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店村,设计为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分离式,设计速度为100Km/h。
隧道建筑界限净宽为14.5m,建筑界限净高:左侧车道5.0m,右侧车道5.5m,荷载为公路Ⅰ级。
隧道基本情况如下表: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山势较陡,坡度40°~50°。
进口附近基岩裸露,坡度较陡。
出口附近植被发育,坡积层厚,坡度较陡。
RK2+730附近为最高峰,高程为397.28m。
隧道左线最大埋深在ZK2+680处,右线最大埋深在K2+730处,埋深为95米。
2、气候气象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横跨太行山中段东坡和华北平原的山前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最冷平均气温-2.8℃,最热平均气温26.6℃。
降水集中,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556.4毫米。
3、水文地质
隧道由一道山脊下部穿过,山脊坡降较大,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隧道范围内的雨季冲沟内会有暂时性流水,由于下部为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地表为残坡积碎石及全风化基岩,可造成地表水的渗入,施工时可能会产生滴水现象。
隧道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进口处裂隙中及出口段碎石层,由于地表坡度较缓,可能产生滴水和渗水,雨季可能形成珠串状流水。
4、地质特征
断裂于隧道进口附近处(ZK2+755)经过该断裂,该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晚第三纪晚期,中更新世有过明显活动,该断裂长治以北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水准测量表明(1971-1991)上盘下降速率约为0.2mm/a。
沿断裂有多次中强地震及小震群发生,最大震级为5.5级,该断层为寒武系白云岩地层内的逆断层,为高倾角断层,坡走向NWW,倾向SE,断层破碎带宽度不大,断层西侧为Z1d紫色砂石,页岩地层,东侧为白去岩地层。
位于隧道进口东北向约230米处,存在一向斜,向斜倾向为295°,倾角22-25°,走向为NE20°,受向斜影响,该处岩层较为破碎。
隧址区山坡分布第四系坡积(Q2d1)碎石、块石,其它地段大部分基岩裸露。
基岩为寒武系白云岩、震旦系砂页岩。
隧道进口部位基岩出露且埋深较浅,受晋获断裂带的影响,裂隙很发育,且为紫红色砂、页岩与白去岩接触带,隧道仰坡稳定性差,应当进行加强防护。
隧道出口位于坡积碎石处,坡积坡度较陡,受到开挖扰动后可能会失稳,建议对出口处坡积物进行清理,并进行适当放坡并对仰坡进行支护。
5、地震
路线经过区域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二、编制依据
1.《绕城高速公路项目路基、路面及桥涵构造物工程-9标段施工合同文件》;
2.绕城高速公路项目路基、路面及桥涵构造物工程NRC-3、4、5、6、7、8、9、10标段施工招标《招标文件》;
3.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第9合同(K2+200~K7+038.646)全长
4.839Km《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4.绕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第9合同段(K2+200~K7+038.646)全长
4.839Km《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绕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大纲(修订版)》;
6.《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7.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 );
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11.现行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
12.现场实际情况。
三、人员、机械配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总体施工计划,特安排人员、机械如下:人员配备情况表
机械配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