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凿贝才女虫(Polydora+ciliata)繁殖发育生物学和附着变态初步研究 (2009)
凿贝才女虫(Polydora+ciliata)繁殖发育生物学和附着变态初步研究 (2009)
虫附着侵蚀贝壳有明显影响。根据我们对100个虾夷扇贝样品的统计,有65%的虾夷扇贝
壳上的凿贝才女虫管道口100%位于苔藓虫钙质骨骼上,9%的虾夷扇贝壳上的凿贝才女虫管 道口80-99%位于苔藓虫钙质骨骼上,13%的虾夷扇贝壳上的凿贝才女虫管道口70.79%位于
苔藓虫钙质骨骼上,三者合计,有87%的虾夷扇贝壳上的凿贝才女虫管道口70%以上位于
苔藓虫钙质骨骼上。据我们观察,凿贝才女虫的管道口只是位于仿分胞苔虫(Celleporina sp.) 和碟苔虫(Lichenopora sp.)的钙质骨骼上,而其他苔藓虫的钙质骨骼上并没有管道口。对于 其中的原因,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凿贝才女虫幼虫以苔藓虫钙质骨骼管道作为泥管的替代物
进行附着变态,进而侵蚀感染虾夷扇贝壳造成的。由于仿分胞苔虫和碟苔虫的钙质骨骼是复 层或丘状的,厚度较大,有利于凿贝才女虫幼虫利用进行附着变态,而其他种类苔藓虫的钙
育过程中,需要富集泥土颗粒构筑泥管供其生活所致。
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珍品规模化繁育和底播增殖技术研究与开发”(2006BAD09AIO)资助。 木高燕,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养殖生态学研究工作。
Email:gaoyan_hust@163.com。
5
当海底底质主要为沙石,底层海水比较清澈时,虾夷扇贝壳上附着的苔藓虫对凿才女虫附着率很高,当细泥的百分比下降
时,凿贝才女虫的附着率也随之下降。通过对底质中泥的百分比含量与贝壳上附着的才女虫 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r=O.927,p=O.023<0.05,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即才女虫的附着数量随着泥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凿贝才女虫在其生长发
质骨骼是单层的,厚度较小,不利于凿贝才女虫幼虫的利用。
关键词:凿贝才女虫;繁殖发育;附着变态;底质;苔藓虫
6
凿贝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繁殖发育生物学和附着变态 初步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高燕, 张涛, 杨红生 高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张涛 ,杨红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242905.aspx
凿贝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繁殖发育生物学 和附着变态初步研究
高燕1一,张涛1,杨红生1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凿贝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海稚虫科,才女虫 属,寄生于多种贝类,对贝类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凿贝才女虫能分泌腐蚀贝壳的 物质,在侵蚀贝壳钻孔而居的过程中导致贝类被细菌感染而发生脓肿溃疡,危害甚大。我们 对凿贝才女虫的附着变态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凿贝才女虫的生活史分为三个阶段:胚胎阶段、浮游阶段和寄生阶段。凿贝才女虫在穴 居的管道中产卵,卵由一层薄膜包裹形成卵袋,粘附在管壁上,胚胎在卵袋内发育成三剐节 幼虫时冲破卵袋,浮游于水中。刚孵化的幼虫有明显的趋光性,此时虫体长约为0.26毫米, 发育15天可达O.7毫米。整个浮游生活期约为30-40天。然后幼虫附着到扇贝壳外面鳞片 状薄片的凹陷处,变态为稚虫。稚虫分泌黏液,固定周围沉淀的泥土,形成细长而弯曲的泥 管,开始进行管栖生活。稚虫在扇贝壳外进行管栖生活的时期为2.3个月。随着虫体长大, 开始钻凿贝壳,筑造管道,在壳内进行管栖。另外,凿贝才女虫还可以通过再生进行无性繁 殖,断裂的身体能够重新长出头或尾,繁殖能力非常强。通过对我国北方大连獐子岛海域的 调查,发现凿贝才女虫每年主要有2个产卵期:3.4月份和11.12月份。相应的,其侵害贝 类也有2个时期:4.5月间附着的大群体所造成的危害和12.1月份间的小群体所造成的危害。 通过对大连獐子岛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养殖区的调查,发现海底底质泥沙比例对凿贝才女 虫附着侵蚀贝壳有明显影响。凿贝才女虫喜欢生活于泥质或泥沙混合处海底。当海域底质中 粒径小于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