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 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按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其分为三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 PR间期超过0.20s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PR间期360ms不变 阻滞本身不损害心脏功能,不会引起临床 症状
二度房室传导无相关的P波 QRS波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多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 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二倍
室性早搏
窦性心律,有一个室性早搏 宽大畸形QRS波和倒置T波
室性早搏-二联律
每个窦性激动后均跟随一个没有P波的激动, 其QRS波宽大畸形,T波倒置
又称文氏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 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 间期的2倍 最常见传导比率为3:2或5:4 阻滞部位在房室结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前面三个P波均能下传,下传的PR间期逐渐 延长,随后一个P波未能下传到心室 脱落QRS波后的PR间期最短,前面最长
交界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发作时突发、突止 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之间 节律快而规则 QRS波形态一般正常
房室结折返性(交界性)心动过 速
看不到P波,QRS波窄且十分规律 心率160次/分
房室结折返性(交界性)心动过 速
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90次/分,看不到 P波,ST段有压低,但T波直立
心房颤动
不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 长RR间期时可见不规则基线
心房颤动
节律不整,心率43次/分 QRS波形态正常,QT间期延长达530ms: 低钾? V1导联上可见扑动样波,但不持续
心房颤动
QRS波形态一致,但RR间期不等 最初可见心房扑动波,之后扑动波被典型 的心房颤动混沌样基线替代 为激动在不同长度的折返环中传导的结果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提纲
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各论
心电图(ECG)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 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 曲线图形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房肌:1m/s 房室结:0.2m/s 希氏束、束支和蒲 肯野纤维: 4m/s 心室肌: 0.5m/s
心电图的构成
P波代表心房除极 PR间期代表激动经房室结、希氏束的时间 QRS代表心室肌的除极 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和QRS波之间没有关系 QRS波时限增宽,说明心室激动起源于蒲肯 野纤维系统 心室率22次/分
交界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是由于房室结先天异常、折返在房室结自 身内形成并持续引起 心房和心室同时除极,P波常隐匿于QRS波 之中 通常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准确应 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正常心电图
注意观察每一导联的P、QRS和T波的形 态 他们分别是从不同角度显示心动周期的 除极和复极过程,必须非常熟悉
心电图报告
除极由何处开始——“节律” 除极波的传导是否正常 电轴是否正常 QRS波形状及时限是否正常 描述不同导联的T波
心电图各论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发作,仅能加重房 室传导阻滞 体表心电图无法区分心动过速是由折返引 起还是自律性增强引起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波 频率约350~600次/分 QRS波形态正常 心室率极不规则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是从心脏侧 面、上面和下面“观 测”心脏 心室除极平均波的方 向称为心电轴
胸前导联
胸前导联是从心脏 水平面的前面和左 侧面“观测”心脏 V1和V2导联面向右 室,V3和V4导联面 向室间隔,V5和V6 导联面向左室
正常心电图
冲动起源于窦房结 频率60~100次/分 窦性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 联倒立 PR间期0.12~0.20s
室性早搏-”R on T”
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次激动的T波上 可能引发室颤
室性心动过速
宽大畸形QRS波,时限>0.12s,频率 140~200次/分 房室分离 室性夺获波或室性融合波 由蒲肯野系统内的环路折返或自律性增强 引起
室性心动过速
两次窦律后出现了150次/分的室性心动过 速 QRS波规律出现,形态略有不同 折返环路轻微变化
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常见于病窦综合征患者 窦性心律,3个心动周期后有一个无P波的窦性停 搏,随后恢复,但心动周期发生了重整
窦性停搏
是一年轻女性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主 诉经常有短暂头晕。结果表明出现症状时 有明显的窦性停搏
房性早搏
心房提前发生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QRS波形态正常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括期前收缩 在内的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正常PP 间期的2倍
心室扑动和颤动
Ⅰ、Ⅱ、Ⅲ导联连续心电图,开始为窦性 心律 “R on T”室性早搏后出现心室颤动
结论
大多数心电图的异常表现都有多种原因: 一份心电图,就像一个临床问题,总是需 要鉴别的 关键是把心电图当做患者病史与体征的辅 助工具使用,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得出结 论,最终目的是治疗患者
室性心动过速
宽QRS波心动过速,频率为180次/分 Ⅰ、Ⅱ、Ⅲ导联上出现2个窄QRS波-第1个 可能是“融合”波,第2个可能是“夺获” 波
尖端扭转型室速
宽QRS波,多形性心动过速,QRS波不断变 化 不发作时有长QT间期 多提示药物中毒
心室扑动和颤动
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振幅波或大小 不等的低小波 心脏失去排血功能,为严重致死性心律失 常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型)
又称莫氏阻滞 多数P波正常下传 偶有一个P波不能下传 PR间期恒定 能发展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在希氏束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PR间期正常 一个P波后无跟随的QRS波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
P波交替下传 ,下传的行动周期中PR间期 正常 阻滞部位通常在希氏束 如心室率太慢能引起心力衰竭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 心房率常快于心室率 窄QRS波时心律起源于希氏束阻滞部位的稍 下方 宽QRS波时心律起源于蒲肯野系统 心房和心室同步收缩效果丧失,心室率太 慢,心输出量下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和QRS波之间没有关系 QRS波形态正常,说明心室激动起源于希氏 束内 心室率3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频率>100次/分,多在100~150次/分之间
年轻女性,主诉心率快,除焦虑外,无其他症状 P-QRS-T波正常,RR间期500ms,心率120/min
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60次/分
是一位年轻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心电图 窦性心律, P-QRS-T波正常,心率44次/分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