图书分类信息。
②图书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新书,修改、查询、删除图书基本信息。
③图书编目功能:对登记的新书进行编码后,加入总书目表,总书目表记载了图书室每一本书的信息。
④图书库存管理功能:包括图书入库管理、图书库存盘点、查询图书库存记录。
(2)借阅者管理模块①借阅者类别管理功能:为不同类别的借阅者设置不同的限借数量、限借期限、有效期限。
②借阅者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添加、修改、查询、注销读者信息。
③借书证管理功能:包括添加、修改、查询借书证信息,查询指定借书证的借书信息,借书证挂失。
(3)借书管理模块借书管理模块:包括借书、还书、续借、图书挂失、催还、超期罚款、查询等管理功能。
(4)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系统用户名、口令、身份、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功能。
1.5.2功能结构图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6所示。
1.5.3开发与运行环境(1)开发平台:Windows 2000 Server(2)开发前台工具:Visual FoxPro6.0操作系统对整个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Windows 2000作为一种强健的、多用途的操作系统,不仅能够运行强有力的C/S应用软件,还可以提供可靠的文件与打印服务,再加其内置的通信与Internet/Intranet服务功能,以及安装、使用、管理和维护的方便性,因此,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作为操作系统。
(3)编码设计①图书的ISBN书号采用中国标准书号②其他编码的设计1.5.4数据库设计(1)概念结构设计经过分析后设计出如图7所示E-R图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关系表(2)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转化为关系模型,经过转化后为上图。
表中加下划线的为关系的主键。
(3)物理结构设计选用了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应的数据库、数据表应符合SQL Server 2000的要求。
简书目的表结构总书目的表结构1.5.5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的基本要求如下:(1)输入数据简单方便,并提供实时帮助。
(2)输入数据可以复查,但确定输入后不可以随意修改,应经过批准后才能修改。
(3)输出的数据格式符合标准,输出操作简单、快捷。
(4)输出数据应提供文本和电子报表两种形式。
1.5.6用户界面设计(1)用户界面充分发挥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优势,采用图形化操作方式,适应用户的能力和要求,尽量做到简单、方便、一致,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环境。
(2)图书管理系统的界面由窗口构成,一般分为登陆窗口、主窗口、多个子窗口、对话框、报表等。
(3)对话框一般是应用程序和用户之间的交互窗口,系统通过对话框给用户关于操作的相关信息,一般要求用户进行响应。
对话框的类型一般分为“提示”、“警告”、“帮助”等类型。
1.5.7报表的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中一般需要设计一些报表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显示,报表的设计格式要参照应用程序设计的要求,一般分为主从表结构、单表结构、分组统计报表等。
1.6 系统实施1.6.1图书管理系统程序代码的编写(1)图书管理系统的系统主文件(2)图书管理系统的登陆窗口(3)图书管理系统的主窗口(4)图书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窗口①图书管理模块的主要子功能模块的功能及其程序代码②读者管理的主要子功能模块③借阅管理的主要子功能模块1.所借图书的超期判断2.图书的借阅3.图书的归还④系统管理的主要子功能模块1.部门信息的管理2.用户名、密码管理3.密码修改1.6.2系统测试评价及维护(1)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建立数据库,进行各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和调试。
(2)制订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安全正常稳定。
1.6.3系统安全保障将使用人员分成不同的组,不同的组授予不同的权限(1)系统管理员组(2)系统操作员组(3)系统查询组1.7 个人总结随着图书馆形态的变化,其资源形式、组织形式。
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管理模式乃至用户的信息行为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传统的封闭式信息服务模式将向开放式网络化电子信息服务转变。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总体目的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实现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减少工作量,增加效率及可靠性。
图书馆信息系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了信息再升值的功效。
通过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了解到此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需求。
大力推广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